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盡力嘗試過後,會發現:比起責怪自己無法克服的事實,接受也是一種溫柔的方式。比起追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如抬頭看看光、看看腳下影子,重新聽聽自己的聲音。

文|黃繭

透光練習

太陽光升起,試圖從柔軟的床榻離開。

努力把模糊的意識推開,狹小昏暗的房間,有時也關不住孤獨。

那些對我而言還算陌生的城市,多希望都能走訪一遍,即使僅能憑藉一雙無助的腳,但我知道這樣已經足夠了,我還有一雙腳能夠帶我抵達遠方。

重新回歸臺北生活之前,曾在中壢短暫生活過,時常騎著自行車轉乘火車,每一次穿梭車陣之間,掌心因為懼怕而沾滿了汗水,彷彿下一秒就要跟著車身跌倒似的,知道自己是真的害怕,哪怕不管經過多少次練習,依然覺得這是道難以突破的高牆。

時常嘲諷自己不會任何交通工具,無論機車汽車,有時甚至責怪自己為何如此膽怯?

為什麼無法把意識交付給機械,但我是真的明白,沒有勇氣駕馭它們,我曾在河堤反覆練習,只是每一次的轉彎,都讓我摔得沒有餘地,我才深深諒解,「現在的我」就是沒能克服。

當我理解,比起責怪自己無法克服的事實,接受也是一種溫柔的方式。


圖片|Photo by Florencia Viadana on Unsplash

轉了個念,不再問自己為什麼學不會。

開始享受散步於車械緩慢不下的地方,我可以在生活角落獨佔那些無人知曉的美好,晴天雨天,沐浴樹蔭底下,我的影子也與這些光線有所連結,偶爾我也會踩著腳踏車,騎在沒有車陣叨擾的河堤,曬著夕陽,染紅的夕陽灑落在我的身上,相信步行也有步行的美好。

每一個經由枝葉末梢穿透的光芒,投射在視線可見的材質之上,每個光影,都是生命意想不到的溫柔暗示。

當你探索萬物的局部,只為尋求光的細碎變化,我想成為那樣,倘若我也能穿透狹隘的隙縫,成為別人生命的顏色,那我的存在,便不再是追尋與比較什麼。

散步途中我幾度思考,活在城市的人,究竟多麼依賴科技呢?

你我是否已經好久沒有注意大自然帶給你的提醒,你的呼吸、你的混亂、你的脆弱、你的追逐⋯⋯也許是該抬頭看看光,再看看腳下影子,也許能聽聽自己怎麼說,而不是追問那些不足夠。

嘗試把生命的每個狀態都放大來看,然而負面的感受也遞減了,有人愛了,有人離開了,你知道生命從不討喜,卻也接納那些無法輕易完成的改變,那就是我們身而為人最特別的地方吧?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我與光一樣,光也與我一樣,我們之間的韌性,能夠依照周遭形狀,延展灑落的方向;我們的勇敢,也能夠根據這些不平坦,形成不一樣的折線。

我很喜歡的導演是枝裕和這麼說過,他說:「生活就是這樣,千瘡百孔之中也會有美麗的瞬間,我想捕捉的正是這些瞬間。」

我相信每一次的透光,都是活著之時,最純粹的日常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