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第四屆「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 GWIS」邀請來的六位講者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經歷了各種折磨與困境,他們如何走到這一天,在台上與三百多位觀眾分享生命中的黑暗與光明。

女人迷第四屆「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Global Women Impact Summit,GWIS)」從撕去標籤、重新定義自己,談到突破既有限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GWIS 走到第四個年頭,更傾心費力地聆聽各種各樣不同的聲音,期盼透過行動與更多人打造多元共融的理想未來。

本篇整理了六位講者——台灣女子運動體育協會理事長劉柏君、玖樓共生空間共同創辦人王維綱、美國 Give2Asia 家族慈善經理張瀞仁、英雄爸爸公司創辦人 Mr. 6 劉威麟、舊鞋救命協會共同發起人雷可樂、文字創作者張希慈——各自的心路歷程,他們都有各自的苦難與磨練,然後在那些痛苦之中,他們找到了各自生命中的救贖光芒。

通靈少女劉柏君:在期待別人之前,管好你自己吧!

劉柏君並不是生來就喜歡自己,她的童年讓她與眾不同。從小就有通靈體質、看盡了死後人們遺願的她,在心中默默問自己:

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了,我會不會後悔?

台灣女子運動體育協會理事長 劉柏君

在劉柏君的世界裡,死亡遠比任何人來得更加接近,這也驅使她在人生路上不斷地追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到底誰才是我的主人?

因為自己擁有獨特的通靈體質,致使劉柏君在年紀尚小的時候,便被賦予了「幫助他人解決苦難」的職責,即便現在講起,劉柏君的臉上仍浮現一絲無奈,「小時候大家都告訴我該怎麼過日子、該幫助多少人,但我想的是,管好你自己吧!」面對外在的期待,她霸氣地回應著。

事實上,無論有無特殊身份,每一個人成長途中,肯定或多或少與「標籤」同行。「要當一個好孩子」、「你是女生,該做什麼 / 不該做什麼」諸如此類的標籤層出不窮。劉柏君分享電視劇《通靈少女》一砲而紅之後,又有更多的標籤找上了他,這些關注無論好壞,都對她當時的生活造成不小影響。

「《通靈少女》讓我的人生有很大的轉變,當時我已經是國際棒球裁判,但因為協助拍片,受到那麼大的迴響,我十分恐懼自己在棒球上的努力,再也沒有人看到。」劉柏君握著麥克風的手,似乎因為激動的情緒而微微地顫抖著。

「我很討厭年輕自己,」劉柏君坦白,自己原以為寫完書、拍完劇,就能好好地與過去道別,但沒想到拍完戲之後,卻意外地把過去身為「通靈少女」的自己拉得更近。在內心多種聲音不斷拔河的當下,劉柏君表示,只有運動能帶她逃出鑽牛角尖的漩渦,找到與自己相處的方法。

「運動是可以讓我徹底與自己在一起的時候,我感到自己的努力、虛弱;在運動的當下,我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也接納過去我很厭的那個通靈少女。」這也是為何她勤練跆拳道、以及為何她不惜衝撞體制,也想成為一位專業的棒球裁判。

撕掉標籤會痛,像換藥一樣,就是會痛——但那些痛會讓我更強大、更成長。

台灣女子運動體育協會理事長 劉柏君

玖樓創辦人王維綱:知識、經驗、熱情,是支持你往前走的三大關鍵

王維綱在成為攝影師之前,學地理、學畫畫,考慮過當老師、當過接案平面設計師,甚至為了解決外宿族群的居住問題,創辦了 9floor 玖樓共生空間。他學了許多東西、做過許多事。

就在今年,他放下了在共同創立的 9floor 玖樓共生空間職責,離開核心決策團隊,開啟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我是王維綱,是一名攝影師,」從現在開始,他決定暫時這樣介紹自己。

至於為什麼開始攝影?王維綱笑著聊起陳年往事,他說:「23 歲時接觸到攝影,原本是為了要和喜歡的學妹有共同興趣,」語畢,台下響起歡愉的笑聲。回頭去看,即便看起來沒有任何脈絡可循,但王維綱決心做任何事,似乎都跟「喜歡」脫離不了關係。

但研究所時期接設計案時的經驗也讓他認知到,任何喜歡的事,總會有需要跟現實妥協的一天。「就像我用自己的美感、對顏色的理解來做設計,還是會有案主不滿意,」然而,當遇到需要低頭與妥協的現狀,要如何轉念或繼續堅持下去呢?

