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邀請到三位台灣名人聊跑步,他們不是明星、世界冠軍、專業選手,而是三個單純愛跑步的跑者。

林義傑,台灣超馬運動員,跑過南極冰原、撒哈拉沙漠、亞馬遜叢林等等一般人想像不到的地方,帶回一個又一個獎牌;張嘉哲,台灣田徑運動員,是 42 公里馬拉松好手,排名世界第 32 名;而范逸臣,剛和林義傑一起挑戰了蒙古111 公里超級馬拉松,雖然在超級馬拉松界還是菜鳥,但卻再認真不過。

這三個乍看之下不太有連結性的三個人,出現在同一個場合,與其說他們是朋友,倒不如說他們是跑友,這一次,為了勵馨基金會 Vmen 公益路跑而共同發聲,三個大男孩眉頭也不皺一下的穿上高跟鞋,為了呼籲男人們更加設身處地的為女性著想,為了邀請大家參加公益路跑,這三個在領域中正發著光的男人,今天和女人迷聊聊跑步的故事。中間有些辛苦,也必定有些眼淚,但最終看到的,是藉著跑步而更加堅定的故事, 是一個運動,對於人生的重大改變。

推薦閱讀:每個跑步的人,背後都有個堅定的理由

無論如何人生都要繼續前進,就像馬拉松一樣

當談到跑步,三個人話匣子一下打開了,女人迷的第一個問題,馬拉松對人生最大的影響是什麼?現役選手張嘉哲立刻說:「成就感,和信心的建立。」而這句話的背後,是個曾經自卑的小男孩,藉著慢跑站起來的故事。

張嘉哲說,那個年代會讀書的才是好小孩,而自己偏偏對於唸書不太在行。「在練習跑步的過程中,一次次達到自己的目標,你會發現其實我是可以的,不是別人眼中不會讀書的壞小孩。」張嘉哲說得認真,眼裡散發出一種專業運動員才有的堅定,他不是大家眼中成績好的孩子,但在跑步上他靠著自己一步一腳印的努力跑出了成績。

而經驗豐富的林義傑只簡單的說,在馬拉松,學到了「堅持」。在比賽中的堅持,在生活中的堅持,甚至是在人生中的堅持。簡短但精要,簡單的一句「堅持」,卻是他獲得無數次獎牌的制勝原因。

一腳踏入超馬圈的范逸臣,對於跑步有別於專業跑者的感悟:「在跑步只要你堅持和練習,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長,不一定是贏過別人,主要是挑戰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可以跑得更遠、更輕鬆,或是速度更快一定,有更大的信心去挑戰更遠的距離,這些其實反映在工作和生活上,你會發現其實自己的意志力是可以比你想像的更強大,這些成就感可能是我在演藝工作上沒有辦法得到的。」

對於專業選手來說,跑步是人生志業,對於業餘選手來說,跑步磨練了意志力,他們共同的答案是,也許人生就像馬拉松一樣,無論如何都要繼續前進,而跑步,讓他們的這條路更加堅定,也看見了不一樣的風景。

猜妳喜歡:第一個跑進馬拉松的女人

人,為什麼而跑?

美國作家美國作家克里斯多福.麥杜格說:「人的身體,天生就是為了跑步而設計的。」

林義傑一開始為了獎牌而跑,他征服了世界各個角落,這樣的世界冠軍應該有種看過大風大浪的自信驕傲感,但眼前的他,卻比誰都還謙虛,跑過地球一圈後,選擇回到台灣,落地生根,為了台灣而跑。「以前會希望達到一定的成績,但現在回來後就覺得健康運動就好,每個人跑步都有目的,而對我來說,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推廣跑步運動。」所以他親自經營跑步運動公司,籌辦多場賽事,把實際經驗和力量,留在台灣,不只幫助選手,也和一般人一起跑。

而對於張嘉哲來說,成績的壓力想必是非常大的,跑過幾次國際賽事,對於他來說,卻不是為了獎牌而跑。「拿到金牌是最好的結果,但重要的是過程,最後看回來,記憶最深刻的並不是你得了多少獎,而是在訓練過程中獲得的成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運動員像是義傑,出社會後還是繼續為社會努力。」對他來說運動員並不只是為了那獎不顧一切,反而重要的是享受每一個追夢的過程。

