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痛一起長大:那些家暴故事

#你不必再一個人承擔

我與痛一起長大:那些家暴故事

你說,你的童年跟別人有點不一樣。原本應該是充滿笑聲的日子,但對你而言只有落在身上的棍子,或言語暴力相向。你懷疑過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在還沒得到答案以前,就不小心長大了。知道你很辛苦,但我們會一起走向復原的路,找回你要的家。

你說,你的童年跟別人有點不一樣。原本應該是充滿笑聲的日子,但對你而言只有落在身上的棍子,或言語暴力相向。你懷疑過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在還沒得到答案以前,就不小心長大了。知道你很辛苦,但我們會一起走向復原的路,找回你要的家。

關注家庭暴力:我的家不美滿,也不安康

對某些人來說,家反而不是最安全的場所

2020 年 5 月 15 日國際家庭日,聯合國公布的年度關注主題為「發展中的家庭」。因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弱勢家庭首當其衝;貧窮與壓力加劇下,往往使得家庭內對婦女或兒童的暴力行為上升,也容易衍生失學、無家可歸等問題。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台灣在近六年來每年家暴案通報數都超過 13 萬件,平均每小時有 16 件;今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家暴防治熱線」(NDVH)一天平均接獲兩千通電話;法國巴黎地區家暴個案上升 36%,甚至還有兩起案件涉及殺人;中國湖北省自發布禁足令,二月份的家暴案件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政府甚至設下暗號,受虐者前往藥局表示購買「19 號口罩」(Mask 19)時,店員便會通報相關單位。

台灣家扶基金會在今年四月發起了「我看見疼痛你重現笑容」活動,也提到,受虐的孩童,長年活在無助、恐懼和自責之中;他們身心深受巨大煎熬,但不敢對別人訴說。

在傳統思維裡,會將家暴視為家務事,而不想「多管閒事」;然而,家暴它是人權議題、暴力議題,也可能涉及性別問題。因此,我們想在年度國際家庭日這天,也是回家吧一週年的日子,邀請大家一起關注這個議題。讓曾經歷經家暴的人,有機會說出自己的傷痛,並且一步步找到更安全的家。

每一道傷口,都有機會被療癒

經歷家暴傷痛,讓你如臨地獄般的生活。當時,你可能沒機會,或者找不到對象求救與訴說。現在,如果你願意,寫下你歷經暴力的經驗與感受;透過重新梳理,也是一次機會找到癒合的方法。

經歷家暴傷痛,讓你如臨地獄般的生活。當時,你可能沒機會,或者找不到對象求救與訴說。現在,如果你願意,寫下你歷經暴力的經驗與感受;透過重新梳理,也是一次機會找到癒合的方法。

  • 我討厭小時候,無法保護自己,也沒有能力逃離,長大了,有能力了,終於逃離了,但是那些暴力虐待也造成了自己的身心傷痕累累,不知道要用多少的時間才能真正的回復正常,也許這輩子都不可能了,今年已經38歲,憂鬱症的治療也已經20個年頭了,受的傷害跟影響,要用這輩子來治療吧!

    0
  • 受過傷的人才懂的別人的痛
    父母的重男輕女觀念 手足的推波助瀾及幫襯霸凌
    想死的念頭在十六歲前 從來沒有停止過
    還好 我從來沒放棄過我自己
    長大後的我 漸漸可以理解
    父親無能去面對七個小孩(五女兩男)的扶養責任 所以酒精成為唯一的選擇
    母親 一心以為兒子 尤其長子 是他唯一可以依靠的 年近八十
    才領悟她這輩子 一直是靠自己
    十六歲的我 離開原生家庭 才發現世界海闊天空
    男生 女生不重要 重點是你如何看待自己 你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這世界

