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我去走走。』這是我跟他開始熟起來的第一句話。那天下午陽光很好、天氣很暖、但是他說他很悶,所以想趁午休的時間偷空到附近晃晃,我心想好啊,反正手上的工作才剛告一個段落,藉機出去透透氣也不錯。」她抬起頭,順了順及肩的秀髮,輕輕地嘆了口氣,把無奈揉合著些許煩躁,攪進桌上的玫瑰烏龍茶裡面,啜飲一口淡黃的茶湯,將這些一併靜靜地吞進心底。

「後來,他總是很忙。有時候今天早上傳給他的訊息,要到隔天凌晨才會被已讀。一開始,我還會問他在忙嗎,後來,我已經心灰意冷了。終究他是一個工作大於感情的人,我只是偶然跌進他的空檔之網的蝴蝶罷了。」

推薦閱讀:逐漸消失的依賴

智慧型手機逐漸興盛的今天,人們對於感情的處理更並非有智慧,而是把省下的時間,經營更多萍水相逢的關係。當一段愛逐漸被已讀取代,當他不再在乎你傳的 Line,兩個之間究竟還剩下些什麼?

思念頻率與感情維繫

前陣子我們曾進行一項調查,問大家:「滑開手機或臉書,發現對方已讀卻沒有回,你心中第一個念頭是?」,結果62.9%的人都覺得,或許是因為對方在忙,31.4%的人則是覺得,或許對方暫時不知道該怎麼回。

真的是如此嗎?或許,我們應該要把焦點放在「想念」(Missing)上面。親密關係研究者班傑明(Benjamin Le)等人利用寒假的時間,調查那些短暫分離的大學生情侶。結果發現,越常想起對方的人有較高的承諾感(commitment),也比較會經營、努力維繫這段感情,並且較少有劈腿(infidelity)的行為[1]。

推薦閱讀:給不一致的愛

如果妳將他認定成一輩子的對象,妳會越常思念他,也越想要讓這份情能順順地走下去──所以妳會天天傳 app,常常 line 訊息,問候他吃飯了沒、擔心他穿得夠不夠──儘管他可能不會同等的關心你。

「終究,我是一個不能沒有愛的人。我想要一個人可以靠,我想要一個願意陪我的人,我想要一個家。當他說,我們以後,可以有一個自己的家,我聽了感動地哭得好慘。可是後來,他像是完全忘記自己說過這句話一樣。」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這麼愛他、這麼用心維繫,他卻把這一切當放屁?第一種可能是,他沒有妳這麼在乎這段關係、沒有妳這麼放不開愛。

研究者奧瑞納。明達(Minda M.Oriña)等人指出,兩個人究竟能否一直走下去,關鍵並不在於任一方付出了多少、承諾了多少、關懷給了多少,而在於是雙方都能同時透入這份關係,為彼此的將來而努力[2]。當對方不把這段戀情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花費在上面的時間與心力也會降低,此時,如果妳把他或愛放在妳生活中的核心,強烈的不平感就會隨之產生。

不再體貼的理由

另一種可能是,當初他的關懷,只是因為他需要一個人,可以付出關愛。如今,他可能工作忙碌了、心理空間不夠了,甚至有其他的人,「可以讓他付出關心」了,所以他花在你身上的時間變少了。

「那段時間,他都早起陪我吃早餐、騎好遠的路只為幫我送一件衣服、跑遍不同的藥房,只為買一種我吃了不會過敏的藥。可是這陣子,他甚至連電話都懶得回、睡前也是聊幾句就說他工作好累想睡了。為什麼呢?」

「付出關心」本身也是一種需求[3],所以你會希望能照顧某些人,旅行時看到一些東西,總是想買給某個特別的對象。看見他笑的臉龐、用一個擁抱感激你的甜蜜,是你付出之後最棒的酬賞。

可惜的是,感情裡面有許多的轉折點(Turning point),其中一種就是激情的消逝(passion decay)[4]。並不是你變糟了、並不是你不再有吸引力了、並不是他變得不想再關心你了,而是在他當前的生命階段裡,還有新出現的人或事情,值得他投入心力。為這些而努力所獲得的快樂、成就與滿足,遠勝過將時間花在你身上。交往越久,習慣的感覺越多,新鮮的驚喜越少,於是,他選擇把有限的時間,拿去其他地方,換更多的快樂。

碰到已讀情人,怎麼辦?

那該怎麼讓他想念妳呢?跟他分享你的心事,告訴他你愛他,讓每次的app、聊天都很愉快,當他發現他在這段關係裡面獲得的快樂遠多於痛苦,他自然會希望跟妳建立多一點聯繫[5-7]──可是,反過來想,這樣拿熱臉貼冷屁股的妳,真的開心嗎?關係從來就是雙向的,當妳發現為了跟他繼續在一起,為了讓他在注意妳,為了讓他回應你的訊息,妳一直等待、盯著螢幕;妳所付出的委屈和忍耐,遠比妳擁有的溫暖還多。這時候,妳也會開始懷疑:他是否真的適合我?或者,我們之間的緣分早已遠走?