那范逸臣為什麼而跑呢?其實他和每一個你我一樣,一開始只是希望能夠疏解壓力,從幾公里開始跑,到今年和義傑挑戰了111公里超級馬拉松,他的感觸很深刻。「跑步讓我學到人生有很多抉擇,就像這次我是第一次去沙漠,他們還特別挑選風景很不錯的路線,但你又要跑,又要看風景,又要拍照,有點進退兩難,延誤成績,但沒辦法,你不知道下次什麼時候再去,看到了很多平常看不到的風景,而這輩子或許真的不會再去走那段路了!」

事前,他和林義傑一起訓練了很久才出發,但到了蒙古,還是遇上了很多挑戰。范逸臣說,跑步的路上因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所以有些無聊,但讓他更加思考到人生的哲理。「你會思考要不要開創新的路?除了可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那也可能是捷徑喔!就和人生一樣,你要跟著前輩的步伐走?還是開創新的路?你要猜測路徑是往哪拐,有的時候反而會繞更大,你要自己去踩比較鬆的沙子,也可能有走錯路的風險,但如果你走對可能縮減一半的距離。」

「就和人生一樣,上坡雖然辛苦,但到了頂端會很有成就感,下坡雖然輕鬆快速,但最容易受傷。」

他笑著說自己常常跑到一半就躺在地上曬太陽,猶豫著要繼續往前跑還是原地休息,思考一瞬之間,也許有些事情開始更加清楚。聽著這些,眼前的范逸臣不是個明星,而是踏實的跑者,也許剛起跑的步伐有點踉蹌,但你絕對能夠感受到他無比享受跑步的美好。

跑步,讓你認識懶惰和堅強的自己

跑步不會有想放棄的時候嗎?當我們一這麼問,范逸臣就率先逗趣地說:「常常有啊!但誰理你啊!」他此話一出,所有人立刻笑開懷,他的反應很直接真實,我們都以為選手們總是義無反顧地跑到終點,但其實,他們都是凡人,也是會有鬆懈的時刻啊。

張嘉哲說:「馬拉松最辛苦的時候是 30 公里之後, 35 公里的時候肝糖耗竭,這個時候是最想放棄的時候,但這個時候我會問自己『為什麼來這裡?為什麼我不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去夜唱夜衝,而要來這裡受苦?可能還默默無名沒人發現』但我發現,身體不斷往前跑,但大腦的回憶要不斷往後退,你要回想你當初站在起跑線上的想法,那就是你是要來完成你的夢想,你想去奧運。把你最初想跑馬拉松的心情找回來,用心理影響身理,創造出某種力量,找回初衷。」

林義傑也說,跑步重要的其實不是名次,不是得了第幾名。「久了你會領悟到你生命的階段不是每次都要得名,反而是你能不能再進步,你的理念可不可以再實現和實行。」所以每一次參加比賽的目標很仔細,要放棄前一定是想很久,不可能隨便放棄。

林義傑說隨便放棄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運動員,除非是身體有一點不舒服,那個不舒服可能造成往後身體重大的傷害,才有可能放棄比賽。聽到這裡,我們徹底體悟到什麼是所謂的「運動家精神」,比起名次,更重要的是不輕言放棄,那是對自己和運動的尊重。

而一開始就發聲的范逸臣則有一點不得不,「你就在沙漠裡,也沒有車,又口渴,你只能選擇往前跑,或是可以往回走,到上一個補己站,然後繼續,有的時候當你有舒適的選擇的時候你很難發現自己的潛能。」他說,同樣是十公里,有平坦的路也有山路,人們會想,為什麼要去跑山路?還是跑平地好了!但一旦選擇了粗曠的路線,你就會看見自己的能力還可以更不一樣,而這樣的哲學,也同樣能反映在人生。

推薦閱讀:芬蘭女生這樣運動,不是為了瘦而是為了生活

「人很容易給自己很大的藉口,但如果一個人還能夠堅持走下去,那會成長許多。你會認識自己懶惰的那一面,會認識自己堅持的那面,認識自己的好跟壞,學會去駕馭自己。」

也許放棄的時刻總是會有,在跑步上,在人生上,重要的也許不是想放棄的次數有多少,而是堅定不標往前走的勇氣有多少。

如果跑步能夠幫助人,那不是一件很棒的事?

