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除了是一種積存,也可以讓生命變得很柔韌、很溫暖。

我的姊姊們年長我許多,也有機會接受到在當年很新潮的西方教育觀念,像是父母會訓練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就自己睡,孩子哭了也不要馬上理他,幾次之後,孩子發現哭也沒有用,就漸漸不哭了。

當年才念高中的我,聽到這樣的理論,覺得真是殘忍。我告訴自己:將來絕不對孩子做這樣的事!

孩子因為肚子餓哭了,而他發現即使哭到聲嘶力竭也沒有人理會,或許他就學會要忍耐;如果孩子尿布濕了,卻始終沒有人來幫他換,或許他就會適應不舒服的感覺。有些養育觀念之所以能夠被執行,並不是因為它是對的,而是人本身就會產生這種機制──適應。

一個成長中的孩子,假如他慢慢發現不管自己怎麼表達,最後並不會得到正常的關懷與所需的溫度,他會去適應這種狀態。但這是一種令人感傷的狀態,是非常不健康的。

給予孩子冷酷的環境,他的內在便形成一道防禦,他得跟自己的感覺說 No,因而長成一個冷漠的人,不但對自己的感官與感受冷漠,將來也會對別人冷漠,對這個世界冷漠。因為他知道,如果認同了自己的痛苦,卻又無法改善,那將是更巨大的痛苦!

「漠視」,會讓孩子的心長出一層厚厚的繭。

當父母漠視孩子因為需要而發出的哭聲,孩子的身心會漸漸鈍化他的敏感度,因為他沒辦法改變這樣的不舒適感,只好去鈍化它。當孩子得不到必要的溫暖,他也會自動發展出一套心理詮釋來自圓其說,以減輕心靈失溫的痛苦,不但變得早熟,而這樣的「自我解釋」更會擾亂他跟整個世界的接觸,阻塞了快樂的源頭。

孩子的心需要父母的親密來餵養,就跟孩子的身體需要食物餵養是一樣的道裡。不要害怕跟孩子親密。親子之間信賴感的建立,正來自於父母真正的陪伴,陪伴當然包括完全地親密。

更多親子互動知識,請看《親密是教養的起點》

 

與家人、孩子更親密的方法
〉〉媽咪哄哭有妙招:寶寶哭個不停該怎麼辦?
〉〉給她一個學習的態度與環境
〉〉《媽媽的讀心術》給孩子訴說的空間,做情緒的深呼吸
更多親密是教養的起點專欄文章

圖片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