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是媽寶嗎?你的下屬是媽寶嗎?會不會其實是你少給了他們冒險以及跌倒的機會?

今天企業感嘆年輕人很多「媽寶」現象的出現,但「媽寶」的形成大多是父母培養起來的,所以當我們成為父母,要不要想一想,我們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小孩。

東方的父母深怕小孩吃苦,所以保護過度,讓他們沒有抗壓的能力,小孩跌倒了,父母馬上扶起來,小孩受欺負了,父母馬上緊張的站出來為他們捍衛,是父母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失去學會自己站起來的能力以及自我思考的能力,如果身為父母的還不知道警惕、反省,我們可能會繼續的殘害他們,讓他們在社會上失去競爭力。(推薦閱讀:孩子需要的不只是允許,而是信任的 YES

雖說母親對子女的愛永遠是毫無保留,全心付出,但是不是我們做父母的忍不住的付出,不知節制的忘了給孩子跌倒、受挫折的機會,讓他們學習成長,以至於他們長大後出現了「媽寶」小孩的特徵,抗壓力低,容易放棄,自我中心,不能堅持,不懂反省,習慣怪別人或依賴別人,這樣的結果變得競爭力差,不能吃苦,容易被職場淘汰。愛之適足以害之啊!

同場加映:別害怕,「疼痛」讓你更成長

溺愛小孩的媽媽,管太多的媽媽,什麼事都跳出來給意見的媽媽,最容易養出「媽寶」小孩。

相較於西方社會的父母通常在小孩高中畢業就讓小孩獨立出去養活自己了,這些孩子高中畢業之後有的並不直接進入大學,他們會去打工養活自己,幾年後存夠錢想回大學念書再回去。若他們直接進大學大多是貸款念書,一邊打工,一邊還錢付學費,父母就算有資助也不是全部,他們很清楚高中畢業後是個告別父母,獨立養活自己的開始。所以他們對父母不會也特別的依賴,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難怪西方的小孩獨立成熟得早,同樣很多台灣的小孩,30歲了還是無法獨立,靠家裡養活。

推薦閱讀:小孩跌倒爸媽卻在旁邊笑?「不怕失敗」的法式滑雪哲學

華人家庭大多會支持小孩到大學畢業為止,這也無可厚非。所以22歲左右應該就是我們父母學習放手和不管事的時候了。但是只要是父母心態不改,不忍放手的話,這個小孩成為媽寶的機率就高。

這些父母像有強迫症一樣,在小孩上班之後,還會經常出現辦公室樓下等小孩下班,或是每天簡訊、電話照三餐問候,有時還會介入小孩的工作內容與選擇,甚至還會代小孩找主管談,不僅給孩子很大的壓力,也給公司很大的壓力。這樣的父母就別期望你的小孩可以獨立自主,頂多只是滿足與扮演那個媽媽心裡永遠不長大的「彼得潘」。

在抱怨「媽寶」的同時,做主管的也要提醒自己放手給員工犯錯的機會,讓他們能有站起來的能力,同樣也要這樣的理念培養未來家中的小孩,少一個媽寶小孩,國家就多一份競爭力,家庭就多一根支柱。

同場加映:冒險趁年輕,因為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