知識、經驗、熱情,三者是支持自己繼續開心往前走的關鍵。

玖樓共同創辦人 王維綱

王維綱認為,如果一時之間不知道將來要做什麼也沒關係,人可以在學校與社會上不斷累積「知識」與「經驗」,而「熱情」是讓自己在不斷主動試錯的過程,發現自己不要什麼以及想要什麼。

Give2Asia 家族慈善經理張瀞仁:接受自己的樣子,發揮長處就好

張瀞仁是一名內向者,在職場上曾被懷疑沒有創意、不會說話,但是卻因工作(美國運動產業)的關係,必須與會議室裡一桌的白人男性同場談判;她寫書,因緣際會成為亞馬遜暢銷作家,必須站在上百人面前演講;爾後到了非營利組織工作,張瀞仁被迫上台講課、募款,她坦言,這沒有一件事在她的舒適圈中。

然而為什麼她願意一再突破舒適圈,硬著頭皮接手不擅長的事情呢?全因一本名叫《安靜的力量》的書,這本書讓她知道:

不管你的個性是怎麼,接受自己的樣子,發揮長處就好。

美國 Give2Asia 家族慈善經理 張瀞仁

從此之後,她開始挖掘內向者的優勢,並將之轉化為工作上能運用的能力,例如不必強迫自己在人群裡當「逗所有人哈哈大笑的那一位」,她會當「問出聰明問題的那一位」。

「說到底,每個人取得能量的方式不同,內向者不善於自我行銷,沒辦法向外向者一樣做到『一秒變閨蜜』,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方法。」

張瀞仁提到,內向者不善於華麗且自信的言詞,但可以準備具體事證,可以誠實平穩的對話,同樣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內向者想要建立人脈,可以依賴網路資源、可以透過撰寫與發佈文章建立個人品牌。

「在美國工作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最會『用我』的主管,」張瀞仁分享,他從不像別人一樣,告訴她應該樂觀、外向,主管說:「如果你原本的樣子就很棒了,為什麼我要你做另外一個人?」

這句話,對瀞仁來說影響深遠,也讓她明白,沒有什麼是所謂「最好的樣子」,妳的樣子即是「最好的樣子」。

為什麼要強迫自己成為另一個人?做最好的自己就好,靜水深流。

美國 Give2Asia 家族慈善經理 張瀞仁

連續創業者 Mr. 6:當孩子的媽和我互換角色,我開始對一切充滿感謝

Mr. 6 曾有一段輝煌的創業時代,但一直到他離婚以後,才真正地知道,原來在成功的外表下,自己是一個蠻失敗的男人。

「婚姻對我來說,就是這兩張照片,」Mr. 6 一邊說著,一邊秀出投影片。第一張是花團錦簇的意象,很快的,他將投影片往下跳,出現了第二張:迷霧森林。

台下忽地傳出窸窸窣窣的笑聲,Mr. 6 坦言,自己一直到離婚後,都還沒有從婚姻的迷霧森林中走出來,「因為我發現,當時的我們還沒原諒、還沒放下對方。」這是 Mr. 6 生涯首次在 300 多人的演講場合分享自己的失敗經驗,於他而言,是非常焦慮的過程。

離婚後一年,雙方對於彼此的不理解才漸漸放下,「因為我做了一件事情,孩子的媽和我角色對調,我辭去了工作,搬離原本的家,和兩個孩子重新開始,」為了補足爸爸學分,Mr. 6 開始學習打理家務、下廚做菜、父代母職。

「進了廚房後,我竟然在廚房中看見孩子的媽的影子,我心中開始充滿感謝,」他提到,成為專職爸爸的路上,仍然因為許多不知從何而來的「男性羞赧」而疏於對孩子表達關愛,每當此時,他都會用筆下寫下對孩子的愛與鼓勵,並貼在床頭。久而久之,也成為自己與孩子間的小情趣。

