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之間是否需要 100% 的坦誠呢?又或者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或不需要呢?本篇不靠眾說紛紜來帶風向,讓心理學研究為我們提供方向!

文|47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大家好,我是 KY 媒體部第一帥崽 47。最近,一個好兄弟在深夜向我發來了求助:

「救命,我把女朋友惹毛了。」

「???說吧,你又犯啥錯了。」

「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她問起我了以前的感情經歷,那我肯定是守口如瓶啊!結果她緊追不捨地問,還保證絕不生氣,說是為了更好地了解我之類的⋯⋯好傢伙,我居然相信了,然後就天真地坦白了⋯⋯結果⋯⋯」

「所以你就悲劇了?」

「對啊!!不是說感情裡要坦誠嗎!不是說好不生氣的嗎!我迷惑了,我是不是不該說?誠實到什麼程度才算合適?」

唉,好慘一小伙。不過,我猜測可能很多人,都曾因為和現任談論起過去的情感經歷而發生過衝突。那麼:

  1. 情侶相處,究竟是應該有所保留,還是百分百坦誠?
  2. 什麼問題該說,什麼問題需要謹慎對待?
  3. 怎麼說才不會重蹈我朋友的「悲劇」?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圖片|Photo by Pangaea on PIXTA

首先,請千萬千萬不要質疑伴侶間需要彼此誠實這件事!這對親密關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彼此坦誠不僅是兩個人建立信任的基石(Goldsmith , 2014),還決定著兩個人的關係是否可以穩定、長久地發展下去。

McCornack 和 Levine(1990)在一次研究中,邀請受訪者回憶被欺騙的經歷,結果: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在這些回憶起被伴侶欺騙的經歷的被訪中,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可以說,在親密伴侶之間,如果某一方發現存在謊言,關係的不確定性就會增加(Planalp & Honeycutt, 1988),比如出現信任危機、親密感下降,甚至走向關係解體。

而且,坦誠是需要自我暴露的,這可以增進兩人的親密感(Sprecher & Hendrick,2004),提升雙方對關係的滿意度。

將自己脆弱的一面、不太想向其他人提及的過往攤開來給對方看,這是有風險的。若一個人願意擔負起這樣的風險,那本就是信任和愛的體現。而且,只有在坦誠的前提下,雙方才可以看到真實的彼此,從而建立起深入、真實的連結。

可是⋯⋯是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坦白呢?

倒也不是。別著急槓,至少挺多人是這樣認為的。

Boon 和 McLeod 教授進行過一項相關調查,在「絕對的誠實對親密關係的成功至關重要」這一觀點上: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此外,在「為了保護伴侶或戀愛關係,有時對伴侶撒謊是可以接受的」這一觀點上: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好的親密關係意味著我們要和伴侶分享一切,但這並不總是正確的選擇。為什麼這樣說呢?

1.「真實的信息」,可能本身就會給對方帶來傷害。

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景下,100% 的真話都可能傳遞消極的或令人不悅的信息。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這些看法也許真的是實話。但是,當我們從親密的人那裡聽到這些話時,還是會覺得受傷,甚至自尊水平都會受到影響。

2. 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反而能促進親密感的提升。

在某些情況下,恰當的謊言不僅能避免衝突,還可以提升信任與親密感。

Levine 與 Schweitzer(2014)曾邀請 300 名被試參與了一個拋硬幣的實驗。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實驗規則如下: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實驗結束後,每位被試都得知了自己聽到的是真話還是假話。結果發現,被試者對於那些說了謊、卻實際上照顧到了被試利益的告知者有更高的好感度和信任度。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可以看出,人們對另一個人的看法,並不會簡單地因為謊言而折損;相反,人們可能從謊言中感受到善意,感覺自己在「被維護」,從而加深對對方的感情。

3. 一定程度的幻想和美化很有必要,可以提高雙方對關係的滿意度。

在親密關係中,適當幻想是必要的。研究指出,人們對伴侶和關係保留積極幻想的程度與他們對關係滿意度呈正相關(Murray & Holmes, 1993)。

而關係中,雙方對彼此積極幻想的來源之一,恰恰是一些信息的隱瞞甚至欺騙。

百分百的坦誠可能會打破對方對伴侶、對關係本身存在的積極幻想,進而影響他對於這段關係的信念感,牽扯出更多問題。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同場加映:「我該不該相信他?」面對伴侶出軌跡象,我該選擇信任還是與對方談判?

那麼,如何判斷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呢?

因人而異。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就算是同一個問題,放在不同的親密關係中,放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操作。一個問題該不該說,取決於很多方面的考量。

如何判斷?請參照下方流程圖進行分析(!!!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一、你說謊的動機是什麼?

Kaplar 和 Gordon(2004)研究發現,大多數被欺騙者對對方說謊這件事感覺糟糕,並對關係產生負面的信念,是因為比起說謊的內容,對方說謊的動機讓他們感覺很糟糕。也就是說,說謊是否損傷關係,更取決於你的動機,而不是你是否說了謊。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二、想隱瞞的事情的性質是什麼?

如果涉及到一些更嚴重的原則性問題,那麼說謊的行為就是對於這段感情的不負責任,而且,一旦謊言敗露,引發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推薦閱讀:「說謊的是他,大聲的也是他」心理師:面對伴侶欺騙,先做這件事

三、伴侶的接受程度如何?

伴侶對於謊言和隱瞞行為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關係的走向。要判斷伴侶的接受程度,可以看以下幾個方面:

1. 對於隱瞞和謊言,你們是否曾達成共識?

如果對方曾明確表示過,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隱瞞。(比如:我不需要知道你過去的感情經歷),那麼可能接受度較高,反之則較低。

2. 雙方的感情基礎如何?

如果雙方有夯實的感情基礎。比如認識時間較長、雙方對彼此的了解較深、關於未來的打算較為確定,那麼伴侶的接受度可能會比較高,反之較低。

3. 伴侶的個人特質?

  • 開放性:如果對方對於很多新現象、意外事情,都持有比較開放的態度,那麼或許更能接受關係中有部分的不坦承。
     
  • 共情能力:一個有更高同理心的人,更希望從伴侶那裡獲得真相(Kaplar&Gordon, 2004)。他們更能夠站在伴侶的角度去理解這件事情,對於謊言和隱瞞的接受度是相對更高的。
     
  • 人生經歷:沒有太多戀愛經驗的人更難容忍謊言;社會閱歷更豐富的人通常對謊言有更高的容忍度,他們也傾向於理解你的隱瞞是出於善意的。

通過以上三個方面,你可以判斷出伴侶的接受程度: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四、歷史經驗?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最後!如果走完這個小流程,你還是非常糾結說與不說,那麼,可以關注一下自己的身體反應(Slepian & Masicampo, 2019)。如果血壓升高、眨眼更快、呼吸較重,或者出汗更多,那麼這可能就是身體在提醒你,應該勇敢說出真相。

因為秘密越沈重,對秘密投入越多,對知覺和行動的影響就會越大,身心承受的負擔也就越多。


圖片|KnowYourself 提供

當然啦,雖然我們在這裡和大家細緻地討論了親密關係中誠實的合理程度,雖然也有研究證實有時善意的謊言和隱瞞舉措可以有效提升雙方對這段關係的滿意度⋯⋯

但是,就像 Katlyn 和 Alan(2006)在研究最後提出的觀點:儘管為了不傷害伴侶而撒謊可能是貼心的選擇,但正如老話所說,也許誠實才是極致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