哄寶寶入睡的方法很多種,但最適合的叫做「你們家那一種」。透過瞭解寶寶的入睡原理以及父母的人手安排,經過嘗試,一定可以親子都好好入睡!

承上篇:寶寶總是要人哄睡?讓孩子自行入睡的三大技巧(上)

很多家庭要讓孩子學習自行入睡時,問的其實是睡眠訓練的方法。聽到睡眠訓練這個詞,爸媽先眉頭一皺,內心五味雜陳,情緒是很複雜的。

一方面希望能一舉改善孩子的睡眠問題,但也冒出很多擔心,最常見的擔心是影響孩子安全感。

台灣家長對睡眠訓練這個詞的印象通常是百歲的 Cry It Out,但誠如我在上篇所說的,自行入睡絕對不是只有「訓練」本身而已,而且方法也不只一種。

訓練這個詞某種程度被污名化,而省略爸媽其實還要做很多事情。我覺得應該要幫其「正名」,「睡眠引導」或是「入睡練習」比較恰當,所以這篇文,我會用「睡眠引導」來取代睡眠訓練這個詞。

自行入睡的技巧包含了上篇所談到的生理時鐘、作息規律,還有我一直強調的安全睡眠環境等等⋯⋯這些前提是父母要創造一個舒適的外在環境(嬰兒床、溫度、光線、聲音),合理的內在驅動(生理時鐘、作息規律),最後的「引導方法」才是開啟自行入睡的大門。

不論什麼方法,睡眠引導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孩子能夠在嬰兒床中自行入睡」。只是過程不同,這個過程除了是孩子本身學習自己入睡,也是讓父母去探索且觀察孩子真正需求。

它的本質是「尊重」,爸媽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充足的睡眠),而相信孩子並提供空間讓他們學習。

比方說夜醒,很多情況不是孩子真的「需要」餵奶或安撫,而是爸媽在一開始沒有搞清楚夜醒的原因(脹氣、還想睡、淺眠狀態等⋯⋯),而下意識地以擁抱或奶來回應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就養成哄睡習慣,沒有哄睡就睡不回去,而頻頻夜醒或難以入睡。

這也是為什麼新型態的育兒法蠻支持讓孩子練習自己睡覺,只是著重面向不同(比方說阿德勒正向教養強調「歸屬感」和「信心」、RIE 強調「少干預、多觀察」、PET 則說「積極傾聽、孩子的情緒是屬於他自己的」等⋯⋯)


圖片|Photo by Peter Oslanec on Unsplash

自行入睡的技巧 #3:選擇合適的方法

好了!接下來你可能會問 Peggy,那到底什麼引導手法最有用?我的答案是:「沒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適合你家的方法。」

現在網路上可以搜尋到的抱放、費伯法、睡眠夫人等等⋯⋯都已經是許多睡眠專家、醫生建議使用的。在正確使用下,其實是安全又有效的。方法的內容可以做點調整,以適合你家為基準。

但是,即便同一種方法、用在同一個月齡上,呈現的過程也不同。因為每個孩子有他的個性,過往養成的哄睡習慣,再加上環境、父母執行、是否遇到轉換期、成長期等等⋯⋯都會影響。(我就有遇過一天無痛睡過夜,也有遇過超過 2~3 個月才穩定下來。)

我自己的經驗是:如果撇開作息、環境等外在因素,「孩子的個性」與「父母的態度」是影響關鍵。

前者無法控制,後者我們可以事先準備。所以,在選擇方法時,爸媽不要只有考慮到孩子,也要思考適合自己的。請參考以下原則來選擇合適的方法:

父母教養風格

教養風格是比較溫和的?還是嚴謹的?當你在閱讀這些引導方法,你的第一直覺是排斥,還是可行?

