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設計都要回歸到文化當中。」馮宇老師在講座的尾聲,説了這一段話,簡直可以當作這場講座的「經典語句」之一。在一次由ARC英式小館舉辦的「城市系列」的主題中,馮宇老師為大家帶來「Design & City」主題,並使用了澳洲跟日本的例子來說明城市是如何來催生設計,而設計又是如何改造城市。

 

 


澳洲墨爾本原來的舊市徽

 

 

其實原來的舊市徽沒有什麼不好,甚至每個圖形都代表一種意義,但墨爾本市政府為了打造城市新形象,重金禮聘以設計CI知名的頂尖大公司來為這個漸入老氣的城市脫胎換骨,於是新的市徽就此誕生!

 

新市徽隨處可見,街旁的牆面上、路燈旗上、公車亭裡...

 

 

 

 

新市徽由於是利用幾何菱角組成的,所以產生更大的幾何變化,同時因為新市徽的顏色多元鮮豔,似乎也使得墨爾本跟著年輕而有活力。

 

 

 

 

馮宇老師又舉了一個例子:「東雲CODAN(公團)

 

台灣有很多老舊的已經廢棄的舊學校,除了很多鬼故事從那裡誕生以外,似乎就沒有什麼其他用處了。在日本,UR都市再生機構就為了要讓這些廢棄的舊校舍重新再運作,而這也是日本為因應人多地寡的現象所想到的廢地利用方法,於是重新整頓老校舍,不僅保留舊校舍的原始風貌,還加進了很多創新元素!

 

日本政府的方式是,將進駐單位以三年為一期,三年當中讓自己的公司成形穩固,然後再換一批新單位,這些單位除了設計公司以外,還有咖啡廳,還有在假日時舉辦親子活動的教室邀請民眾一同前來,公司們也願意自己像個展覽品,任民眾觀賞,連班級的門牌都原汁原味的保留下來,只是多加上公司的名字而已。

 

再舉一個馮宇老師呈現給大家的超級不可思議的例子,這例子徹徹底底展現日本人源源不絕的創意跟生命力!那就是:「舊校舍重建」

 

日本因為少子化的原因,導致很多幼稚園招生率大幅降低,學校都要倒閉了,座落在偏遠地區的「葵幼稚園」更是受到這樣的影響,為了要提高招生率,「葵幼稚園」決定整頓校園,以改頭換面、絕處逢生。

 

可是眼前的問題必須先解決才行,是什麼樣的問題呢?「可使用空間太少」、「學生人數太多」、「學校的三棵老樹要保留」,於是在經過幾位大師的巧手之下,這個即將倒閉的「葵幼稚園」變成了...

 

 

 

 

沒錯,你看到的是圓形的校舍!而校舍頂部才是操場,底下是全打通的教室,中間凹槽的水泥地則是可以用作升旗朝會的場所,更驚人的是那三棵老樹竟然完整的被保存了下來!

 

回到文章的開頭,馮宇老師說了「任何設計都要回歸到文化當中」,當我們看到一個城市或是一棟建築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樣貌時,更加值得讓我們了解的是其文化脈絡是如何演進到現在這個風貌的,因為需求,所以改變;因為要改變,所以設計。設計與城市就是這樣的在交互影響著,生活在每一個都市中,又有誰能說自己不是生活在設計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