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媽媽,是怎麼樣的感覺呢?在頌揚母愛之偉大的背後,又有多少母親的辛勞被視為理所當然?一起來,聽聽這些媽媽的真實體驗⋯⋯

文|Li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前幾天我在豆瓣生活組看到一條帖子:沒人告訴過我生育是一件這麼痛苦的事。帖子裡,發帖人細數了自己懷孕後的種種辛苦,引來很多人的認同。還有人提醒說,「孕期難受只是前菜」,生了之後還有數不清的麻煩。

雖然很多女性在成為母親後也有很多積極的體驗,我的一位朋友就告訴我,有了孩子後,她變得比以前更有耐心,對人對事也更寬容。但是,就像帖子的標題「沒人告訴過我」一樣,人們習慣於談論當媽媽的幸福、淡化生育的辛苦。這樣片面的宣傳讓很多女性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成為媽媽,遭到極大的身心挑戰。

因此,我們訪談了幾位新手媽媽,聊聊她們的真實體驗。希望幫你更全面地了解「成為媽媽」這件事。

成為媽媽的感覺就像: 在你對自己的外型和感受都無法控制的時候, 有些人卻還要求你開心

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家 Dana Raphael 將「女性成為母親的過程」稱為「matrescence」:這個過程就像重新經歷一次青春期。你的荷爾蒙會發生變化,你的頭髮和皮膚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你的個人身份似乎正在經歷重塑。


圖片|Photo by Suhyeon Choi on Unsplash

一、身體不適和情緒波動,是媽媽們首先面臨的問題

從開始懷孕到月子期間,女性都會經歷非常多生理不適。產後發福、妊娠紋等等,也令很多女性感到難以接受。

「生完以後下來,真實體驗了什麼叫『腳步虛浮』。四肢關節都鬆了一樣,要老公挽著才能站穩,好幾天才能正常走路。而且我生的時候做了側切,月子期間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隨時都在疼,連上廁所都不敢用力。」

——七七,28 歲,成為媽媽 1 年 4 個月

情緒波動(mood swing)也是很多女性在孕期的困擾。雌激素和黃體酮的變化會影響她們的神經系統(Steiner et al., 2003),令她們變得異常敏感,常常感到沒來由的焦慮、脆弱。並且,隨著產期臨近,她們的脆弱感往往會越來越強(Pugh et al., 1995)。

「自從懷孕,我就陷入了莫名的焦慮,看到有人溜狗,會擔心狗衝過來咬肚子;結婚照掛在床頭,會擔心它掉下來砸胎兒,即使產檢證明寶寶一切正常,我還是會被新生兒得病、畸形的新聞嚇哭,每天都為寶寶的健康擔心。」

——May,30 歲,成為媽媽快 4 個月

二、媽媽的生活會因為孩子徹底改變,這不是選擇,而是不得不

從懷孕開始,女性就要不斷為嬰兒讓渡自己的生活。「別上班了,好好養胎」、「吃胖點,寶寶才長得好」。女性自己的需求被拋在一邊,她們對嬰兒的功能性,成了首要的考慮。

孩子出生後,媽媽們的日程也必須循著孩子的需求安排,幾乎不再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孩子不間斷的情感需求,更令她們精疲力盡。

化名「七七」的被訪告訴我,有段時間她連做飯都要抱著孩子,因為一放手孩子就又哭又鬧。她想一個人待幾分鐘緩一緩都很難,每天都在被透支。

很多女性還會感到「自我」和孩子之間的拉扯:她們無法像以前一樣自由地追求人生理想,很多人因此改變人生方向。而那些不想放棄自身追求的女性,則需要面對更大的心理壓力。

「為了兼顧孩子和工作,我跟公司申請哺乳假,每天中途回去一小時,餵好孩子再回來辦公。領導們『容忍』了幾個月,還是勸我儘快結束這種狀態。我只能請我媽來幫忙。

有次忙了一天,下班時突然意識到,自己這一天都沒想起孩子,我立刻無比愧疚,哭著往家趕,覺得自己是個不太稱職的母親。」

——鮮兒,33 歲,成為媽媽 5 個多月

三、孩子出現以後,很多家庭矛盾會浮出水面

孩子的到來會影響夫妻關係。有調查發現,與沒有懷孕時相比,懷孕後的夫妻溝通會減少、衝突會增多,關係滿意度不如以前(Figueiredo, 2008)。

與長輩的代際關係也需要面對,生活習慣的協調、育兒觀念的衝突,都可能引發新的家庭矛盾。

「我婆婆先是不滿我去在中心坐月子,覺得不讓她服侍,親戚會說她對我不好,她沒面子。月子期間,她就經常在我餵奶時進房間,甚至看著我餵,說不放心孫女,卻完全沒有意識到餵奶是我的隱私。我希望老公去跟她溝通,老公卻不以為意,還要我多感恩。我真的又委屈又無助。」

——匿名,28 歲,成為媽媽 13 個月

四、社會對母親的期待,讓媽媽們無時無刻不在緊張之中

主流社會習慣通過強調母愛的崇高和偉大,令女性甘於承受做母親的辛苦。「看看孩子,你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母親的偉大在於,始終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這些描述賦予了母親一個無私、忘我的標準形象,影響了很多女性對「母親」這一覺得的認知和實踐。當她們成為母親時,她們認為自己也應該從撫養孩子中獲得無限的幸福和意義感,應該給予孩子愛與包容。不能對孩子產生負面情緒。

