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交友軟體上,「男性請客」被視為正常的現象時,女性看似佔了便宜,但實際上,任何不平等的互動都是不健康的。

例如在婚前男性請客的刻板印象中,也代表了婚後女性的「一切勞動」也將被視為理所應當。

長大之後,有過性別啟蒙,回望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但在之後的每一天,仍會發現性別這件事,悄悄落在日常每一個縫隙裡,不時提醒你看它。它不像人們想的那麼生硬艱澀,即使是最柔軟的關係課題、最熱燙的床事討論,也往往帶有性別的學習。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分享朋友曉曉(化名)的真實經驗:她在交友軟體遇見男孩 Y,從網路上的聊天頻率,到約出來見面的互動,都很契合。第一次約會時,Y 先訂了電影票,曉曉習慣 AA 制,想拿錢時,Y 卻搖搖頭不收,只說下次有機會你再回請。


前陣子,確認過彼此意願後,相約去開房間。曉曉有點擔心 Y 到時又搶著付帳,在事前和 Y 說,上次他買電影票,這次房間錢就讓她出吧。
Y 語帶笑意拒絕,回了「妳讓我開心就好」,不忘附上可愛貼圖,狡黠俏皮。

看著訊息框裡的這段對話,曉曉愣上一分鐘。儘管知道對方並無惡意,甚至是「好意」,但心中還是升起一種異樣感。

關於開房間誰付錢,記得在網路上看過這樣的話:「如果男生開房間的錢都不出,還想打什麼砲」,類似留言並非來自單一性別,揭示了許多男男女女,對於現實潛規則的慣而不談。

男女約會,男孩請客——交友市場,似乎向來都走這個套路,尤其上旅館、開房間更是。有些人覺得很自然,本該如此;也有些人感到不對勁,可無論這個不對勁來自女方或男方,最後常憋著不說,或在微妙的氣氛下半推半就。

「女性付出身體」哪裡不對勁?

Y 對曉曉說的那句「妳讓我開心就好」,其實或許,他真沒別的意思。Y 想表達的或許只是不必計較這些沒關係,而非有意將女性物化、貶低為只拿來滿足性慾的工具。

然而當你在生活裡對性別互動有所覺察,那種敏銳度便在此刻隱隱作疼。

當兩情相悅的男女上旅館,至今仍有不少人認為:既然「女生已經付出身體」,就無須負擔開房間費用。背後除了潛藏在性事上「男賺女賠」的謬誤;也顯現異性戀之間,固定而僵化的互動框架。


圖片|Photo by Alexander Krivitskiy on Pexels

延伸閱讀:流出私密影像、勒索恐嚇:當所有人都將女性物化,問題不會消失

忍不住讓人想起,2019 年,一間秘魯餐廳 La Rosa Nautica 提供給男女不同版本的菜單,引起性別歧視爭議,最終被罰款。根據外媒報導,當男女走進該餐廳用餐時,男性會拿到一般菜單,女性則會拿到未標價的金色菜單。餐廳辯解,這是為了讓女性不必為花費感到負擔,能「享受一個浪漫的夜晚」(enjoy a romantic evening)。

一則新聞,見微知著,揭穿了異性戀約會的潛規則。

我們可以承認,順著規則走是比較輕鬆,能省去想東想西的自我叩問;但我們也能相信,抵禦主流價值的另一條路,雖然陡峻,卻自由得多。

「男生負責買單,女生人到就好」異性戀的約會潛規則

之前我做過一個小實驗:在交友軟體發起約會,勾選「各付各的」,靜待結果。而後發現,許多報名者打完招呼後,都會進一步說「我請客就好」或「妳不用付錢沒關係」。我當時有點訝異,因為這麼強調的不只一人。

這些交友軟體,有的可以在上面主動發起約會,但選項上卻只有「各付各的」或「男生請客」;有的更不諱言,直接在宣傳廣告上主打「女生免費看電影」。面對這些明擺著的狀況,最直觀的問題是,「女生請客」去哪裡了?再進一步探詢則是,作為女性,在約會市場裡想主動出擊,除了沒有能參考的模板外,竟然連選項也不被給予。


圖片|作者提供

同場加映:周蕙的豁然筆記|為何交友軟體容易暈船?感性之餘,理性是你最好的防備

承認目前約會市場的男女比例,確實僧多粥少。借看身邊女生和男生朋友的交友軟體,女生想要配對很簡單;男生就沒這麼容易,甚至有一說是,部分男生會通通右滑(喜歡)以增加配對成功的機會。交友市場競爭,某程度上讓男追女成為必然,女性更有機會享受眾星拱月的感覺。

乍聽之下,女性享盡福利——在交友市場搶手,在約會現場不必掏錢包。可終究沒有白吃的午餐,我們恐怕長期忽略了那些潛藏在背後的隱形成本。比如說,女性為自身外貌付出變得理所應當;比如說,女性進入婚家關係後的情緒勞動沒被看見。

有句話這麼說:「我負責賺錢養家,妳負責貌美如花。」聽到這句話後,有些人深感浪漫,也有些人跟我一樣只覺驚悚。將男女的性別角色,粗糙地一分為二,漠視流動的可能。

約會劇本:男追女是其中之一,不是唯一

2021 年 04 月 22 日,臺灣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草案。消息一出,討論熱烈,許多男性網友開始抱怨或嘲弄,諸如「以後連想要追女生都會被告」等言論層出不窮。當中亦能看見值得思考之處:為什麼清一色都是男性,認為這會造成追求困境?又為什麼男性對於追求的想像如此單一?

從小到大,很多女孩被教育或指導,要矜持、要找一個好男人照顧自己;男孩則被教導,在交友部分,要主動、要照顧女方。童話般的敘事,再加上「浪漫愛」(Romantic Love)與流行文化掛鉤,從影劇到歌曲,耳濡目染,我們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讓自己失去其他選擇。

你會喜歡:「別再漠視身體自主權」《消失的情人節》爭議:浪漫或侵犯,只有一線之隔

我們能從個人經驗,去照見結構問題,探析關於父權(Patriarchy)的大小事;但女性主義想試圖面對與處理的,不是去用力抨擊或打壓某些可能犯了錯的人或現象,而是希望從社會體制、文化現象、價值觀念下手,以「性別」取代「兩性」,讓無論是誰都能自在多元,不必囿於桎梏。

鬆動結構,仰賴日常觀察。我們能以小搏大,從生活裡的枝微末節,覺察性別題目,無論它是選擇或申論,都試一試,不要交白卷。


圖片|Photo by Alexander Krivitskiy on Pexels

那天,曉曉第二次和 Y 見面。散會時,曉曉從皮夾抽出錢給他,他困惑一陣後,終究欣然接受,說之後再換他請,悄悄預了下一次的約。

曉曉笑著,點頭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