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長輩幫忙帶孩子,卻發現對方表現不如預期,先別急著生氣,也許你該花點時間發覺潛藏在焦慮底下長輩的擔憂,甚至是背負的傷口⋯⋯

文|Merci

做為新手媽媽,離開月子中心,回家後快滿一個月後,我除了跟寶寶的磨合,還有跟媽媽的磨合。回家後的初期,讓我自己產生比較多困擾的主要不是寶寶,反而是我與媽媽的關係。

當初在我考量產後育兒計畫時,我詢問媽媽願不願意一起協助照顧寶寶,感謝他答應,讓我背後有支援、讓寶寶有更多照顧者,於是我請他來與我們住在一起,方便就近幫忙。

我從高中就離開家鄉,超過 10 年沒有跟媽媽長住在一起。從怎麼煮飯洗衣、冰箱進貨、物品怎麼擺放等,各式柴米油鹽之類事物,我們都在重新適應彼此的生活習慣(嚴格說來,是媽媽適應我們的習慣)。

不同日常習慣,加上育兒的種種慌亂,各種我對他的情緒,從「不耐」到「生氣」的光譜之中陸續浮現。

母親小孩
圖片|Photo by Isaac Quesada on Unsplash

最讓我在意、也是最容易讓我升起情緒的一件事,是他對於寶寶的緊張焦慮反應,比我還要誇張。

當我觀察到他抱著寶寶、換尿布、餵奶、所有跟寶寶互動時刻,動作都很僵硬,每當寶寶一個動靜(例如拍嗝時,寶寶的一次扭動同時發出聲音),他總是立刻說出「嚇我一跳」、「嚇死我了」、「不要嚇我」等這樣的話。

一開始我想,他只是生疏,畢竟超過 30 年沒有照顧寶寶,需要一點時間暖機,也在旁提醒著:「練習放輕鬆,雖然寶寶還聽不懂我們說的話,還是會感受到你是放鬆還是緊繃的喔。」

但是這個狀況,超過一個禮拜後每天每天還持續著,我在旁邊總是感到他的緊張。我開始不悅,甚至生氣。

我第一層的腦內聲音是這樣:「我第一次生寶寶已經夠緊張了,結果你比我還緊張,而且你不是比我有經驗嗎?為什麼你還這麼緊張?為什麼你還這麼不熟練?」

再覺察我自己的情緒,在我的生氣背後,有恐懼害怕。我怕他的緊張焦慮,也會傳遞給寶寶,影響寶寶變得很容易緊張、容易驚嚇。還有,怕我自己的錯誤——請她來幫忙照顧寶寶,會不會是個錯的決定?

停下來想想,是我選擇邀請我的媽媽來一起照顧寶寶,在我的這段生命之流中,一定有新的學習目的存在。

母親與小孩
圖片|Photo by Hollie Santos on Unsplash

某天只有我們一起在餐桌吃早餐,我決定聊這件事:「媽,我發現你在抱寶寶的時候非常緊張,甚至比我還緊張欸。你一直說出『嚇我一跳』『不要嚇我』這樣的話,而且每一次抱他的時候都一定會說。為什麼啊?」

我媽停頓片刻,跟我開口。

過去,他三個孩子出生後因為不同因素,前期都交由別人照顧,第一胎我姊九個月大時,我媽才接手照顧;第二胎雙胞胎(我跟我妹)四個月大才開始自己照顧——我媽從來沒有照顧過只有剛滿月、這麼小的新生兒。

再來他分享了一個故事:小時候,他曾經看過一隻小狗在路上走,掉進水溝然後就死了。所以他有個印象——這些小生命都非常脆弱。

他從小就很害怕抱小貓小狗這類幼小柔軟的動物,而剛滿月的寶寶脖子還沒發展完,頸部非常非常柔軟、整個人也非常鬆軟,所以當他在抱寶寶時,他也覺得寶寶非常脆弱,擔心自己一舉一動傷到寶寶。

於是我對媽媽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原來是這些經驗,造就他的反應。

母親小孩
圖片|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Unsplash

我也發現,其實他現在就跟我一樣,我們在同樣的階段。我第一次抱寶寶、第一次洗屁屁,也很害怕他受傷。原來我媽此時此刻,也是個新手媽媽。

後來,我跟他分享我在《準媽媽心靈解憂書》這本書讀到的一段話:「儘管寶寶看起來弱不禁風,卻有著驚人的韌性,幾千年來,即使欠缺醫療照料,嬰兒也在各種不合格的條件下活了過來。…如果你疲倦錯亂甚至失控,務必提醒自己,寶寶天生就能承受大人(包括新手媽媽——代表不完美)的照顧。」

我也跟他說,我們都會緊張,共勉之。媽媽跟我說了聲謝謝。

跟寶寶相處已經快要一個月後,我媽抱著寶寶已經越來越有手感,但他仍總會脫口說出「嚇我一跳」這樣的話,每一次都會。但我不會再有情緒,因為我理解他「看見小狗摔死在水溝裡」的經驗與「幼小生命都很脆弱」這個信念,是深印在身體記憶之中才有那些反應。

我提醒自己,未來有類似的事情,不要有「他應該要比我熟練、他不應該緊張」這樣的預設立場。我也不會再以「我是不是做錯決定」帶給自己焦慮,而是「每一個決定,都能給自己帶來學習。」

小孩
圖片|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其實,媽媽有對於小生命的焦慮、沒有新生兒照顧經驗,仍然願意貢獻他的時間一起來幫忙,來跟我們一起住還得適應我家的生活規矩,真的不容易,也真的幫助我很多很多。

我很感謝他,在想到的時候,我總是會跟他說謝謝。謝謝他配合我們的習慣,幫忙洗衣服、煮飯給我們吃。也在這樣的談話中,我們更確立他在這個家的角色,以及可以協助照顧寶寶的地方。

我鼓勵他有自己的時間,跟我一起照顧不是全天候保姆,在我回歸工作前,我是主要照顧者,他可以上課、偶爾出門逛街,下個禮拜要跟爸爸兩人出去玩。在我回歸工作後,相信我們也會找到適合的方式。

寶寶是改變我與媽媽關係的催化劑,未來或許還有更多我與他之間的事件,會促進我們對更深刻理解彼此,引領我學習,用愛而不是憤怒或恐懼去面對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