「你終於肯回我了!我想跟你好好談談。」於是有一天,妳再也忍受不住了。妳問他為什麼不理妳,妳開始擔憂妳們之間是不是出現問題了,所以妳希望能跟他一起討論。遺憾的是,當妳對彼此失去安全感和信心,所有的討論也會充滿荊棘[8]。妳開始不確定什麼是該說的,什麼是不該說的;妳開始擔憂妳說的話會不會損傷到兩人之間的關係,於是這段討論變成爭論,原先的尋求雙贏,變得步步為營。最後,一個追,一個逃,永遠無法真正的面對問題[9, 10]。

不過,再悲慘的世界也有人性的溫暖,縱使面對已讀式戀愛(Have Read Relationships, HRR),妳還是可以藉由這樣的機會,好好想想看看,平衡自己對感情的期待。妳可以做下面這些事情:

1. 計算他回覆訊息的比例。

一般來說,一對回應性(responsiveness)很高的情侶,親密度也較高[11],不過當然也要把妳們兩個說話的比例列入考量。如果你每次傳三句給他,他都只回一句給妳,這樣的回應率就是33%,妳可以觀察幾個禮拜下來,他對妳的回應率的變化(以週為單位)。重要的不是這個回應率的高或低,而是在於其中的改變量。倘若從33%變成20%,或許是忙碌所造成;但如果從66%變成20%,或許就是妳跟他之間,存在著一些問題。

2. 閒/忙時間表。

是我太閒了嗎?還是他太忙了?妳可以算一下自己一週花費在網路、手機上的時間,同時也估算他的空閒的時間有多少。這樣的比較,或許可以協助妳推測,是否只是妳最近「飽暖思淫慾」,或是他「另處有花明」。

3. 步調調整。

或許是彼此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步調,導致每次訊息往來都錯過。一段關係裡最重要的,是兩個人的步調是否一致[12]。根據幾項社群網站與雜誌編輯的觀察,一般來說成年人會使用手機、電腦瀏覽臉書訊息的時間大約有三個:早上8:00-9:30,中午12:00-13:00,以及下班回家以後22:00-24:00。不過,每個人、每對情侶又有些不同,找到妳跟他的專屬步調、協調共同的聊天時間,或許可以讓線上訊息的一來一往,有更少的等待、更多的順暢。

在海邊,重讀我們的愛戀

「終於,我們找出一個可以好好『培養感情』的時間。每個星期天,我陪他到三芝照顧奶奶,陪奶奶聊天。我們一起做菜、一起聊天、一起牽著奶奶走過長長的海岸,我才發現真正的依賴不需要黏膩的等待,只需要一點點空閒,一點點空間,一點點了解。正因為我們都忙,更應該排除萬難來守候每次可以散散心,談談天的時光。我很幸運,他願意跟我討論,也和我道歉。可是我也學到了,原來在愛情裡,『愛』本身並不是全部。我看見他奶奶臉頰露出陽光般的笑容,突然明瞭那種家的感覺不在手機裡,而是在這裡。」

其實,我們遠比想像中需要更多的溝通、更多的認同、更多的安全感。緊盯螢幕如果只是製造束縛,或許給自己一些空間,聽聽不同的聲音,換換不同的景點,能對他、對這段關係、對這份已讀數遍的訊息,有多一點不同的看見。

用心理學分析愛情
〉〉你今天想錯了嗎?愛情裡的八個思考短路
〉〉給不一致的愛
〉〉分開再愛
更多來自 海苔熊 的愛情研究室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Le, B., et al., Missing you maintains us: Missing a romantic partner, commitment 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and physical infidelity.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11. 28(5): p. 653-667.
2.Oriña, M.M., et al., Want Lasting Love? It's Not More Commitment, but Equal Commitment That Matter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
3.Buscaglia, L., Loving each other : the challenge of human relationships. 3 ed. 2003, 台北: 遠流.
4.Baxter, L.A. and C. Bullis, TURNING-POINTS IN DEVELOP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S.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986. 12(4): p. 469-493.
5.Busboom, A.L., et al., Can we still be friends? Resources and barriers to friendship quality after romantic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2. 9(2): p. 215-223.
6.Braiker, H.B. and H.H. Kelley, Confli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lose relationship, in Social exchange in developing relationships, R.L. Burgess and T.L. Huston, Editors. 1979,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p. 135-168.
7.Hand, L.S. and W. Furman, Rewards and Costs in Adolescent Other-sex Friendships: Comparisons to Same-sex Friendship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Social Development, 2009. 18(2): p. 270-287.
8.Markman, H.J., S.M. Stanley, and S.L. Blumberg, 捍衛婚姻,從溝通開始. 2004, Taiwan: 財團法人愛家文化.
9.Gottman, J.M. and N. Silver, The seven principles for making marriage work. 1999, New York: Three Rivers Press.
10.Gottman, J.M. and N. Silver, Why marriages succeed or fail : what you can learn from the breakthrough research to make your marriage last. 1994,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1.Reis, H.T., M.S. Clark, and J.G. Holmes, Perceived partner responsiveness as an organizing construct in the study of intimacy and closeness, in Handbook of closeness and intimacy, D.J. Mashek and A.P. Aron, Editors. 2004, Erlbaum: Mahwah, NJ. p. 201-225.
12.劉惠琴, 夫妻之舞隨人跳. 應用心理研究, 2005. 25: p. 10-12.

[註解]

<1>本文插圖委託 re-lab製作
<2>文中的統計數字與性別差異,均只描述平均值。尚須注意個別差異。
<3>為顧及隱私與行文順暢顧,文中所有個案與章首末故事均已經當事人同意改編重新繕寫並經模糊化處理,無可供指認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