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生理時鐘不只存在於腦中,而是在人體所有組織內,像是毛囊,能夠寫入我們的睡眠時間。

開夜車或者夜貓子,可能會在頭髮中留下記號。研究人員發現,毛囊具有設定我們睡眠習慣的生物時鐘訊號,有朝一日,能幫助我們追蹤睡眠失調患者,或增進日夜顛倒工作者的健康。

推薦閱讀:加護病房的過勞日常:日夜顛倒、泌尿道感染、珍珠奶茶果腹

科學家一度認為,生理時鐘只存在腦中。但在 1990 年代末期,找到人類生物時鐘基因後,科學家在人體所有的組織中,都能發現該基因的表現。


圖片|來源

在老鼠的研究中, 更確定這些基因和體重上升,甚至是施用大麻後的「無時間感」有關。但這些研究很難在人體上進行,因為分析這些基因,需要透過侵入式的方法,像是一天之中抽取多次血液樣本,或是割取一片厚皮膚。

日本山口大學的誠明石,和他的同事,找尋一個較簡單的方法,來確定時鐘基因的活性。他們轉向拔下來的毛髮,包括頭髮和鬍子,這些毛髮有很多細胞的毛囊。當研究人員在受測者清醒和警覺時,萃取 RNA,偵測到時鐘基因表現高峰,且這高峰最早在受測者早上醒來時出現。


圖片|來源

接下來,研究團隊擾亂健康受測者的睡眠週期,他們要受測者在三週內,越來越晚睡,並在醒來後,照射半小時的強光,模擬陽光。當受測者較平常習慣晚四小時醒來時,毛囊裡的時鐘基因活性高峰,也跟著延遲,但大約只遲了 2.5 小時。

研究團隊在輪班的工作者身上,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這些工作者在早上六點,到下午三點間工作一週。下一週,則換成下午三點工作到午夜,然後再換成第一週的工作時段。

時鐘基因在這樣的輪班工作者身上,呈現了 5 小時延遲的現象,顯示三週的循環,並不足以讓生理時鐘調整,去適應新的工作時段。

推薦閱讀:睡太多工作效率下降?午睡其實有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