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迷人來稿,作者苕子寫與母親的親密關係,從矛盾埋怨,到理解母親不安全感的感受後,過去的怨成了體諒。

作者|苕子

大二那年,母親節恰巧與期中考日期接近,於是留在學校念書。思忖著今年人沒回去,好歹捎個電話回家,跟媽媽聊聊天,聽聽彼此的聲音。

「妳知道嗎?這個世界上只有你們三個人會叫我媽。」

媽媽哽噎的聲音從電話另一端傳來,一句話像敲在腦門一樣,麻了半個後腦杓,然後感到一陣鼻酸,隨之而來的是不解和疑惑,當下想著是不是該回家陪陪媽媽,但另一方面卻覺得懊惱,這樣大起大落的情緒,似乎也沒少出現過;比起母親和女兒的關係,有時,我更覺得自己像安撫女朋友的情人。

我跟媽媽的感情很好,但有時又可以說很糟。媽媽偷買的衣服,會趁爸爸不在時,偷偷拿出來跟我分享;買衣服喜歡買大一個尺寸,她有時比著衣服,邊照著鏡子邊笑著說:「這樣我們兩個人就可以一起穿。」家裡三個小孩,對我這個唯一的女兒總是最偏心,好東西也幾乎只落在我手上,其他的好處更是不在話下。

然而,當她生氣的時候,沉重的心理壓力便鋪天蓋地的籠罩我的生活;小至小學國文段考少了三分五分,大至我在外縣市念書,約好要回家的時間取消,如果有未達標準或心態怠慢的事件發生,那可真的有得受。動輒兩、三天不說話,或是間斷的罵人,或是邊罵人邊流眼淚,偏偏我總是對這樣的話語跟反應感到恐懼,也總是留著眼淚跟媽媽說下次不敢了,再也不會這樣了。

推薦閱讀:【日本文化觀察】有毒母親,親職的情緒勒索


圖片|來源

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某一次媽媽在咖啡廳跟我說:「妳有沒有發現,我越來越不愛妳了。」聽到當下,有種害怕得無法動彈的感覺,我不知道該怎麼回應。該在咖啡廳跪著哭泣嗎?還是該握著媽媽的雙手呢?

說來有趣,我一直以為這樣的相處方式是所有家庭的常態,直到大學快要畢業,才逐漸認知到,我們家的每個成員,情緒波動都十分快速和明顯。有陣子我很怨自己的家人,為什麼總是恣意的讓情緒揮灑在別人的心上,用殘忍的態度,說傷人的話,好像煽情的電視劇情怎麼演,我們就會有怎樣的對白一樣,讓我時常有「不聽話就不會被愛」的錯覺。

推薦閱讀:《母親這種病》:別讓對父母愛的執著,成為痛苦來源

好在,隨著長大,我似乎慢慢克服了不被愛的錯覺;更好的是,隨著時間推移,媽媽也不斷自我成長,變得更成熟更豁達;後來才發現,其實媽媽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當我某一天不再把媽媽當成可以永遠依靠的人,而是個我該照顧的人的時候。她將她最好的東西給了孩子,即便那些看的見的資源,客觀來說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媽媽付出的東西,確實是最好的。從這時候開始,先前的怨,似乎都變得不那麼強烈了。


圖片|來源

我跟媽媽一樣,總是很用力、太用力的愛別人。付出還不夠,非得把心臟掏出來才夠;如果我愛你,那便是百分之百的愛你,百分之兩百的愛你,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事物送給你,如果我有全世界,我想把全世界通通送給你。這樣強烈的情緒,如果不能好好控制它,可想而知,遭到破壞的時候會變成多麼不堪的樣子。

大約是兩年前的母親節,我買了香水做為母親節禮物,這份禮物讓媽媽像個綁辮子的年輕姑娘般,雀躍了好久。看到她這麼快樂,心底暗暗的感動了一陣;一個小小的禮物,竟然能讓她如此開心,當時又不禁浮現出媽媽像個戀愛中的女朋友的想法了,念頭帶到這裡,不禁莞爾一笑。

看著各個媒體跟商家打起了母親節的廣告,這些想了好久卻沒有分享過的故事,希望能趁著這個季節,跟多一些人分享;母親不會永遠站得這麼高這麼穩,天塌下來不可能永遠為我們撐著,我們也不該永遠讓她為我們撐著。

所以至少,陪伴她的時候,能多關心一些,多分擔一些,也順便思考一下,該準備什麼樣的母親節禮物,能讓媽媽臉上出現少女般的笑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