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三十而立,而今的三十可以放鬆躺平,因為當過了這個節點、我們發現世界還是一樣時,就會了解:歲數無關框架與束縛——你想怎麼做,你就怎麼過。

走進三十歲前,我有諸多擔心與害怕。

怕自己不再年輕,白髮與皺紋噴發;怕自己一事無成,車子房子孩子都沒有;怕時間不夠完成夢想,我還沒出發環遊世界;怕體力大不如前,吹風就冷跑步就喘。

好像人生最好的時光就在三十歲以前了,過了這個巔峰就是下坡的開始,勾選 20~30 歲的框框有種黃金期的驕傲,往下爬一格就是有些不甘願。

但真正到了三十歲這天,意外平靜無波,早上醒來還是原來那個我,相貌外型跟前一晚無異,沒有瞬間多一根白髮或冒一條皺紋。安心地想真是太好了,三十歲原來像台北 101,從外面看來好高好壓迫,走進裡面發覺就像一般空間,你還是一層樓一層樓逛,日子也是一天一天過,生命沒有變形或加速。

三十不是一夕改變,而是逐漸成為的。


圖片|Photo by Arnel Hasanovic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三十情抒|真正的成熟,不是無欲無求,而是知欲知求

看破了「三十歲不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的威脅都沒發生後,你開始明白更多的價值與追求,都是集體意識在作祟,不隨波逐流根本不會這樣,反而真正符合標準期待的人少之又少,也不一定快樂。

回頭看大家常引用自《論語》的「三十而立」,其實是孔子在自述自己的一生,思想境界怎麼隨年齡變化提升。那是屬於孔老夫子的人生節奏,他從生命經驗體悟出的變化,他是先走過了再回頭整理,發現原來是這樣一段路徑,並不是先設定了「我幾歲時應該要怎樣」,也不代表每個人的狀態都該像他一樣。

且孔老夫子說的是「思想境界」的提升,我們卻常常只用物質與成就來衡量成功,覺得三十歲的自己一事無成,但回到這個「立」字,代表的是承擔、獨立、確定,只要你擁有這樣的態度,願意獨立承擔你接下來為自己下的每個決定,你就已經有了而立精神。

近年有電視劇說「三十而已」,我們也可以自在地說三十而快樂、三十而自由、三十而無懼、三十而放鬆、三十而強壯。後面的形容詞你自己定義,你的人生感受從來就只有你才明白,想要怎樣的三十歲你自己設定,或者也可以等過了三十代,再回過頭來整理:「啊!原來我的三十歲是這樣的!」


圖片|Photo by Maridav on PIXTA

同場加映:《三十而已》教會我們:無論幾歲都保有「而已」的勇氣,人生只要開始,永不嫌晚

人類對年歲如此執著,但其實仔細一想,所謂的一年、一歲是什麼呢?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了一圈不是嗎?所以人的年紀也就是「人跟著地球的公轉活了一圈」,大家對於年齡的期待與框架,說白了就像:「因為你跟著地球轉了三十圈了,所以應該結婚生子、成家立業?」聽來突然變得好荒謬。

人跟著地球公轉一圈,就像一起跳了一場舞,如果活到六十歲,我們可以自問:「與地球共舞的這六十圈裡,我要跳出怎樣的舞姿?」那三十歲就可以問自己:「過去這三十圈我有喜歡嗎?接下來想跳什麼風格呢?要不要嘗試看看沒玩過的那個?」無關框架與束縛,只有你想怎麼做,你願怎麼過。

古有三十而立,今天的三十可以躺平放鬆,可以倒立顛覆,可以旋轉瘋狂,也可以與整座宇宙,開心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