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老外,生活在歐洲,我的確發現老外有不少長處,不過此長非彼長,另一方面比較私密性的長也許改天再敘;這次我想說說當老外當了老爸老媽之後,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那些可能是亞洲父母親們可以參考和孩子們相處的模式。

一、從懷孕開始

生男生女對老外來說真的不重要,周遭朋友從來沒有因為懷了男孩特別開心、或是女孩兒特別失落的情況發生。也從來沒有聽過類似的笑話或是挖苦,因為對於自身無法決定的性別,又何須多加苦惱呢?懷孕初期(三個月內)除非孕婦本身過往有(習慣性)流產的經驗,否則我也很少聽聞醫生建議初期孕婦“多休息”,把孕婦當正常人看待,我想是老外社會很值得學習的一個態度。醫生建議孕婦多運動、活動,沒有特殊照顧上的待遇,以健康泰然的態度面對。一直到生產過後,積極鼓勵新手媽媽投入育兒行列,新生嬰兒三五天過後大街小巷趴趴走是很普遍的畫面,而媽媽們已經回歸尋常生活的步調與行列。

推薦閱讀:理想的產檢之有計劃的懷孕

二、提供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環境

女兒剛進幼稚園第一個星期,我被學校老師約談了。一進門,老師開門見山說話:亞洲媽媽們通常對於兒女們的教育期望很高,不過我希望您明白,幼稚園的生活是讓孩子們學習團體生活的第一步,手腦的開發等相關課程我們都有一定的教學;不過這樣的學習並不是課業上的學習,而是態度上的學習。我希望您不要覺得突兀我對於您的要求,【放手讓孩子自己體會學習的樂趣】,在過往與亞洲媽媽們來往經驗,你們習慣性給孩子們過多的壓力與期望。

推薦閱讀:身為母親應該要知道的事:學會等待與失去

至今幼稚園老師的一席話還是常常在腦袋中撥放用來提醒自己,留給孩子們學習的空間以及在過程中“享受”學習的樂趣。這不意味著老外父母們不注重學業,但是他們更尊重教育體系以及授業的老師們。雖然德國的教育系統還是有讓人詬病並且尋求改善的毛病,但是他們建立在一個信任、互重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參考。

推薦閱讀:芬蘭教育這樣改:教得愈少、學得愈多

三、放下身段、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我從先生身上看到,應該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非我們的附屬品。首先你可以看到,不只在麥當勞有兒童餐,幾乎餐廳都提供小份量的兒童餐讓孩子們做選擇,他們可以自己選擇吃甚麼口味而非和父母“共食”,我想這個基本看來微不足道的選擇卻是一個基本態度上的學習,讓孩子們【自己做主、擁有選擇權】。再來,其實不只孩子們學習禮儀的態度,大人們同時也該學習。怎麼說,在小時候只有我對父母說“對不起”,沒有聽過父母們對孩子們說道歉。這意味著,父母不是絕對的權威、大人們也會犯錯。在我們家這個老外父親身上,我學會了面對自己在教育孩子時的失誤,並且坦承、道歉。是的,父母們對孩子坦承自己的錯誤,同時間也是對孩子們最好的教育,因為他們學會,沒有不能面對的失敗與過錯,只有如何面對以及改善。

推薦閱讀:孩子犯錯時,這三句話千萬別說!

四、在安全範圍內讓孩子們自由發揮

我這個亞洲出生長大被教育的母親偶爾還是不習慣老外的教育方式,我老是怕孩子們受傷、弄髒、失了分寸,常常嘀咕多念了女兒兩句;不過我得承認,老外教育其實挺有趣的。只要沒有意外災害的顧慮,他們放任讓孩子完全自由發揮。學校沒有守衛,孩子們被教育約伴同行;光觀區湖河水邊沒有柵欄、捷運月台沒有防護門,教育孩子保持安全距離是父母的責任,而非大量建造欄杆破壞視覺美觀;高中時期便有大量機會和同儕自助旅行,往外走朝外看學習更多世界觀。老外教育是去學習,而非被約束限制。

推薦閱讀:從小培養人際關係,孩子們的自助會

當然,教育面面觀,沒有絕對不分好壞,不過以我自身經驗的體會,適度尊重孩子,他們也學會以一個個體的觀念來看待自己。和你分享。

嘿,爸爸我愛你
〉〉【父親節特輯】天下的爸爸都不一樣 攝影集
〉〉【父親節特輯】爸爸節必看!十大電影精選
〉〉【父親節特輯】爸爸:男人最溫柔的名字—喬爸,于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