    雖說的灑脫 但自己懷老二時 知道是個女孩
    心中有說不出的害怕 害怕自己將重男輕女的慣性 不自覺遺傳
    女兒已經五歲了 對她的愛卻只有越來越濃
    常常看著熟睡的她 心中感嘆萬千
    為何人可以 因為性別 而被強加諸種種不合理的暴行

    我相信愛是不分性別 種族 貴賤 貧富 我們都需要愛自己也要愛別人

    0
  • 小時候因為家裡沒有錢,所以我一直是給阿嬤照顧,一直到我要升小一才回到爸媽身邊生活,自己以為是快樂生活的開始,結果殊不知是我惡夢的開始,小時候只要做錯事或是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媽媽就會拿衣架打我,吃飯吃很慢就會叫我拿著碗去黑黑的廁所吃,我記得我只要那天考試成績不理想,我再走回家的放學路上都是期望可以永遠走不到家,因為只要不回家就不會被媽媽拿衣架打,小時候我身上都是被打的瘀青還會看到滲血,一直都覺得自己一定不是媽媽親生的小孩,一直到我現在長大表面上看是跟爸媽感情很好,但其實我內心是知道我是受傷的,我沒有因為自己長大了而忘卻小時候被打的記憶。

    0
  • 兄長是受寵兒,我是受虐兒
    從小就是巴掌、水管、衣架、藤條、頭壓馬桶⋯⋯直到四十歲還巴掌飛來

    兄長培養當醫生外交官,我去當麵包學徒跟當兵
    嘲笑、無視、詆毀、歧視⋯⋯黑暗騎士(歧視)我都承受

    現在我做的很好,一個愛我的妻子、一間80坪獨棟、兩隻貓、自己做做生意!當然看起來好像很陽光、小有成就小商人,但是暗黑騎士(歧視)不是叫假的,會有恐慌症、會發抖、會有黑暗面在心中

    0
  • sskk8046

    爸爸常常生氣,不管是什麼原因,他就像是顆不定時炸彈,還記得小時候,晚上常常被爸爸叫醒,爸爸把我們趕上車要帶我們不知道去哪,媽媽總會用自己的身體擋在前面阻止他,每次從車上看著爸爸開車快撞上媽媽,我們都很害怕,卻也不敢哭,哭出來可能會遭受一頓毒打,現在想想 爸爸是生病了,但卻沒人敢跟他說,到現在雖然好一些了,但也是一樣是顆不定時炸彈,隨時爆炸。
    有一次姑姑買了新車,我跟哥哥妹妹還小不懂事,將姑姑的車當溜滑梯玩,隔天一早,就被爸爸叫醒,叫我們三個出來和姑姑道歉,接著拿磚頭半蹲,拱橋,還有竹子鞭打,沒有東西吃,也不準喝水,我們是這三合院,我們渴到只能喝著地下水,在炎熱的暑假,我們不能進屋休息,到了下午,又是一頓毒打,接著爸爸把我們三個拉到池邊,將我們倒栽蔥的灌入水裡,我們害怕的掙扎,卻也無能為力,這時的我只有八歲,這天的惡夢一直持續到半夜,爸爸把我們帶到後山,叫哥哥到最深山的上頭,我是老二在中間,妹妹在最下面,說我們誰都不准下來,我害怕的蹲著,夜很黑,我甚至看不到哥哥在哪,我們隔了一個距離,我只期盼天快亮。
    還有一次,哥哥拿著我心愛的小熊打破了爸爸收藏的茶壺,半夜我跟哥哥被罰跪在庭院,這時候是冬天,爸爸要我們將上衣脫掉,跪著,那天我記得月光很亮我很冷,看著月光打上我的身映出的影子,我從寒冷感到睏意,我抱著自己跟哥哥説好冷,接著說我好想睡覺,哥哥一直不准我睡,要我醒著,我只覺得眼皮越來越重,寒冷的感覺已經沒那麼明顯,是剩下濃濃睡意,在快睡著時,姑姑就來救我們了,媽媽趕快拿著熱茶,要我們喝,然後去跑步,把身體弄熱,現在想想,如果睡著我可能就不在了吧。
    還有一次,我們國中了,一醒來,聽到外頭的慘叫聲,是媽媽當聲音,我跟妹妹換上制服,慢慢的走出去,只看到地上一堆冥紙,有燒過的也有沒燒過的,我們很害怕,這時媽媽出現,整個看起來受傷的女人,一臉害怕跟痛苦,要我們快跑,趕快離開,我跟妹妹回房間拿著書包,衝向外頭,我們要經過一個山洞,我們跑到山洞的一半時卻看到爸爸在山洞的中間... 我們停下腳步,爸爸看向我們,我覺得我全身都在顫抖,爸爸問:媽媽呢?你們不去看媽媽有怎麼樣嗎? 我跟妹妹又衝回家裡,確定媽媽沒事...
    還有太多的故事,以前我講起小時候總會哭,就像傷疤被撥開一樣疼痛。我們似乎都無法改變家庭狀況,在痛苦這也是我的家庭,不管面對或者逃避都一樣。