在台灣,公益路跑的概念還不廣泛,這次勵馨基金會 Vmen 路跑率先採用了哩程數募款的新鮮方式!林義傑說:「我參加過很多海外的許多公益路跑,其中我覺得辦得很不錯的是 香港 Trailwalker 100Km,是一百公里的接力路跑賽,一組四個選手,男女不限,跑步的選手會找自己的親朋好友募款,一年有八千多人去跑,我參加過五次,我們把這個概念套回來這邊,台灣目前還沒有跑步捐款的概念,所以現在是大家跑完一個公里數,由企業認養公里數,回饋到慈善機構的Event 上。」聽起來有點難懂,但基本上就是邀請企業贊助,每公里認購一定金額,選手人數多、跑得多,捐款多,一種你跑步我捐款的概念響應公益活動。

范逸臣就是被林義傑拉來的那個朋友,從朋友到跑友更進階到一起支持公益的夥伴,范逸臣說:「義傑邀請才知道這個活動,我一直想用自己的能力做公益,無論是用音樂或是其他的管道,如果能夠把平常簡單的行為轉換為能夠幫助人的行為,這很棒,台灣有那麼多人喜歡運動,如果能夠轉變成公益,力量不是很大,也讓我們這種一般人在跑步的時候多了一點動力和誘因,今天不是為了要消耗熱量而跑,而是今天去跑了能去做善事。」

張嘉哲本身就是個跑者,第一次接觸到公益路跑,是在還是學生的時候,他看到了一位小志醫生想為台東基督教教養院募款添購不足的設備,而去挑戰太魯閣馬拉松,自己訓練,最後在太魯閣跑了 5 個多小時回來,那是第一次,張嘉哲看到有人可以為別人而跑,為眾人而跑。「那時候我特別感動,看完這個節目我還寫了一封信,夾一千塊,希望他能完成募款項目,雖然我是學生只能提供小額捐款,但也能夠提供阿拉松經驗,這次 Vmen 路跑讓我能夠延續這樣的感動。」

如果跑步能夠幫助人,那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所以這次三個人站出來,成為 AV 戰士(Against Violence),為了受暴婦女而跑,林義傑說:「我很理解那種受了傷,卻還是要繼續跑下去的感覺。」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很堅定,我們不禁想到,林義傑也是哭著笑著才有今天的成績。

同場加映:不可錯過的世界十大馬拉松

女人迷問答,男人會不會害怕 30 歲?

訪問最後,面對眼前三個不同年齡的男人,女人迷好奇,他們對於 30 歲的看法如何?林義傑年紀最長,他先是驚呼自己就快 40 歲了!而後說:「你的 30 歲,就是 20 歲奮鬥的結果。你的 40 歲,也是你 30 歲奮鬥的結果。我期待我 40 歲能夠退休,所以我現在很努力工作,我 40 歲想和范逸臣學音樂,每天唱唱歌也不錯。」范逸臣打趣地說:「這會影響我退休時間,那我 40 歲之後我要開始參加超級馬拉松。」談笑之間,看得出兩人生死與共的好感情。

林義傑補充說:「其實會害怕拉,那個害怕不是負面的,而是正向的,能夠督促你現在做得更好,讓你未來表現得更好,達到你的目標,甚至是超越你的目標。」

而年齡次長的范逸臣則說:「對我來說那只是個數字,大家常會說 30 歲會怎樣怎樣,但 30 歲那年等了好久什麼也沒發生,其實那只是個說法,在 30 幾歲對於人生會有更明確的方向,對我來說,這在 33 歲 34 歲有漸漸出來,從 20 幾歲出道也十年多了,之前累積的、學習的,漸漸有一些成果,你會發現自己的成長,也發現自己對自我的瞭解更透徹,會更勇於面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對於范逸臣來說,數字不重要,反而是人生的另一個階段,自己對於未來越來越清楚,也更懂得花時間在值得重要的事情上。

推薦閱讀:親愛的女人,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

三個人共同的感想是:「三十歲真的不會怎麼樣!」有點逗趣,但也直指核心的點出事實,也許就像是馬拉松,每個階段,你會有追尋的目標,而我們,都在只有自己的那條路上。

這次的訪問有點不真實,當你不去想眼前三個人的身份,一個是奧運選手、一個超跑冠軍、一個知名藝人,但其實回歸原本,他們就是三個跑者,三個單純愛跑步的人,用自己的努力,跑出三個截然不同,但一樣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