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姍儒在「主持人」和「作家」的身份轉換裡,打造了專屬於自己的品牌,也學習享受每一個失去和得到的當下。

入冬以來天氣最好的一個週日午後,Sandy 吳姍儒穿著休閒裝束踏入攝影棚,輕笑打著招呼。

如果習慣了電視框框中的她,會發現,Sandy 本人其實更嬌小,談話舉動間有種溫徐彷如冬陽。電視上的 Sandy,觀眾多少都是熟悉的,她能夠無厘頭地插科打諢,也能真情共感地直面訪談。

從出道節目《小明星大跟班》到如今《36 題愛上你》,寫下七年內贏得三座金鐘主持人獎的傲人成績,Sandy 在陪伴觀眾的日復一日裡,早已默默摘下「吳宗憲女兒」的光環,用實力和努力拋光打亮屬於「吳姍儒」的招牌。

和主持人身份帶來的感受「與之共存」

「主持人是一個特別需要累積的身份,從第一年進到這行,最難適應的其實是我個性上低調內向那面。」

回顧這七年,Sandy認為,要她說話、表現活潑,都不是問題,但是當所有聚焦都在她身上的時候,仍會令她感到害羞甚至害怕。那麼如何克服?

「其實就是與之共存。」她說道。

鏡頭前看似大喇喇、活潑外向的是她,鏡頭之外習慣安靜的也是她,人本來就是複雜而多面向的,也因此對於螢幕上的形象,大眾或媒體如何解讀斷定不曾影響 Sandy。

而若有一件事是令她完全感到適得其所的,肯定是文字。

推薦閱讀:「文字表達體現你的邏輯思考」閱讀與寫作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書寫是「呼吸一樣」的浪漫存在

Sandy 用「呼吸一樣」來形容書寫文字,她還記得七歲時就跟家人說想當作家,當時家裡只讓她看百科全書、古典文學。直到五年級自己接觸到現代文學創作,讀過兒童文學經典《狼王夢》、席慕蓉的詩和黃春明的小說等等啟蒙作品,發現文字的美與深邃,才開啟自己投入文字及寫作的道路。

「主持是大眾的事,寫作是個人的事。」Sandy 這樣說著。

無論是寫了兩句話讓數萬網友感動到哭,或寫了幾千幾萬字的長篇但沒人閱讀,這都不礙她的創作。

出第一本書的時候,有些人聽到整本都是她自己寫的,而不是找寫手代筆,發出怎麼這麼浪費時間的驚嘆,也讓她哭笑不得,呼吸會是浪費時間嗎?

小至社群貼文,大至專欄、書籍的長篇,都能讀出她專屬的溫度與情感,假使寫作構成任何程度的浪費,對 Sandy 而言,或許都是最浪漫、最值得揮霍的一種。

你會喜歡:【真實手札】書寫自我覺察日記,與自己對話,探尋內在的聲音

期許自己,能享受每一個當下

無論是主持人或作家,Sandy 在不同身份、不同面向的自己間轉換進退,當然也包括生活中的女兒、姊妹、伴侶等角色。

她對自己往後的期待是這樣的:

「我想去享受自己的擁有跟失去,很多時候我們都會不敢享受擁有,不敢面對失去,但這兩件事情永遠在同時發生跟進行。如果可以的話,我在事業上的期許其實跟所謂成就沒有太多關係,反而是不管擁有或失去了什麼,我能不能夠享受當下的那個狀態。」

她徐徐說道。

而這個當下,攝影棚內尚且明亮,陽光仍有餘溫,我們看到 Sandy 吳姍儒,正自在盛放。

同場加映:「狂想疾速」── 真正的「快」,是懂得掌握速度與舒適度:專訪 Sandy 吳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