可是,一個長期不被接受卻無法被否認的事實是:成為母親就是既包含正面情感,又包含負面情感的(Maternal Ambivalence)(Almond, 2011)。

當母親要求自己符合社會期望,只產生正面情感時,她們就給自己戴上了枷鎖。一旦產生負面情緒,她們會認為這些不應該存在,強行壓制下去。她們不再真實地面對孩子,更無法真實面對自己。

「坐月子時,我因為奶水不足要催乳,很疼,但每次都拚命忍著不敢喊出來,怕我媽聽到說我,這點疼都忍不了,以後怎麼當媽。

而且我本來就是急脾氣,也確實擔心自己以後不夠包容,沒有耐心,就一遍遍給自己洗臉:把所有的困難都當成修行,多想想開心的事。有時候剛哄睡了她又醒,我會先做三個深呼吸調整情緒,想著她甜甜的睡顏,再去重新哄。」

——匿名,31 歲,成為媽媽 6 個月

雖然隨著事情一件件得到解決,新手媽媽們也會收穫成長和力量感,也能體會到幸福和愉悅。

你會喜歡:寶寶總是要人哄睡?讓孩子自行入睡的三大技巧(上)

但是,正如我的一位被訪所說:成為媽媽的喜悅和辛苦是不相抵的。她們仍然需要支持和協助。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新手媽媽更好地度過這段時光?

首先,新手媽媽們需要放下對「成為母親」不合理的預設,並且學會自我關懷。

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母親形象和母子關係。你需要認識到,成為母親可能是狼狽的,孩子也可能不符合你的想像。你要允許一些意外情況的存在,對這個過程做出符合現實的設想。

做母親和任何一個別的角色(比如丈夫/妻子、職場人)一樣,不是天生就會,只能在不斷學習、嘗試中漸漸適應。為這些嘗試和練習做好準備,你感到的挑戰會減少,你對自己和孩子,也會有更多接納和包容;

同時,媽媽們也要學會自我關懷,每天抽出點時間休息,並學會向外求助(Tartakovsky, 2014)。一位被訪告訴我,給她支持最大的其實是第三方的專業護理人員。護理員會在她不能出門時會陪她聊天;她心情不好時,可以毫無負擔地向護理員傾訴。她枯燥的生活因為這份陪伴有了亮色。

其次,來自伴侶的支持會極大降低媽媽們的心理壓力。

伴侶需要理解她們在生理和心理變化,不要覺得她們「作」。保持耐心傾聽,肯定她們的努力,給予足夠的陪伴。

同時,伴侶們也要在行動上給出支持。比如多幫媽媽們抱孩子、幫孩子換衣服換尿布濕、分擔日常家務。

這裡給伴侶們一個小技巧:如果你不確定新手媽媽希望你幫什麼忙,你需要用封閉式提問,而不是開放式提問去確認。比如:「寶寶的衣服疊好了,放在第二個抽屜是不是?」而不要問「衣服要疊嗎?放哪兒啊?」

提出開放式問題,相當於還是要媽媽們思考怎麼解決問題,很多媽媽會因此覺得,什麼都要問,還不如自己做。

同場加映:【如果你想】育兒爸媽的生活治癒提案:不照顧好自己,怎麼照顧好寶寶

其他家人也可以支持新手媽媽,給她們鼓勵和必要的幫助。

但是切記不要過度干涉。比如,育兒觀不一致時,要充分尊重孩子爸媽的意見。年輕的父母有更多途徑和資訊了解科學的育兒方式,能提供給孩子適當的照顧。並且,孩子最主要的照顧者始終是父母,其他家人的干涉可能影響親子關係,令親子間無法建立穩固的聯結。

更重要的是,不要指責新手媽媽。當遇到困難,新手媽媽往往比任何人都緊張,家人的指責會令她們更著急、更自責。陪她們一起想辦法才能解決問題。

另外,我們也希望社會能提供給新手媽媽更多支持。

創造更有利於育兒的職場環境,更靈活的辦公機制、允許爸爸請產假等等,都能減少新手媽媽的壓力。一些專業、科學、能讓媽媽們放心的第三方機構,也是重要支持。

我們也希望社會減少對母愛的片面的宣傳和不切實際的要求,更真實地呈現成為母親會有哪些體驗,令更多女性了解成為媽媽是怎樣的過程,讓女性自主抉擇是否要成為母親。

延伸閱讀:你有沒有好好教?孩子是否不正常?新手媽媽的日常眼淚

KY作者說:

做這篇時,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句話:即便是在最好的狀況下,「做母親」的過程也注定會是不完美的(Speier, 2001)。我們希望通過對做母親真實體驗的討論,讓更多人意識到成為母親的體驗是複雜性,放下對母親不切實際的期待,也讓女性放下對自己的苛責。

我想對所有成為母親以及想成為母親的女性說:在這段喜憂參半的歷程裡,你不必要求自己成為一個完美的母親,你所有的體驗都是真實的,值得被理解、被尊重。這是每一名選擇成為母親的女性,應該得到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