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 24 歲的大學生,已經在四個國家實習過,到底是什麼樣的企圖心,讓他不斷地挑戰自己,站上國際的舞台?

我認識 Ian 是在每月舉辦的免費 MBA 申請講座,第一眼覺得他是一個有陽光般笑容的大學生,但是他問的問題都好詳細,也非常有禮貌;第二次在每季舉辦的 MBA networking event 上碰到,他告訴我新加坡實習的趣事,我覺得這個年輕人很清楚自己的方向;第三次他寫 email 給我,問我有關申請 Dartmouth-Tuck 達特茅斯塔克商學院(全美 MBA 排名前十名)的 Business Bridge Program,我很自然地想幫他多一點,所以也幫他修改申請文件。

現在,他剛結束為期一個月的 Tuck BBP,他是全亞洲唯一一個錄取的申請者,而且在課程結束前,已經拿到幾個實習的面試,目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Florida)的一個工程顧問公司實習,和一位巴西、一位法國和一位美國實習生,住在一棟公司提供的,四間臥室的美國大宅。關於國外實習機會,Ian 也熱心地提供工具文及心得分享

延伸閱讀:為什麼 MIT Sloan MBA,只錄取一個台灣人?

履歷不漂亮?24歲的他,經驗遍及台灣、大陸、新加坡、美國

我說想專訪 Ian,他卻一直覺得自己還沒有「漂亮」的履歷,但是 24 歲的他,教育背景、社團、實習經驗,已經遍及台灣、大陸、新加坡、美國,這個有陽光笑容的大男生,叫做 Ian;他曾經在大學社團幹部全走光的時候,靠自己的力量,從零開始招攬、訓練新人,把社團從台灣15個大學分會墊底,在一年內帶到第二名。

Ian 曾經也像台灣大部分的家長、學生一樣,覺得建中和台大是人生的唯一的目標。沒考上建中,甚至也沒能上前十志願,他重考一年考上延平,前陣子才天天和一堆外國人混在一起念書、party 的 Ian,說:「我高中英文有夠爛!高中前兩年從沒一次及格過,英文成績是班上永遠的前三….倒數!」還好碰到一個很鼓勵、相信自己的英文老師,「老師每次都說我,這裡棒、那裡棒,我一直覺得他瘋了!但現在想起來,也是因為這樣,我把英文打掉重練,從頭學習何謂主詞、動詞,然後瘋狂背單字。」

參加社團,不是只為 title,他要做到極致!

高三最後一次模擬考,Ian 英文成績從全班吊車尾,變成第一名,也考上當時心目中的第一志願 - 成功大學。「我高中學測完,看了一些 MBA 的書,然後就開始計畫未來念 MBA,除了拓展視野,也為了有更好的職涯發展。」他知道 MBA 注重社團經驗,大學第一年就在找適合自己的社團。「發現 AIESEC 是個充滿商業性質挑戰,且有許多發展空間的國際性社團,其中甚至有許多機會與企業主管面對面談合作案,我想是個對未來申請 MBA 有利的經驗。」

大二他當了社團開發部 Team Leader,同時也在全國大會籌備會中和企業談贊助合作,大三當上成大分會的副會長,「其實那時候社團裡這個部門的人都走光,連負責人都不做了!」Ian 笑著說,「我不想要只是有一個 Title,我想要做出成績來!」他說那時候成大分會連續 18 年沒有任何企業合作案,社團內部缺乏一個有系統的管理與訓練,新成員也大多持好奇心來體驗就走了。

同場加映:國外面試官這樣選學生!唸書之外,你還有其他經歷嗎?

因為想做出成績來,Ian 在社團新生進來時,告訴他們一個善意的謊言:「部門歷史悠久,年年都為全國排名頂尖,這傳統必須要維持!」他讓新人相信,和企業談合作案是容易的,他甚至自己去上了很多銷售課程、講座,用各式成功案例來訓練新進社員。「我開始有系統地去訓練大家陌生開發、簡報技巧等業務能力,反正當時覺得目標很明確,用盡辦法就是要讓社團成功!」

最後,他的社團成功大學分會,從連續18年沒有任何企業合作案,老是墊底,那年簽了10個合作案,與4個合作企業, 變成全台灣第二名。在升大四那暑假,他甚至休學一年前往 AIESEC 台灣總會擔任全職的副會長,領導全台170人的業務開發團隊,去處理更為復雜棘手的難題。

從社團經驗到國際實習之路

也因為參加國際性社團,Ian 看見新加坡在經濟面各項歷史驚人成長數據,也看見媒體學者不斷提起「新加坡」。「與其透過二手資訊,我決定親自前往,所以開始在新加坡當地實習平台網站上找實習。」這份職缺原本只找新加坡當地的商管學生,但是 Ian 在與亞太區市場開發總監的面試中,展現自信,和對商業與策略的熱誠與經驗,順利獲得實習機會及簽證贊助。我一直非常鼓勵大家到各國實習,所以請 Ian 提供了詳盡的國外實習工具文及心得分享

Ian 告訴我:「我想要了解大家所描述的這亞洲國際人才庫,以及它成功的關鍵、精神,也希望年輕的時候就可以跨出這一步!」這樣的大男生,你說他做出了什麼成績嗎?或許 Ian 沒有我專訪的很多大人物 title,但是他才 24 歲,幾年前就開始勾勒自己的目標,並且有計劃的一步一步邁進。他有一帆風順嗎?沒有,可貴的地方就在於他不服輸、永遠想挑戰超越他資源、能力範圍的事情。

你會喜歡:關於未來,你需要的不是硬幹,而是佈局- 申請國外學校的小秘密

我自己北一台大華頓,一直被叫做優等生,但我看到像 Ian 這樣的年輕人,更佩服他們的努力,覺得如果有能力幫助他們,他們豈不可以更強、發揮更多無限可能?如果未來又可以到 Top MBA,認識全世界的菁英,他們可以站上國際的舞台,打國際的商業戰場,未來幫助台灣,這樣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我很榮幸,每年辦台灣上千人參加的 MBA 高峰論壇、每月的 MBA 申請講座,可以認識到這些優秀的學生,或者幫助一些還沒找到方向的年輕人,希望未來透過他們的能力,做更多、更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