所有的照顧者要面對自己的真實想法,你不需要對別人交代,但至少要對自己還有共同執行者誠實。

如果選擇了「內心不認同」的方法,即便他對別的家庭有效,也很容易在你家裡失敗。執行兩天就會得到「我家孩子特別難搞」、「這方法沒人性」的結論,對自己或孩子失去信心,兩敗俱傷。

執行人力

選擇方法也要考量現有資源,有些家庭只有媽媽一人,有些家庭有保母或長輩幫忙。資源越少的家庭,選擇就少,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執行上,最好抓個 2-3 週,新習慣才能慢慢穩定。越溫和的方式父母參與程度越高,所需要時間也越久。如果父母能輪流執行,過程真的會順利許多。

比方說有位美國媽咪,她的先生是長期不在家的軍人,自己帶著兩個小孩一隻狗搬到新社區,沒有後援沒有朋友可以幫他照顧另一個孩子。這種情況下,他就沒有辦法選父母參與程度高(溫和)的方式。

照顧者要有共識

剛剛提到多人照顧者的優點,但照顧者多也有其缺點,首要注意「意見不合」。除了爸媽的意見,也需要納入爺奶、保母等共同照顧者的想法。

如果意見太多,就以「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意見為考量,開個家庭會議,其他人給予必要的支援和心理支持。

家中的照顧者要有共識,這非常重要

語言能力還在發展的孩子主要是透過照顧者的「行為」和「情緒」來理解事情。如果照顧者的行為不一致,比方說爸爸用 A 方法、媽媽用 B 方法。或是前兩天用 A 方法,第三天回到哄睡。

這種情況下,孩子其實不知道他要學什麼?不但無法學到新的習慣,反而會摸不著頭緒有更多的哭泣(還會有隱藏的家庭糾紛⋯⋯)。

小孩個性

接著才是考量孩子的個性。從平常的觀察,孩子的可能反應是什麼?哪個方法可能比較適合他?

很多人以為越溫和、越多陪伴越好,殊不知有時候父母待在房裡,孩子情緒更激動、更不願意睡覺。所以,要觀察小孩平日的反應,也可以注意哪位照顧者執行,小孩會比較接受。這些都有助於挑選合適的計畫~

比方說,我自己的經驗是,奶睡的媽媽不太適合陪睡法,由爸爸來執行會好點。

因為你不給奶,還一直把想要的東西放在面前(對寶寶來說,媽媽常常是等同奶的)。就好像你在減肥,卻有人在你面前放上整盤的鹹酥雞或牛肉麵,想想還蠻殘忍的,孩子當然會用更激烈的反應抗議。

以上所有的因素,都會帶到一個重點:當我們要改變孩子的睡眠依賴,行為需要一致,才會有效果。

延伸閱讀:「出生到三歲,是大腦迅速發展期」新手家長如何好好教寶寶?

淺談安全感

至於家長最擔心的影響安全感,其實從很多研究來看,睡眠引導/訓練並不會影響孩子長期安全感。但「短期」孩子可能會有比較黏人、焦慮不安的現象,有點像孩子剛進入學校的反應。

關於安全感還可以做很多討論,這不是本文重點,但有個父母們比較少關注的是:

如果父母長期在夜醒時「不一致的」回應孩子(白話點:有時候理他、有時候不理他),比「完全不回應」(所謂的 Cry it out),孩子反而會更缺乏安全感[1]。

我想主要原因是孩子喜歡有預期性、一致性的行為,不一致的行為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當然這都是指「長期」,短期的話爸媽不用太擔心。

回歸到安全感的建立,他是長期且持續的,並不是說無時無刻抱著就會有安全感。而是父母能看見孩子的真實需求而作出適當反應,這才是真正的建立安全感。

很多時候,我們回應孩子的方式源自於內心的不安,而投射在孩子身上。孩子很怕黑?他好寂寞?他很冷?(有種冷叫做爸媽覺得冷)

養育孩子是回歸自己的過程,爸媽內心有力量、有信心、有安全感,就會自然給予孩子這些東西。我們無法給出自己沒有的,如果爸媽沒有準備好,也不需要強迫自己,或是硬要給。

為何而做:了解終極目標

總結一下,我認為讓寶寶好好睡覺的終極目標有兩個:第一是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免疫力、情緒控制等等都有正面影響,很多家長害怕睡眠引導對安全感有傷害,卻忽略睡眠剝奪永久性的影響。

第二是睡眠不足對爸媽來說,生心理都很難熬,睡不飽的爸媽很容易有負面情緒(焦躁、憂鬱、悲觀、易怒),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影響對孩子的態度,也不容易真正與孩子互動,甚至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

不是每個家庭都需要睡眠引導

但是,這不代表每個家庭都需要睡眠引導。只要你和孩子都睡得好,即便是奶睡抱睡陪睡也沒有什麼不可以啊?

