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想要改變卻又害怕的你,如何在生活裡找到勇氣?那些缺乏自信的關鍵,究竟來源何在?透過心理師的真實諮商經歷,為你找到打結的真相。

許多人在工作中迷茫著,或在迷茫中工作著。

其實人們很想脫離、超想改變,卻又因為害怕與焦慮而不敢去改變。

你也是其中一員嗎?

諮商工作裡,我蠻常遇見的是對工作內容感到厭惡、對人際關係不適、對薪酬待遇不滿的一群個案。若我們先懸置原生家庭與人格之類的大學問,主要困住他們的,其實是對「改變」的恐懼。

恐懼是合理的,因為沒有人能保證能順利換公司、轉跑道,更沒有人能保證新環境的人際及薪酬就會符合理想,但有時候簡單地歸納,問題仍是出在「缺乏自信」。

女人迷心理師哈里斯談轉職-1
圖片|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好比一位個案好幾個月都在抱怨工作,她不相信以她從國外畢業回台不久的學經歷,能找到一份比現在 35K 更好的工作。但幾個月下來,我提醒她其實可以多去嘗試,問題並不是出在能力或經歷,而更像是她對自己缺乏自信。

她不認為我是對的,但一個月後,她便高興地跟我說自己找到一份更貼近她的本科,薪水還漲到 40K 的工作。

有時候,勇氣並不在準備的過程中累積,而在踏出去的那一刻才獲得。

又有一位個案,他在好幾次面對多家公司邀請面試時,總會跳過大公司,選擇他原本以為很有發展空間的新創公司,最後卻都自討苦吃,只想趕快離職。

在我以及他的朋友眼中,他其實是一位聰明又有交際手腕的男士。

後來我分析,發現問題可能出於他不敢去「選擇自己的天賦/在原生家庭早期被發展的能力」的相關工作。

我從沒有聽說過──至少就來到諮商室的個案而言,有人希望跟自己的父母一樣,哪怕只有一點點類似。

延伸閱讀:別再自責了!讓薩提爾模式陪你面對不完美,從「成長型思維」開始改變人生

但按照自體心理學的觀點 [1],人們許多天賦與才能的原型、雛形、根源,無可避免來自童年與父母相處的經驗。

他的父親是位商人,他認為商人都是傷人的,所以他埋沒自己從小就默默培養的商人觸角。

她母親是個只會佔別人便宜的「花瓶」,她認為這種女性是可憎的,便忽略了自己不單只不是「花瓶」,更是一朵聰慧的可愛鮮花。

我認為在「缺乏自信」背後,更深層的是人們「困在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之中。我們恐懼未知,為它加諸「我辦不到」的恐怖色彩,又更恐懼於自己與父母相像,所以把「我能辦到」的能力都排拒、封印起來!

女人迷心理師哈里斯談轉職-2
圖片|Photo by Christin Hume on Unsplash

最後,我想談一種貌似與上文相反,卻也是值得好好思考的破框方向:堅持自己的獨家性!

日新月異的網路世界,太多人與事在告訴我們「不改變、不跟著潮流走,就會被時代淘汰」的聲音,傳統、價值、獨有的東西,彷彿都不再值得堅守,但誰又能保證「跟著大方向走」不會是一條失去格調、迷失自己的歧路?

我想借香港歌手謝安琪演唱、林夕填詞的〈獨家村〉(2014)來表達:

我相信自求多福  只想販賣與眾不同
若你為求風光去鞠躬  祝福你成功

這小店就如美夢  不想因應恩客易容
就算將過得很窮  賣它僅有的種

你怪我不夠笑容  不懂跟風變通
難及你沒原則  犧牲那初衷  隨舊情斷送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獨特性,這可能是指能力、性格、經歷、品味、感受性等等,如果我們只為求得一種廣泛,或是流行的認同與看見,就輕易去改變自己、跟風整裝易容。即便成功了,往往也只是犧牲了原則、忘記了初心、與自己的情感斷離。

盲愛和自愛不易兩全  讓我忍痛一刀就這麼兩斷
沒法跟你輕輕鬆鬆  假裝卿卿我我  只好放手
守護我的獨家村


和你同做過的美夢發完  讓我一個  擁抱互相許過的夙願
任你毀我誇我  自甘孤僻  都不要自尊心給折損
請你圓滑的嘴臉  別拿幸福來規勸

盲目追求改變、順應潮流,會不會只是代表我們不會自我珍惜、疼愛自己的獨特?

如果真的要經營什麼,那會是那些讓我們與別不同,因此引起大眾與社會目光的獨家村嗎?

過去,許多人想要改變別人,就會謾罵說「請你放下你無謂的自尊」,而年少懵懂的我們,因而容易內化這些觀點,認為自己就是太固執、不會變通、不夠適應社會。

延伸閱讀:為你挑片|網路世代「人言可畏」?《阮玲玉》:用盡全力活著,就是對流言蜚語最好的反抗

然而,當我們逐漸長大,人生閱歷豐富了,難道不也意識到過去許多旁人的指指點點,不過是一張「我只是為你好」的圓滑嘴臉,其實犧牲掉自尊,亦從未換來多少幸福嗎?

各走各路如試煉  不知你或我  更安然
無悔未曾可將你改變  都不被你污染

這兩句〈獨家村〉的最後歌詞,為我而言,也道出了精神分析師 Kristeva 定義的「反抗」(revolt)精神,是在邀請我們:

  1. 回返(return),那些本源與初心、動機與熱情。
  2. 對權威與禁忌作移置(displace),即不被其污染。
  3. 保持適切的可塑性(plasticity of the proper),非空守過去,而是在所回返的本源之上繼續試煉,以走出自己的獨家路。

我很認同一個觀點:幸福,存在於反抗精神之中。

敢於破框,勇於反抗,雖不必換來世俗的成功,但必然會帶來心靈空間的更新。又或者,我們也應該嘗試去為「成功」找出自己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