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一個中年家庭主婦,愛面子、假裝好客,又喜歡撿便宜。我們的家,總是塞滿著各種用不到的雜物、過期的食品,發霉長菌絲又飄散著異味。為了改變這一切,我決定開始大動作地整理這個家。然而,在過程中我突然發現了家中的這個角落,意識到母親不願正視這些雜物的背後,原來有一個這麼讓人心碎的理由......。

本文作者|你今天吸貓了嗎?

我的媽媽是一位中年家庭主婦,愛面子、假裝好客,又喜歡撿便宜,撿了小阿姨寄來穿過不要的、不合身且上萬起跳名牌衣服不敢穿,又再去市場買一件一百的衣服來穿。全身配滿各種紋路,15 年來總是穿著上身斑馬紋和下身豹紋或點點裙的穿著。

而,家裡的冰箱總是塞滿著各種過期食品,發霉長菌絲的、飄散異味的或已經標示著過期兩三年的加工食品。家門進出,廚房走過不去,客廳左閃右閃,家裡的各處塞滿了物品。

只要逢年過節,家中有親戚拜訪,母親是最緊張的那個,開始命令我們把家裡客廳及廚房的雜物全數搬到我們的房間。所以,在這數次搬運的過程中,該是放在客廳的物品卻放在了我房間的一角,該是放在廚房的鍋具卻放在了客廳的櫃子裡。所有的物品,都錯放了,放著放著,也忘了,總想著:「反正再買新的就好啦!」。

是的,我就是在這樣環境成長的─塞滿各種雜物,「擁有寬敞的坪數,但卻擁擠的活著」。

在偶然間,在家裡頂樓,那是一個擺滿這個家族的雜物的地方,叔叔一家的、大姑姑出嫁前的衣物,小姑姑出嫁前的畢業紀念冊及寫著青春時光的日記。當然還有我們一家,從小到大的所有衣物,嬰孩時期到長大成人,最後還有已故的家人們的衣物。

偶然間,雜物堆最外圍處身手一翻,翻到了我大阿姨與大姨丈的多個大型裱框婚紗照,我非常驚訝的擦了擦眼,發現原來這放在我們家頂樓的婚紗照是我大阿姨一家的。而附近的箱子,是來自我阿姨 15 年前移民至國外前一併寄來我家的雜物,箱子翻開有牙線棒、有著上面寫著誰誰誰贈送的馬克杯、及想要用而未用的相冊。當然還有廉價且過於寬大身型的衣物,一箱堆著一箱全數都放置我家頂樓,就這樣放了 15 年。

我,發現事情不妙,發現這個家不只擁擠,塞了很多別人家的物品,因為有著寬敞的坪數,所以就這麼任由別人放了。我母親不准我丟,臉上透露出不要讓她丟臉的情緒,深怕這些人會怪罪於她,她承受不住,卻要讓我們一起承受。

當然,若是去年我爸過世前,我可能會聽信於我母親的話,但今年我只想好好的活著,不想這個家塞了很多恐懼、仰賴他人的眼光,不再擁擠地活著─是我目前最大的願望。寬大的坪數,不該是原罪。於是我開始對抗了我母親,也開始對抗了這整個錯置的家族綁架情緒。

延伸閱讀:居家收納心理學:你是什麼人,房間就會是什麼樣


圖片|來源

動手整理,開始!有五個步驟,按階段跟大家分享

第一步,試水溫:

我先從客廳、廚房、車庫中,每天都會經過的動線中各選一物丟棄,測試我母親對各空間有何物品的掌握度,這物品一定是還未被高高堆疊只攤放在桌子上的。連續測試一周,母親都未曾發現,讓我瞭解到母親對每一個物品的依戀並不是想像中的強烈,僅希望擁有任何物品留在身邊的安全感。

第二步,不求瞬間清空的「空間感慢式整理」:

這點我是從母親與阿姨們嘗試整理外婆家的居家空間得到靈感,因為母親與阿姨們整理外婆家的數場戰役中,總是失敗!只求瞬間清空看似高效率,往往會帶來失敗,瞭解當事人對於堆積的安全感,不能一下子被破壞,情緒上的反彈只會傷了母女情份。針對在客廳、廚房、車庫中的雜物,各個空間每天整理一箱或一個櫃子,千萬不能小覷每天在各個空間搜刮雜物,每天可是 1~2 個推車的垃圾量呢!一定要有耐力,相信自己會完成這場戰役,這是我每天為自己加油吶喊的話。

第三步,「呼朋引伴」守住這些垃圾,確保都上了垃圾車:

一開始我都自己單打獨鬥,在垃圾車時間到來前,緊守著要被丟棄雜物們。有一次,不小心鬆懈了去忙了別的事,忘了守住這最後一哩路─上垃圾車,而後飲恨發現部分物品又被翻出轉而堆放在其他空間。所以,我開始把手足拉進來,邀請他一起完成這場戰役,為了我們本來就該寬敞的居住空間。這樣還不夠,因為人總是有低頭划手機而視線不在這些雜物上,而又開始了「我丟、母親撿」的遊戲。

