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實驗大直擊!如果你在路上被要電話會有什麼反應呢?男生願意的多,還是女生呢?

這幾天,大家可能有在新聞裡看到一個令人有些驚訝的社會實驗——「同志大考驗」,並且實驗者還把實驗過程錄下放到 YouTube 上。但看完影片後,大家可能會發現,這個社會實驗怎麼和報導寫的好像不太一樣?!

真正實驗:當男性在街頭被陌生男性要電話號碼時,他是否會給?

Guy Asks 100 Guys For Their Number (Social Experiment)

影片的標題與開頭說明其實相當清楚,這則實驗的目的是要測試「當男性在街頭被陌生男性要電話號碼時,他是否會給」,而實驗者英國25歲男子艾德到街頭找了100名陌生男性測試,看他們對此的反應為何。並且,拿此影片跟之前另一部實驗影片「當女性在街頭被陌生男性要電話號碼時,他是否會給」做比較。

很明顯,實驗真正目的與報導中所寫的「同志大考驗」有所差距,但為什麼蘋果和 ETtoday 都這樣寫呢?問題其實來自他們所翻譯的外文報導《每日郵報(DailyMail)》,而其他國外相關報導,甚至連同志新聞《HUFFPOST Gay Voices》中都並未提到測試同志這件事。

延伸閱讀:等了 15 年的吻!愛爾蘭同性婚姻公投通過動人攝影集

「被同性要電話 = 同性戀搭訕」的想像轉化

有人可能會疑問,為何《每日郵報》會這樣認定呢?其實這是因為本實驗跟「同性戀」還是相關的,只是這並非實驗目的。近年來,在許多浪漫電影與影集的催化下,對於在街頭被陌生人要電話時,不少人的想像是「被要電話=被搭訕=對我有興趣?= 想追求我?」,而當聯想到後面兩部分後,因為自己與對方看起來是同性,很可能就會轉化認為是「同性戀搭訕」,認為對方是同性戀或自己被當成同性戀,因此才會說這個社會實驗跟「同性戀的認定」還是相關,而《每日郵報》則是把這兩種「可能的認定」直接當成「實驗目的」。

然而,這種想像貌似合理,其實卻存著兩個漏洞。首先,本次實驗是在完全不提其他事情的情況下「直接要電話」,而且實驗者的神情與態度也不是一般印象中的「想追求」或「想約炮」,所以被要電話的民眾是否一定會轉化認為是「同性戀搭訕」?我想從許多人的回答來看,並非如此,大多數人的驚訝更貼近以為遇到奇怪搭話,或覺得「另有企圖」而防備。此外,這種同性戀的預設,完全忽視了「對同性有性趣」的不只有同性戀,還有雙性戀與泛性戀,此為另一錯誤。

從「男性願意給電話號碼的比例遠高於女性」看見性別期待上的差異

Asking 100 Girls For Their Number (Social Experiment)

而談完報導中的錯誤後,許多朋友可能對於實驗結果(87拒絕、13答應)也相當好奇,而在討論前,讓我們先來看看實驗者自己怎麼說?艾德認為「所得到的答覆大多在我意料之中,而這反映出他們的確來自英國這個自由的社會:很多困惑、笑聲,有的冷漠,還有些相對惡劣的反應」,此外「本次也獲得一些積極的回應,不過,即使是一些男性不願意給予他們的電話,但相對於之前同樣對女性的實驗,我的成功率已超過兩倍(女生5人願意),而這也帶出了很多我們的性別期待與文化情況」。

從實驗方式的設定,大家都可理解本次實驗結果並不是要導出「英國社會好冷漠」之類的結論,更不是報導中「民眾面對同志議題最真實的反應」。面對突如其來「陌生人要電話號碼」,在如此都市化的今天,冷漠、疑慮、遲疑、嘲諷等都是相當自然的反應,所以拒絕比例如此高是相當合理的。但即使如此,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人對於艾德使用身體暴力或推開,甚至連人身攻擊性的話語都鮮少出現,所以實驗者才會認為這表示英國社會對於「個人自由」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與共識。

更多英國:來親吻吧!英國親吻節

而另外一個結果則更有意思,超乎許多人所預期的「男性願意給電話號碼的比例遠高於女性」,而這背後原因為社會對於不同性別的期待與文化有所差異。

女性拒絕比例較高可能有兩個原因,首先,因為男性的力量與性慾平均較高,加上父權結構的影響與許多社會性侵案件的報導,「女生容易成為受害者、女性較為脆弱、女生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等觀念一直在生活中被提起與灌輸,因此在遇到陌生男子要電話時,不少女生會因為覺得「怕有危險」而拒絕。此外,異性戀主流的催化讓「異性搭訕」的概念深植人心,所以當遇到陌生男子搭話時,女生覺得「對方對自己有意思」的可能性將高於「對方是希望找一般朋友」,審核因此較為嚴格,再加上前述「怕有危險」及一見面就要電話的的「負面觀感」,拒絕可能性大幅提升,即使對對方有好感也可能還是選擇拒絕。反之,對於不少男性而言,在公共場域被要電話是相當新奇的事,因為「既定印象」較為薄弱,「只是交朋友」、「好玩」、「又沒傷害」、「居然被搭訕了」等原因都可能促使男性給予電話(實驗中也如此顯示),而對比這些原因與女性拒絕比例較高的兩個可能原因,我們會發現這差異的確反映了社會在性別期待上的差別。

再來看看:脫褲、變裝,和性別學校教育

(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