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兒成為人妻,再成為一位母親,女性不僅歷經不同的身份轉換,更開始在家庭中扮演主要照顧者的角色,總是細心溫柔照顧身旁每位在乎的親人好友。

但是,照顧了那麼多人,妳有回頭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嗎?

別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訊,等到疾病敲門才發現錯過及早治療的黃金時間,陷入更困難且掙扎的療程。

別人眼中的我,是位既強大又勤奮的職業婦女。因為愛,我願意付出時間,犧牲自由,在每個我重視的人事物身上。

每天來回奔波於職場與家庭中,長期緊盯螢幕、久坐於工作崗位上,偶爾視力模糊、手腳發麻無力,還以為只是疲勞造成的身體不適,只要稍作休息就能繼續努力生活。但後來甚至出現止不住打嗝及嘔吐的狀況,嚇得趕緊就醫諮詢。

「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寫在診斷書上的幾個大字,令人感到狐疑與訝異,這是什麼疾病?又該怎麼治療?

還記得確診的那一天,神經內科醫師對著我說明:「泛視神經脊髓炎」其實是種自體免疫疾病,確切發病原因不明,普遍認為可能是免疫神經失調,可以想像成神經通道突然中斷,無法順利傳遞訊息,而造成身體出現無力與麻痺;更令人恐懼的是,一旦罹患尚無根治的辦法,未來何時何地會急性發作,也難以預料。

好發於 30 到 40 歲女性,每次發作都留下更嚴重的後遺症

當 NMOSD 發作時,會使得神經系統受損,造成不同的後遺症,例如:視力減退、全身不聽使喚、大小便失禁、失能臥床等,嚴重者可能會影響到呼吸功能,進而有生命危險。


圖片來源:PIXTA

發生在我身上的是講話與吞嚥困難,平衡感不好,走路不穩,還有天旋地轉的暈眩,剛開始會有大約一週的惡化期,接著是 2 週到數個月的恢復期,對日常生活與工作都造成很大的影響。

目前的治療方式分兩種:急性緩解症狀 和 慢性預防復發。

通常 NMOSD 在急性發作時,局部神經發炎伴隨水腫,導致該區的神經功能受到影響。這時,我需要緊急住院做「急性緩解」,注射高強度的針劑類固醇,或是置換血漿。醫生也建議病友們,早期治療可以增加恢復程度,也盡可能減少後遺症。

然而,在急性緩解後,有高達 90% 的病友會反覆發作。這時,我們就需考慮使用預防性藥物來進行「慢性預防」,透過平時規律地用藥,減少發作次數,才能降低對身體機能的影響。

預防復發是最要緊的事,但經濟困境是無法忽視的難題

過去沒有專門針對 NMOSD 開發的藥物,大部分病友採用類固醇或治療其他疾病的免疫製劑來「試看看」,但離有效控制復發、遠離不定期發作的恐懼,仍有一大段距離。所幸近年在藥物開發的進步下,全球已有三種 NMOSD 專用藥問世,可減少體內發炎的破壞,減少不好的免疫反應,達到顯著治療效果。

2020 年台灣核准上市其中一款藥物,只要每個月打一針,疾病復發的狀況可以減少七到九成,大幅改善病友的復發隱憂,不過因為是新興的罕見疾病用藥,藥費補助尚未通過健保審核,對病友及家人是相當沉重的經濟負擔,反而會陷入是否要積極治療的猶豫中。

由於沒有健保相關給付,加上需長期抗戰,無法根治,為病友帶來嚴重的經濟負擔。


圖片來源:PIXTA

家人的支持陪伴,與病友們的相互扶持,都是支撐我繼續前往對抗疾病的強心劑。但面對長期抗戰,且不知何時會惡化、何時會拖垮家庭的疾病,是我始終揮之不去的內疚與恐懼,衷心盼望真正有效預防泛視神經脊髓炎的藥物,可以獲得健保給付,成為病友生命中的甘霖。

藥物的存在,讓生命延續;家人與社福資源的存在,則是支撐我們繼續對抗疾病的強心劑。

提升對於罕見疾病的認識,才有機會早期發現與治療

我的生活,自從罹病後全然改變了。

在神經內科門診的震驚、不敢接受,都還歷歷在目。不過,現在我的心態轉換許多,疾病的存在是提醒著生命有其極限,每個人都是在有限的年歲裡,把日子活出最美的姿態。

疾病當前,既然來了就面對吧!

目前社會對於 NMOSD 的認識仍相當不熟悉,寫在故事之後,盼越來越多人能夠更理解這類疾病,不僅是因為我們需要更多人的關注與社會資源的投入,更是希望提升對於罕見疾病的認識,讓潛在的病友們,在發病早期就發現藏在自己身上的罕見疾病。


圖片來源:PIX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