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成熟的時間拉長,社會將變成什麼模樣呢?
 

對於自然科學研究者而言,科技日新月異,可是元素分子的基本結構,千百萬年來一直不變。相形之下,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人)卻今非昔比;而且,人變化的步調,似乎沒有減緩的跡象。

 

頂客族(DINK)和「成人子女」(adult children)的現象,已經廣為人知。頂客族指夫妻都工作,但是選擇自己過日子,不要有子女。成人子女是長大成人之後,還住在父母家裡;即使結婚,也是分居兩地;經濟上依賴父母,情感上也不例外。無論頂客族或成人子女,雖然隨處可見,都還不是社會的主流。而且,這兩種現象,只涉及生活方式的選擇,不涉及生物結構的變化——還是同樣的原子分子。然而,半大人和二十仔的現象,是新生事物,而且涉及人的根本結構。

 

話說從前,一九七○年之前,心理學界一直認為:人成長的過程,分成幾個明顯的階段;青春期之後,就是長大成人。而且,隨著年齡的成長,由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再成家養兒育女,是環環相扣的過程。然而,一九七○年開始,心理學家發現「半大人」的個案日漸增加。青春期過後,有些人心智上並沒有長大成人;似乎,在青春期和成人這兩個階段之間,多了一個猶豫徘徊的時期。對於這群不大不小的人,心理學家用新的詞彙來描述: 或者叫「半大人」(emerging adult),或者稱為「二十仔」(20-something)。

 

行為上,半大人在學校時,沒有明顯的目標;踏出學校後,也不急於找事;常換工作,也常換伴侶。很多的時間和心思,花在自己身上。心理上,二十仔通常不願意作承諾或認定某種價值,他們覺得人生有很多的可能性,值得稍作探索,不急於走進就業結婚定下來的老套。有些具體的數字,可以反映半大人/二十仔和上一代人的差別:在二十到三十歲之間,他們平均換過七個工作;一九七○年的平均結婚年齡,男二十三歲、女二十一歲;二○○九年,男二十八歲、女二十六歲。三分之二的人,有過同居的伴侶。

 

半大人/二十仔的出現,不只是學理上的發現,而且有具體的政策涵義。譬如,這群半大不小的年輕人,一但有適應上的問題,既不適合青春期少年的待遇,也不適合成年人待的機構。他們需要的,可能是一種真正的「中途之家」——在裡面待上一段時間,等生理心理都準備好之後,再重新走入社會。

 

進一步分析半大人/二十仔,發現他們心理和行為上的變化似乎和他們腦部的發育相呼應。科學界過去一直認為,人類腦部的發育,青春期後不久就減緩而後停止。可是,近二十年的研究卻發現,腦部的發育到二十五歲左右才減慢。而且,最後發展的區域是集中在腦前葉皮層(prefrontal cortex)和小腦(cerebellum),負責情緒控制和抽象的認知。似乎,人類演化軌跡,使心理/行為變化和生理結構進展的腳步,終於能並駕齊驅。對於這種鬼斧神工般的轉折,如果達爾文在世,不知道會興奮或訝異!

 

對於社會科學研究者而言,半大人/二十仔的現象有諸多啟示。首先,人的意義,顯然是不斷地被重新界定和充填。其次,一個成年人所享受的權利和該承擔的義務,當然也要隨之變化。最引人深思的,是造成半大人/二十仔出現的原因:社會富裕之後,各種資源充沛,所以有條件讓下一代的人延緩成熟的腳步嗎?

 

還好,和頂客族及成人子女一樣,半大人/二十仔目前還只是少數,而不是主流;而且,目前延緩的時光,也只有五年左右而已。可是,如果他們變成社會的主流,人人如此;或者延緩成熟的時間拉長,社會將變成什麼模樣呢? 

 

 

 

更多經濟學知識,請看《經濟學了沒》

 

了解經濟的入門閱讀

〉〉經濟學了沒:人為財死的邏輯?

〉〉【經濟學人料理】金融歷史(上)

〉〉【經濟學人料理】金融歷史(下)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