想想看母親跟小孩間,彼此還不瞭解對方的心思嗎?所以,要更冷靜以對。「敦親睦鄰」是非常重要的!有次,母親跟一位較親近的鄰居媽媽抱怨我丟了保溫瓶(此保溫瓶事件我文後會再說明),而忿忿不平。鄰居媽媽隔幾天來問我此事緣由,幸好平時我跟這位鄰居媽媽的交情夠,所以鄰居媽媽也加入了這場戰役,作為我的幫手,而鄰居媽媽的兒子也來幫忙。我把較難丟棄的,並非大型物品,而是指會直接引起母親的較大情緒的反彈的物品,譬如:早已不用、不適合擺盤且花樣不好看的碗盤、壞掉的悶燒鍋及電線早已燒壞的電鍋,這些對母親來說總捨不得丟的廚房物品,請鄰居媽媽及兒子幫忙,以一個看不出這垃圾外觀的方式送上垃圾車。當然,我僅拜託鄰居兒子兩次,幫我渡過這撞牆期,以盡快下一個階段,剩下的就是要靠我、母親以及手足的力量慢慢改變這個家。

第四步,正視這所有空間的重複性物品:

如第三步驟中提到的保溫瓶事件,最後引起鄰居媽媽的關注。為媽媽僅針對一個保溫瓶為何丟棄而生氣,隨後去鄰居家抱怨,但媽媽從未考量到:「這個家已經 25 個保溫瓶存在,家裡僅有 3 個常住人口,需要用到這麼多保溫瓶嗎?而且家裡還有2個新買的象印保溫瓶還未開封啊!」這樣的回覆,媽媽當然無法理解,因為她從未正視過,其實是沒有給自己時間好好地看看這個環境的結果,每天就像陀螺依樣瘋狂地打轉。我開始整理了,所以對各個空間的每一個物品在哪的掌握度,自然比較清楚。

第五步,理解自己的父親及母親,以及向母親道歉:

在推放這個家族雜物的地方,我也找到了我的成長軌跡,小時候爸爸的每次至各國出差買回來的當地服裝及玩具,「是啊!我真是個幸福的孩子!」我撫摸過每一件物品並對自己說著。也找到了父親年輕時,事業上戰功赫赫的衣服,撫摸著這衣服,回憶起當年矮小的自己仰望著父親,是多麼的崇拜,而他的肩上是扛了多少重擔。而這一天剛好就是,父親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也許是巧合,我痛哭了,傾訴對父親無數的思念情緒一擁而上。

而在我為母親做了一頓飯間的對話,我也對母親說起今天我整理到的物品以及物品勾起我的回憶,我們一起哭了。一起訴說著,父親逝世這一年來我們各自的徬徨及害怕,我對母親說:「從這些物品中,我理解到妳為何不想正視家裡的雜物了!因為你每天都像個陀螺一樣快速轉動,想要滿足這個家族任何人及任何人的情緒,光是這樣就累得要死了,根本沒有時間思考。」

同時也向母親道歉,之前把所有錯放在各個空間的物品都怪罪於她,現在我理解到的是:「如果當初我們的家事分工能夠平均,而不是全仰賴母親,是不是有不一樣的局面?」且,從參與這個家的事務中慢慢讓母親有空間和時間思索,也發現母親慢慢上網吸收知識,搜索收納的相關知識。這次的收納,跟往常不一樣,往常是所有物品一概不丟棄高高堆起,現在是慢慢規劃各個空間要如何使用且會更有效率。

面對所有人把雜物選擇堆放在我家的物品,從曾經在這個家生活的叔叔一家的、大姑姑出嫁前的衣物,小姑姑出嫁前的畢業紀念冊及寫著青春時光的日記,到最為誇張的大阿姨與大姨丈的多個大型裱框婚紗照及一箱箱的雜物,以及小阿姨為了躲避小姨丈的碎念,而把過季的、穿過不要的、不合身且上萬起跳名牌衣服以及鞋子寄來。

思索著為何母親不拒絕?為何是害怕?任由別人置放,承受不住別人的負面情緒,卻要讓我們一起承受呢?這個問題,我從父母親的互動關係中得到答案,父親一直以來都是個決定所有事情的人,而母親就是個躲在父親後面安靜地那一個,從沒有說話權力的角色到不敢說話,到最後索性放棄表達自己感受。我也是透過整理雜物中與母親的互動中慢慢體會到的,你要一個連在人前說話都會害怕的母親,如何去拒絕別人?就連母親自己姊妹過分無理的要求都無法拒絕了。

我很清楚地知道在我父親逝世後,這是我母親重要的功課,而我想用陪伴和理解的態度去讓母親在一次次整理雜物的過程中,慢慢練習。

慢慢學著「拒絕」。而,我們一家,慢慢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