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口中都有夢想,但不是人人都有覺悟去實踐,遇到了些困難後,放棄的選項總自動浮現出來。「能夠輕易放棄的夢想,就不叫夢想了。」夢想路上辛苦是必然,一起來看看作者張希慈提供的四個繼續前進的方法。

「這是我人生的夢想,甚至於可以稱之為志業。但是我卻好想放棄,真的遇到太多困難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志業是什麼?是一個你窮盡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的夢想,但卻是你認為你這輩子需要不斷仰望的方向。既然一輩子都無法完成,無法「完成」所對應的「失敗」就成為了必然。當你追尋的已經是志業而非夢想時,你便會開始與挫折一同生活。成立時挫折,得到獎項也會挫折,賣出第一批產品時也會挫折,完成了地一支影片時也會挫折。

為什麼?因為每一個小目標的完成,總是會提醒著你下一個目標又出現了。每一個新里程碑都是一個艱鉅而嶄新的挑戰,面對下一個目標,你永遠都是新手。這好像一趟永遠跑不完的馬拉松一樣,一個又一個,沒有止歇。但這是因為你心中有著更遠的目標,而你又渴望成長,才會讓你感到辛苦。

首先你得記得,你的生活充滿著值得驕傲的辛苦,再來才討論該如何處理那些「辛苦」。

以下,分享四個讓你克服辛苦、繼續前進的小方法:

一、不要因為辛苦而放棄

我大概花了兩年,才學會如何拒絕那些看起來美好的機會。所以我知道,這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當我們習慣了在追逐志業的過程中,要努力好久好久卻始終進步緩慢。卻在有些我們汗流浹背匍匐前進時,突然遇上一個看起來「絕佳」的機會。那可能是一份充滿潛力的工作、是一個多金的男人、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前輩願意出資栽培你、是一個名額極少的名校入學機會。代價是你要放棄現在手上的工作,你去,還是不去?

首先,無論你做的是不是你喜歡的事情,當你感到無比辛苦的時候。「放棄」,都是非常強烈的誘惑。你要先辨識,你想要的究竟是「離開現在的機會」,還是「走向不同的機會」。舉個例子,當你跟現在的伴侶處得不好,同時又有個優質的對象出現。你可能會猶豫不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事實上,你得先把事情分成兩塊去理解:
1. 你想分手嗎?(你想放棄嗎?)
2. 你想跟新的對象交往嗎?(你想抓住新的機會嗎?)

我曾經遇過看起來「絕佳的機會」,後來我發現,我只是太累了,所以我很想放棄,很想停下來,導致新的機會看起來超乎想像的美好。但仔細一分析,事實上每一個新的機會,意味著一種轉向。轉向所會帶來的,也包括新的、無限多的、不同面貌的挫折,並非轉向了,就再也不辛苦了。如果總為辛苦而轉向,那你將會面對的是永無止盡的轉向,以及永遠的 level one 。為自己精彩 王麗雅:放棄不在我的選項,人生這條路我只有跑下去

於是,不要因為前進困難而離開。離開,是因為你必須得離開才能真正的前進。

二、追求成長勝過爆發

「你知道你為什麼會覺得無法負荷嗎?因為你還用著『學生心態』在做事。」曾有前輩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所謂學生心態,意思指的是學生常常把一件事情當做這輩子最後一次參與,因此總會拼盡全力試圖達到 100 分,卻忘了自己在追求 100 分的同時,常因為過於疲憊而將熱情消磨殆盡,使得這件事情真的成為最後一次參與。等出了社會以後,許多事情將會一而再、再而三重複,最困難的不是一次性的完美表現,反而是在一次次不完美表現中仍維繫熱情並堅持在挫折中成長。

「1個100分,跟 90 + 91 + 92 + 93 + 94 + ... + 100 分,兩者的總和差距將近是10倍。」

三、請認真且真誠地把夢想告訴其他人

曾經有人說過,這輩子有兩件事情不應該刻意告訴別人,其中一個是夢想。但我卻認為「夢想」這件事情,就應該要很認真地、誠懇地告訴別人。(換一個靠近夢想的機會!鏡頭探索十個澳洲打工的台灣人故事

你問我為什麼呢?我說,「莫忘初衷」之所以成為人們時常提及的話語,便是因為初衷實在太容易被忘卻。

出發前的感動與願望,背起行囊時的熱血與期待,人們不斷警醒我們要將這些心思收拾好貼身放著。但在旅途中遇上各種挫折與挑戰時,我們卻往往受痛苦折磨,或是受到美好誘惑吸引,而忘記打開貼身的行囊,找回「初衷」。

怎麼樣才能記起初衷?每隔一段時間,就習慣性地認真而真誠地告訴一群人:你的初衷。每一次的對話,若能說到讓你自己都起雞皮疙瘩地感動,那就是了。「當你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你。」這句話成真的前提是,全世界要知道你到底真心想完成什麼事情。

別害怕告訴世界你的夢想,當你說出口後,來自群眾的對話、協助與批評,會讓你不斷反思、重新具備更紮實的前進能量。讓夢想有著其他人,你才會走得更遠、更久。

四、學會「學習」的能力

沒有人本來就應該為你的夢想負責,因此當遇上挫折,你會很快地發現,你必須主動(有時還是獨自)站出身來解決問題。而最讓你害怕的是,你其實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於是,你發現「無知」所帶來的「無助」成了你旅途上的常客。

要怎麼克服無助感?

你得時時學會解決「無知」的問題,也就是學會「學習」。首先,在心態上你要知道「無知」不是件壞事,因為當你感受到無知,意味著你開始挑戰你不熟悉的領域,而你確實已經跨出舒適圈了。其次,不熟悉「自學」也很正常,因為在台灣我們一直以來都被教導著跟隨「老師」與「課本」學習。我們太習慣被給予答案,以致長久以來,我們忘記該怎麼自己找出答案。

在理解無知與接受我們在自學能力上的貧瘠後,我們可以開始練習自學了。

寫下你的問題,可以用心智圖寫下你的困境,以及這困境/問題可以如何拆解成幾個不同構面的關鍵字,並在拆解後,用關鍵字開始尋找相關的專家/課程/書/網站/組織/法規/影片,這些資源當中可能都會有你需要的答案。當你學會自學後,面對無知,你知道你可以自助,也就不會那麼容易感到無助了。

給自己學習的機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