    0
  • a9587654

    小時候,父親喝完酒常常失控,會毆打媽媽,但幼稚園-小學時期的我只能害怕的躲在房間,假裝自己熟睡,因為我爸總會在家暴完我媽後,問我以後他們離婚要跟誰,膽小的我只得逃避這一切。
    而我媽,有時也會因為情緒失控就動手打我和我哥,拖進廁所打、拿插著針的東西打到我的小腿有著一孔一孔的血。
    最嚴重的一次是國中時期,我爸掐住我媽的脖子想置她於死地,在他們吵架時,在二樓的我早就來回不斷踱步,是緊張害怕,怎麼也叫不醒熟睡中的哥哥,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於是我拿起了美工刀,對著他們大喊「不要以為我什麼都不知道,我全部都知道」
    當時,他們全都傻了,我爸鬆手馬上騎車離去,我們在客廳痛哭有朋友安慰,而我呢?沒有人在意我,我當時也只是一個孩子啊......
    也許是家庭因素影響,我從小就有「想死」的念頭,國中開始會自殘,從以前就難以入眠。直到上了大學才真正鼓起勇氣去身心科,把壓抑自己許多年的回憶再次翻開時,就像是把傷口扒開,然後把裡頭腐爛的部分清除。

    但其實我卻恨不了我的家庭,因為我曉得,他們從別的地方受到了壓力,不知道該如何抒發,進而轉嫁在我們之上,所以我能做到的就是慢慢的學會寬恕以及療癒自己,療癒我心中的內在小孩。

    我的心理師和我說過「雖然經歷了這麼難受的事情,但是在未來如果我有了孩子,你反而會細膩的去感受他們的情緒。」這句話就這樣植入了我的腦海之中。
    也許我們有過這樣的傷痕,明白了那當時有多痛苦,所以知道該如何善待他人。

    0
  • 從小,因為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媽媽比較關心哥哥,印象中有一次她問我奇怪,你怎麼都不會想去找你同學玩?你哥哥在你這個年紀都會去朋友家玩。我回答她:我同學都住在外縣市,也不方便去。心裡想你也不會給我車錢去阿講這麼多...還有一次,他下班前打電話問哥哥有沒有想吃什麼宵夜?但沒有問我,那時候家裡也沒東西吃了,我也餓了。哥哥跟他回答完後就掛電話了。當下真的很憤怒,但也無能為力...她回來後只帶了她和哥哥的宵夜,而我進了房間餓到隔天早上...當然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此類的事不及備載,但我相信再過不久我就可以去其他縣市展開我新的人生!

    0
先登入才能留言喔

>> 如果你想關注,更多家歸屬的討論

>> 如果你很在乎,暴力中的性別議題 

執行編輯|Shanni
響應議題作者|Yuton Lee、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