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的真情告白:不是用顏色或身體來定義我的性別,我的性別也不是那麼重要,我就是我,這就夠了。

OUR STORY 我們的故事

羅文:別再因為性別而對孩子做出無意義的限制

只要一宣告寶寶的性別,大家就會突然變成算命大師。

「是男孩?!不久之後,他就會踢著球到處跑來跑去!他會像他爸爸一樣瀟灑風流!」

「是女孩?!我敢說媽媽肯定很開心。她一定會長得非常可愛!等到她開始帶男朋友回家時,爸爸就要開始操心了!」


圖片|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上述這些傳統的陳述,在懷孕期間公開寶寶性別時,似乎是簡單的慶祝方式,而且逗趣可愛。但是,歷史學家喬・包萊蒂(Jo B. Paoletti)認為還會有其他影響。在寶寶出生前就先得知性別,會讓你提早開始購買具有性別選擇的商品。

在滿懷喜悅進入產房之前,你和你的親朋好友可能已經替寶寶買好了衣服、玩具、嬰兒車和嬰兒房的各種裝飾品。根據包萊蒂的看法,這種自一九八○年代開始就可預測嬰兒性別的技術,讓行銷人員和製造廠商抓緊機會,將區分性別的商品販售給驕傲的準父母。

選擇粉紅色或藍色的獨角獸、洋娃娃或玩具卡車、要當護士或醫生、扮成公主或打擊怪獸,這些從寶寶出生第一刻就必須面對的事物,創造了一個性別二元化的框架,自此伴隨他們一生。

從表面看來,這些東西既自然又無害,不過最近有一則令人驚訝的報導指出:粉紅色並非原本就是女性化的顏色。事實上,在不到一百年之前,粉紅色是高度男性化的色彩。

然而那些區隔性別的商品―― 給男孩的科學類玩具、給女孩的化妝包玩具,甚至有文具品牌推出女性專用筆,以及將女性產品賣得比男性商品昂貴的「粉紅稅」―― 都限制了人們對於性別的體驗和理解。

每當有人提到以性別中立的方式教養孩子,或者討論二元化性別的專制武斷,就會遭到其他人批評為「硬把自己的看法塞給孩子」。

然而大家沒有發現,「規範」本身也是一種意見。而且,解構二元化性別,至少是一種自由的選擇,可以讓孩子不需被強迫接受毫無意義的限制。

我們不應該讓社會迫使我們以特定方式表達自我。我們可以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發出自己喜歡的聲音、噴上自己喜歡的香水味。

人們決定以某種方式表達自我,背後可能有複雜和多樣化的原因:安全感、服裝規範、父母壓力、希望被人重視、財力、擁有的管道、文化、宗教以及其他多種因素,都會影響一個人表達自我的方式。

接下來,萊利會分享哪些因素會影響她如何表達性別氣質。

你會喜歡:無性別閣員又怎樣?唐鳳:我其實沒有變性,一直都是我自己的樣子啊!

萊利:表現出自己真心想要的模樣

坦白說,我表達性別的方式變化極大,取決於我和誰在一起。身為一個出生時為男性之人,我有比較多男性特徵,因此,表現出女性化對我來說是相當危險的。

別人走過你身邊時露出嫌惡的表情或竊竊私語,都只是小事,但有很多人會毆打甚至殺害跨性別女性,尤其是外表明顯的跨性別女性。我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在性別氣質上,我一直表現得比內心希望的更陽剛且中規中矩,主要原因就是為了保護自己。

然而,當我有機會表現出自己真心想要的模樣時,我傾向選擇與女性相關的裝扮:眼線、大挖背式的女性背心、單側露肩的寬鬆運動衫、瑜伽褲、熱褲、女靴等等。

穿上這些服飾讓我感覺非常舒坦,因為這時候我才覺得人們會以我看待自己的方式來看待我。然而,我不認為這些服飾對於我的性別認同是必要的,因為無論我身上穿什麼衣服,我就是我。

我和其他跨性別女性最大的不同點,是我從來沒有想要更改名字、服用女性荷爾蒙或者動變性手術(部分的原因,也許是因為我喜歡「非二元化性別」的標籤,而非跨性別女性)。

當然,跨性別者有那些想法也沒有什麼不對――只不過我沒有那種想法,我以前也從不認為自己會選擇那些方式。

不過,現在我已經決定去接受變性手術了,時間就安排在不久之後。

對我來說,這麼做可以讓別人看見真正的我,我也可以安全的以我想要的方式展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