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工作,卻覺得自己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不妨跟著心理師用 4 個問題,重新定義自己的努力和價值吧~

你目前的收入,配得上你的才華與付出嗎?

過去有許多的新聞或研究都指出,女性的平均收入是低於同工種的男性,這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是女性主義所批判的父權產物,即女性的身份和能力都被視為低男性一等所導致的社會剝削。

另一種常見的觀點是,女性往住因為「重男輕女」的成長環境,使得自我懷疑、缺乏自我價值與信心,所以求職時也不敢提出合理的薪水、爭取適當的權益,這是一種心理上的自我剝削。

若就我的專業,即心理諮商/治療而言,目前我沒有找到台灣關於兩性薪資比較的調查,但強調兩性平等的美國,的確發現女性治療師的平均薪資比男性的來得低。

然而,該研究發現女性治療師的薪資比男性低的原因,除了(或無關於)上述所說的社會及自我剝削之外,更可能是由文化所造成:女性一般被視為更有同理心的助人或療癒者 [1]

女性治療師
圖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女性自認為或被認為要當個好心腸的助人者,多於成為會賺錢的工作者。在低收費面前,她想的是利他主義(altruism),而不是低自尊。

由此延伸,面對求診者時,女性心裡傾向認為個案能付的費用比較少,所以她們不會為了賺錢而收下理想的治療費。

可是,當女性治療師整體收費都較男性便宜,就像臺灣的廉價食肆,便會不自覺地造成惡性競爭,越賣越便宜,錢越來越難賺──但這其實是不必要的。

我想許多行業都有類似的情況,即人們(不論男女)的所學、才華與付出,沒有換來相對應的收入,甚至讓我們褲頭總是緊緊的過活。

與其看風水查星象來看錢財運,不如建立一套與個性、需要、生活一致的收入邏輯。我們可以針對以下四個問題作反思及規劃 [2]

1. 我滿足於多少的收入?

2. 跟我做著類似工作的同儕或朋友,視多少的收入為合理與公正的?

許多人認為錢越多越好,但不少人也表示自己其實就目前生活來說,實際需要的收入不多。

對那些住家裡的、父母有房留給他的、或真實意義上低物慾的人士,也許沒有在追求很高的收入──因為相對應的便是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時間付出,才能換取高收入──只要日子過得開心、有意義便可。

不過,如果跟類似工作的人們在實際或觀念上的「合理收入」相距太多,這也可能反映某種心理意義。

延伸閱讀:「我的價值,只能靠金錢衡量嗎?」金錢情結背後的家庭關係

dating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P 女士辭掉一份三萬多月薪的行政工作,表面理由是跟同事相處不順,她後來便到另一家公司做行政,薪水只有兩萬多。

雖然 P 女士是家中獨女,父母有房產留給她,但這個薪資在雙北地區她也知道是未免太低。

由於現在無需跟別人共事,她便沒有人際間的不悅,但她跟一位不太尊重自己的男士糾纏,常抱怨這段關係十分痛苦,並痛苦地走往婚姻的路上。

事實上,P 女士能夠忍受如此低的薪資及低品質的關係,反映了她對自身缺乏尊重,即內在的自卑感讓她深信自己不值得更好的人與事。

為此,即使面對不滿意的境況,她也只好逆來順受。然而,這種性格也潛意識地造就一種人際氛圍,允許別人忽略或不尊重她的存在與感受,與同事相處的衝突雖促使她離開前公司,但核心的自我貶抑傾向才是各種事情未被解決的主因。

懊惱
圖片|Photo by Keira Burton on Pexels

同理,要是同類工種的男女比較起來,發現有明顯的薪資落差,社會、自我或文化層面的影響都需要納入考慮。

3. 我為一天中的各種活動賦予了何種金錢價值?

4. 我如何為各種不同的工作與努力,制定相應的收入差異呢?

再拼命工作的人也需要休息,所以「非工作」也有某種價值。如休息看似沒有產能,卻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因此,我們需要思考跟家人朋友見面、放空放風、喝杯咖啡、看劇聽音樂會、去逛街與埋首工作之間的價值差異與意義。

換言之,每天工作多少小時為自己而言是「適當的」生活樣貌?即便每天工作連加班十小時,換來了更多收入,但會不會因此也失去了其他價值?

如果把休閒放鬆都視為浪費時間,那工作狂的一生,難道就因為多賺一點點錢就會更快樂?抑或是變得憂悶繼而失去健康?

釐清了「非工作」的活動價值,就要回頭重新思考各種「工作」的價值。

猜你想看:你算過自己的價值嗎?收入翻增十倍的「時薪思考法」

designer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有一些成果或勞動,其實背後需要更多時間、訓練、專注、努力、天份才能成就,所以我們很難單純就事情表面上的簡單與否或所需時間,來決定自己或他人的價值。

我認識一位老男人,他視一位女士的美術能力為「理所當然」,因此在每次辦活動時就用「人情」請對方幫自己設計海報或文宣。

的確,女士能夠在一小時內完成老男人口中「簡單就好」的作品,但其實她能夠如此高效率,是因為她大學的學科訓練及個人的美感能力應用。老男人把一小時完成的作品換算為最低時薪,這是對任何設計師的侮辱。

當然,低專業也無需太多知識或訓練的工作,即使工作時程再長,它的價值往往是少的。

但有一種高專業、工時長、價值卻是低的工作,正如書寫文章,一些專業人士可能花幾個小時或幾天去書寫一篇文章,但只收取微薄的稿費,甚至沒有稿費。(當然,他可能會得到流量與名氣的社會價值)

florist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那有沒有一種叫低專業、工時長、價值卻是高的?有,但不好舉例,因為外人眼中的低專業,在行內人眼中卻不一定是這回事。

僅就我最近認識的斜槓、走商業路線的花藝工作者而言,他們謙虛地表達類似的感受,而自認入門門檻不高。

然而,撇除專業的問題,單想像從採買、配色、打樣、再把植物轉化成一個盆栽或擺設,背後所付出的時間、美感、創意天份與手藝等,都值得它在市集中賣上千元以上的價值。

我的一位高中老師就很喜歡市集擺賣的各種小品。記得她說過,即便知道那些東西成本不高,也不是甚麼品牌,她自己學一學也許就能做,但她看見的是成品背後被賦予了時間、創意與人的溫度的價值。

有人說今天是一個人人斜杠的年代,那要斜杠得有理,就得思考自己各種工種的價值。相對地,即便是領固薪的上班族,也可以思考自己的工作內容、承攬的任務背後的相應價值。

若是發現自己做的都比別人有價值,那在適當的時機去爭取更優渥的工作、去提出「我應得更多!」,其實才是對自身需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