Mr. 6 分享,作為男性,自己也是到了離婚之後才開始意識到許多問題。

「多元共融要落實在社會很難、在家庭更難,但我想我會繼續用感謝化解差異,做一個友善父母,讓孩子得到雙倍的愛,我會把握好這次機會,不會再讓大家失望。」演講至此,Mr. 6 好似在對自己說、也好似在對孩子說,更好似在對全場的觀眾說。

多元共融在社會很難,在家庭更難,我想我會繼續用感謝化解差異,做一個友善的父母,讓孩子得到雙倍的愛。

英雄爸爸公司創辦人 Mr. 6 劉威麟

舊鞋救命創辦人雷可樂:如果你敢做別人所不敢做,就有可能改變世界

雷可樂 20 歲時從加拿大來台灣,一邊學中文,一邊在教會幫忙,就在那時她遇見了現在的丈夫:一個高中沒畢業、當時也沒有社經地位的小伙子——但他知道自己是誰。

婚後,某次雷可樂的父母從加拿大行經非洲來到台灣,分享了一張非洲小孩腳被沙蚤傷害的照片給雷可樂,舊鞋救命因此展開了。

起心動念其實很簡單,雷可樂與先生希望能送鞋子給非洲的孩子,他們透過臉書發文,號招捐鞋。

2014 年從捐鞋子開始,到六年後的今天,雷可樂夫婦更開始了其它救助計劃,包括:活水計畫、興學計畫、養雞農耕計畫等,累積至今已送了 200 萬雙鞋子幫助非洲的人們。而六年的時間,雷可樂與丈夫,也從一對新婚夫妻,成了四個孩子的爸媽。

6 年來,創辦舊鞋救命,面對周遭親友的質疑,她堅信自己使命,因為她知道:

如果我那時候一直聽別人說的話,現在什麼都不會開始。如果你今天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你也有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舊鞋救命協會共同發起人 雷可樂

作家張希慈:你不會因為失去一次身體自主權,就失去整個人生

「如果你被搶錢了,你會沈默無語,還是大聲疾呼?該被譴責的人,是被搶的無辜的我們,還是搶錢傷害我們的惡人?」

張希慈是性侵倖存者,她提及台灣每年有 15 萬人被搶走身體自主權,卻只有 5% 願意說出來,原因在於:面對他人的質疑與責備,二次傷害是倖存者不願意開口與自我懷疑的原因。

她今年於女人迷寫下八千字真實經歷,清楚的交代她如何受傷及復原,希望藉由把標籤貼回身上,讓其他也在復原這條路上的人知道:

你不會因為失去一次身體自主權,就失去整個人生。

講師/文字工作者 張希慈

延伸閱讀:張希慈專欄|那天,我被性侵了(上):我想開門逃跑,卻發現自己只能任他完成惡行

驅使張希慈想要把故事講出來的主要原因是:「這些事情從來都不是只在一個人身上發生。」

她呼籲性侵倖存者的陪伴者們,在傾聽任何故事與抒發的當下,請不要急著告訴她什麼是對的,她們其實更需要無條件的支持與同理,以及有人明白,無論世界如何評價,她真實的意願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我,你所有想說的事、所有想罵的聲音,性侵倖存者們自己都想過了,」張希慈說,所有性侵倖存者的內心,承擔著你所無法觸及的恐懼,此時,陪伴者的「接納」是最重要、也最好的做法。

張希慈溫柔地看著在場的每一雙眼睛,說:「如果你也經歷了,請你相信自己不是世界上孤獨的一個人。這些事情從來不容易,這不像被搶錢一樣地容易度過。」

「我們必須要很有耐心,因為我們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走出來,但如果有一天我們好起來了,我們要記得還有人還沒好起來、還有人在路上、還有人可能會被傷害。」

「每個人都一定能找到出口。」這是張希慈想傳達給每一位受傷的人們,最溫暖的擁抱。

六則短講,六種人生。講者們所分享的人生故事,就在這邊告一個段落。

在場的觀眾或者凝神屏息,或者熱烈回應,或者靜心聆聽⋯⋯每個人都一定在不同的故事中,看見了自己的倒影,也看見了自己的嚮往。

本篇濃縮了演講精華的文章,是否也有稍稍觸動你的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