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習慣忍耐、在意他人看法的人嗎?

過度忍耐,就意味著你一直在無視和背叛自己的內心⋯⋯下次,察覺到自己正在忍耐時,問問自己:「我到底想要怎麼做?」

在自我中心心理學中,忍耐是非常重要的關鍵字。

舉例而言,假設你發現自己的心情是我想做這件事,或者我不想做,如果立刻告訴自己不能這麼做,或是必須去做,一旦這樣否定自己的感受,意識就會朝向外界。或者用快於思考的速度啟動了默默遵從的模式,意識也會朝向外在事物。

如果你的意識從看向自己,轉為看向外在事物,就會自動忍耐。不再試圖實現自己的心情和欲望來滿足內心,而是改以忍耐、順從為主。從自我中心轉換為他人中心的過程中,會象徵性地置入「忍耐」這個意識,就是出於這樣的理由,如圖表 6 所示。


圖片|方言文化 提供

同場加映:總是習慣壓抑情緒?關係心理學:忍耐,是對自己的情緒暴力

然而在忍耐的同時,在得到他人的認同之前,必然會被必須忍耐、必須壓抑自己努力,這樣的「他人認同」所束縛。不由你自己來決定自我價值,而是由他人來衡量你的價值並獲得認同,才會令人感到安心。相反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認同,人就會陷入極度焦慮的狀態。絕大多數人都陷入了這種他人中心的狀態。

這樣一來,就會疏忽自己的內心,沒多久就連自己當下是怎樣的感受都無法察覺。不過,如果忍耐成為理所當然,即使意識到自己正在忍耐,你也會嘗試忍受那份痛苦。

如此的結果會是什麼呢?從心理層面來說,明明那個人沒做這件事,為何我就一定要做呢,如果他人做了和自己不一樣的事,既不想原諒也會覺得生氣。

如果自己被一般常識所束縛,你一定會對自己眼中那些不符合常識的人,感到不滿和憤怒吧。也很有可能,像這樣做出不合常理的行為,而招致別人反感的人,也同樣是忍耐到達極限的人。

忍耐時問自己:「我到底想要怎麼做?」

那種負面、他人中心的意識,在無法消除的狀態下,就會被埋藏在心底。無論你是否有所自覺,都會有想要一口氣發洩出來的衝動。

因此,在網路上不斷進行誹謗中傷,或者攻擊特定的人引發網路論戰,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意味著無法消除自己各種情緒的人正在增加。

一般來說,忍耐力強被認為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所謂的忍耐力強,有經得住挫折和打擊的意思,但這種狀態也可以說是在傷害自己。

所謂的忍耐,就是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內心的狀態。如果一直忍耐,那就意味著你一直在無視和背叛自己的內心。因為不斷忍耐、傷害著自己,所以會突然變得情緒化、破口大罵、失去冷靜,甚至變得有攻擊性。

但如果以自我為中心來理解這樣的忍耐,就會將忍耐看作是沒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情的表現,更是為了提醒自己「我現在狀況不佳」的資訊。可以說忍耐是從潛意識所發出的訊息,說明你正在粗暴的對待自己。因此當你察覺自己正在忍耐時,就不應該維持忍耐的狀態,而是該回到自己的內心,試著詢問自己的真實想法。

總結來說,就是這樣的順序。與其傷害自己,不如決定按照自己的意願做選擇。

為了不忍耐,首先要察覺自己試圖忍耐的瞬間。如果發現自己在忍耐,在那個當下就問問自己:「我到底想要怎麼做?」這個瞬間就能夠從他人中心回歸到自我中心。然後你就會開始思考:「為了自己,為了不要忍耐,我該怎麼做才好呢?」


圖片|Photo by rainmaker on PIXTA

你會喜歡:【關係日記】韓劇《Run on》:希望你能多愛自己一點,這樣我們才能長久在一起

舉例而言,為了不再忍耐,你可能會拒絕別人拜託自己的事情。但你可能也會同時察覺到:「因為害怕拒絕,所以我還是忍耐著接受了。」就像這樣,大家只要察覺到自己害怕拒絕即可。

如果發覺自己害怕拒絕,就能找出自己今後該怎麼做的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意識到自己害怕拒絕,想法就會變成:「那麼從現在開始,雖然很害怕,不過今後還是以拒絕為目標。」

擅長忍耐的人、容易情緒化的人之所以感情用事、與人爭吵、把情緒發洩在毫無關係的人身上,大多非常欠缺與對方好好說話的經驗。因此,無法平靜面對對方、不能冷靜地和對方交談,這對他們來說是最可怕的事情。狗之所以會凶猛威嚇的吠叫,是因為害怕。

據說越是弱小的狗越愛吠叫。如果弱小的狗完全無法吠叫、威嚇,就會完全地意識到自己的恐懼。那是比吠叫、威嚇還更可怕的事。

總歸來說,當你發現自己正在忍耐的時候,先試著問問自己:「我到底想要怎麼做?」傾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欲望。僅僅是這樣,就已經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