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作為公領域的討論平台,各種意見在其上交錯,比現實生活更野蠻,各方論戰,爭得死去活來,就是為了說服對方「自己才是對的」。作者周芷萱藉由網路論戰談論「拼輸贏」以外的更多可能,以及陰性書寫的表達可能。

在臉書作為公領域討論平台盛行的今日,「網路論戰」是常常發生的事。論戰的進行方式有時是互講道理、有時是互掉書袋、有時是互罵。但無論何種,最後總是希望「一拼輸贏」。看誰比較有道理、誰讀的書多、誰罵得痛,似乎就能夠在這場公領域的爭論中獲勝。

拚輸贏,成了公領域討論裡面很重要的一塊。

許多人或許會說,只要比的是「道理講有沒有講贏」而不是「罵人罵有沒有罵贏」,那就沒有問題。但公領域的討論,只有「拚輸贏」這一個目標嗎?

在拚輸贏之外的「陰性書寫」

除了拚輸贏、一較高下等較陽剛的表達方法之外,法國女性主義提倡「陰性書寫」。

之所以有這樣的提倡,是出於對現成論述文化的不信任。她們重讀西方哲學的經典,質疑所謂「哲學」並非中性的表述,而是隱藏著陽具/邏輯中心(phallogocentric)的偏見。因此,她們希望將「經驗」放在系統性論述之前,強調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而不是重複西方哲學的論斷標準。[1]

我的論點是:陰性表達方式的被拒斥,與社會的厭女情結有關係。

舉我自己的厭女經驗來說,過去我討厭自己被認為是「女孩」,也討厭所有可能被認為「陰性」的行為和氣質,從哭泣、談論個人經驗到外貌上的陰柔氣質。也因為這些厭女情結,所以開始學習講道理、吵架的方式來「一較高下」。簡單來說,就是試著「像個男人」,試著搶奪話語權。(同場加映:惡名昭彰的傷口,時代厭女症 Misogyny

這樣的經驗不論性別可能都有,我的許多男性朋友在遇到攻擊的時候,也常被認為如果不反擊,就不像個男人。這裡的男人其實說的是對陽剛氣質的想像,並不是每個男人真實的樣子。[2]這個社會期待壓抑了表達的可能,哭泣被禁止、述說個人經驗則不被鼓勵。這些在男人身上明顯的壓迫,表現在公共討論上,便是被認為要以論理的方式來表達、以較為陽剛的方式來一較高下。

同場加映:男人解放你的眼淚吧!熱淚,是最溫柔的勇敢

反省到這一點之後,有時候我被公開批評,我反而並不想建構一套論述,用「我說得比較對」的方式,來為自己辯駁或是反擊。我試著述說自己的經驗,把我為什麼這樣想說清楚。這種作法在陽剛的邏輯中,往往會被視為心虛、避戰(不少人確實這麼批評),但對我來說,其實只是言說的不同風格而已。

經驗描述的價值

不只我有這樣的經驗,敘說經驗的陰性表達,常在女人描述個人經驗的時候出現,比如說談論月經、強暴經驗等等。但這些表達往往被認為是「只是」個人經驗,參考的價值有限。

推薦閱讀:為什麼當年,我向強暴我的人道歉?

我認為論理、講論述的陽剛書寫,相對於描述經驗、感受的陰性書寫。兩者並不是二元對立的存在,而是光譜上的兩端,有時可能陰性的成分高一點、陽剛的成分少一點,反之亦然。我自然無意再重蹈「拼輸贏」的覆轍,指出「陰性」比「陽性」更佳。我要說的是講述經驗的文字,不必然低於講述邏輯的文字;交代「心路歷程」的文字,不必然比邏輯的結論更沒有價值。而是它們有著不同的功能、不同的述說目的。

陰性的書寫和表達方式如果在公領域的討論中可以更被看見,被當作一個有意義的言說方式,或許對於陰性氣質的友善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同場加映:「男子氣概」與「雄風長度」無關!給男性的一封性別討論邀請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