我周遭就有奶睡陪睡照樣睡得嚇嚇叫的媽媽和寶寶,雙方睡得飽又很幸福。如果睡眠引導不符合你的教養方式,一邊痛苦的執行、一邊自責不已,真的沒必要強迫自己。

但相對的,如果爸媽一邊哄睡,同時又因此痛苦,甚至討厭育兒、焦慮感爆表,那為何不放手做改變,而要讓所謂的「愛」道德綁架呢?

不要讓孩子的睡眠問題,壓垮一家人的和樂與健康。父母的角色是一輩子,任務是階段性的。階段卡關,就開外掛破關(無論是找保母、做睡眠引導等都算),想辦法走出來。困在裡頭,會消磨父母的信心與愛。

同場加映:「緊緊包覆,像在母親的子宮」安撫寶寶的有效擁抱法

最後,好眠師整理此章節的建議:

  • 創造一個舒適的外在環境(嬰兒床、溫度、光線、聲音),合理的內在驅動(生理時鐘、作息規律),最後的「引導方法」才是開啟自行入睡的大門
     
  • 挑選「符合教養的方法」,如果內心是抗拒的,那就不要開始比較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成功率比較低。
     
  • 目標是幫孩子建立長期健康睡眠習慣,這對於大腦發育、各方面發育都有很大的好處,所有照顧者都有共識。
     
  • 不是每個家庭都適合或需要,這不需要大肆推廣。但當你的孩子有持續性的睡眠問題,也影響到大人生活品質時,透過短期方法幫助孩子(還有爸媽)長期睡眠品質提升,對於一家人的身心健康都有極大的好處。
     
  • 不要因為別人家的孩子幾週就睡過夜,就急著在新生兒時期做訓練,小月齡睡過夜跟天生氣質比較有關係。
     
  • 每個家庭情況不同,過度宣揚/指責都沒有必要。不管你是站在支持或反對立場,拜託拜託,不要把自己的道德套在別人的身上,因為你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很多媽媽的辛苦跟心路歷程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盡的⋯⋯

另外是上次粉專開放大家提問,一時收了太多問題(謎之聲:然後文章又不小心寫太長),以下先回答最多人詢問的四點。我之後準備個音頻(或直播)連同其他問題回答詳細一點。

  1. 夜醒跟真的需要夜奶要怎麼觀察區分?
    可以從「月齡」、「喝奶狀況」、「距離上次喝奶多久」來判斷。
     
  2. 想要知道解決夜醒~討奶只是為了安撫的解決辦法?
    漸進的方式是先用低安撫來取代奶,比方說拍拍、手放胸口。孩子還是會哭,因為他們會期待用原本的方式睡回去,但如果能持續執行,哭泣會慢慢改善。
     
  3. 請問 2 歲多還能訓練自行入睡嗎?
    可以,Peggy 目前是協助三歲以下的孩子,國外的資深顧問甚至協助過 7-9 歲的孩子。大孩子不能只做這兩篇文提到的點,要特別注意「溝通」跟「引導」的部分。這是另一個議題,跟教養有關,我們以後有機會聊。現在可以做的就是在白天預告孩子,並且給予時間接受。
     
  4. 多大開始練習自行入睡?
    我們在新生兒階段,可以引導寶寶自行入睡,但不需要強求,這跟寶寶本身的氣質有關。如果睡眠問題持續到四個月以上,就可以考慮用比較積極的方式幫助孩子自行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