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充滿荊棘與禁錮,但如果我們能更深地覺察自己、更瞭解自己對人生的渴求,就越能夠成為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文|Wonda

「如果可以讓你選擇,你會想知道自己的未來長什麼樣子嗎?」

我不會。因為⋯⋯

沒有劇本的未來,才能活的最像自己。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成為自由人》是李惠貞離開了 25 年穩定的上班族生涯後,所完成的作品,乍看書名可能會誤以為要談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心得,但其實完全不是。

這本書所涉及的議題與深度,遠遠不只是一個工作階段的轉變而已。

《成為自由人》一書分成三個部分談論,分別是:為自由做準備、工作的自由、人生的自由。

在開始閱讀之前,或許可以先想一想,你心中「自由」的定義是什麼?

自由意味著你知道自己有選擇權

這是作者心目中的定義。

自由同時也是「成為自己」的第一步;若你想活得更貼近真實的自我,你必須放掉許多念頭上的囚禁,去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

讓你的心成為自由的海洋,即便生命中充滿起伏不定的波浪,也不會改變你作為一片海的本質。

自由,就是活成自己最真的樣子。

想自由?先接受一個無法預期的人生

《成為自由人》書中的第一個主題是:「為自由做準備」,但有趣的是,在這個主題下的第一章,篇名卻是:〈無法預期的人生如何準備〉。

「人生充滿變數,即便走在按藍圖打造的劇本裡,也不可能都以預期的情節前進。當我們認知到這一點,其實是個解脫,既然未來不可控,那麼現在就可以放下想要掌控的企圖。」——《成為自由人》

但既然如此,難道我們就選擇放棄掙扎、隨波逐流就好?

並非如此。

而是我們必須先有一個認知,若你為自己人生所做的每一件事,企圖都是出自「為了未來如何」,恐怕會事與願違,因為人生中無法控制的部分,比我們所能預期的多太多了。

(好比今年的新冠肺炎,不正是一個無法被預期的最好例子?)

所以,放下掌控未來的企圖,更應該做的是投入每個當下。

若你是害怕未知的人,更應該投入每個當下,因為你不曉得未來的哪一天,這段努力會帶你走到哪裡。

生命是現在,不在未來。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工作能有自由嗎?不用工作就是絕對的自由?

《成為自由人》書名讓人一開始聯想到自由工作者,或許是因為許多人對於自由工作者存有美好的幻想,認為不用進公司上班,就代表著自由;同時也有一群人努力工作,為的就是等待退休來臨之際,擁有一個自由的人生。

在這裡,或許我們可以先想想:

  • 為什麼工作總是跟不自由畫上等號?
  • 是否因為大多數的人從事的,都不是自己喜歡的工作?
  • 再讓我們思考一下,被不喜歡的工作綁住的我們,是真的找不到喜歡的工作,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凡事不感興趣,喪失求知熱情的孩子,長大後就會成為不知道要追求什麼的大人。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作者李惠貞在她 25 年的工作生涯中,沒有一刻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她並不是因為不喜歡工作,才選擇離開公司,而是因為太喜歡自己的工作內容,想要換一個方式去實踐它。

「如果你享受工作,退休就沒有值得歡慶的理由,或應該說,你在享受成就感的那刻就已經退休──從『工作是一種交換籌碼』的觀念上退休。」─《成為自由人》

在讀完《成為自由人》後,我回顧了自己的職涯,覺得內心無比踏實,因為發現自己做過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出自於愛,而非因為金錢或是其他外在的因素所做出的選擇。

我可以毫不心虛地說,每一份工作都為我帶來了成長,因為熱情投注心力的那些時刻,絕對不可能留白。但這並不代表,工作中是沒有挫折與辛苦的。

不要害怕辛苦,工作和學習本來就是辛苦的,不辛苦的工作是你本來就會的事,只是原地踏步。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我們都被錢多事少離家近給誤解了,事實上輕鬆並不會帶來快樂,它只是證明你做不了更難的事。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認為工作就等於不自由,或是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的你,或許可以想一想:

工作之於你,除了金錢以外是否有更大的意義存在,先拋掉有錢就會快樂的觀念,如果你想要工作帶來快樂,請記得:快樂其實是意義的附屬品。

有時候,深刻的辛勞才會帶來深刻的快樂。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和平青鳥書店一隅。攝影|Wonda

想過自由的人生,先問「我是誰」?

一個誕生於世界的新生兒,擁有所有關於未來的答案。

李惠貞《成為自由人》

《成為自由人》最終回應最重要的問題:「人生的自由何處尋?」

在這一個部分中,主要在說如何面對自己與他人,但其實首要課題還是先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釋放自己,找回最初的模樣。

唯有當自己是自由、是完整的時候,才能在任何的關係、環境中坦然自處,也才更接近一個「自由人」的狀態。

「如果你看過孩子的眼睛,你會看到他初探世界所有對他而言陌生的事物時,發光的眼神。那是學習的光采,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有過的生命動力。」——《成為自由人》

在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常常以為自己不自由,因為很多事情必須靠別人協助完成,也沒辦法想去哪裡就去哪裡,但那時候的我們,卻擁有無比自由的心靈,還沒有被社會的價值觀框住,想做任何事情不是因為可以賺錢,而是因為有趣,因為單純地享受。這份純真、無懼,正是成為一個自由人的過程中最需要的。

成為自由人,就是成為自己。

但你知道「自己」是怎麼樣的存在嗎?

問自己:「我是誰?」你的答案會是?

「『我是誰?』可以當作人生旅途中航行的準心,任何徬徨無依、失去目標的時候,都可以從簡單的自問重回軌道。」——《成為自由人》

試著回想當個孩子的時候、回想那些不帶任何企圖卻願意投入的時刻、回想出於愛而非恐懼去做的每一件事,或許,你就能找到關於「我是誰」,這個問題最真實的答案。

推薦閱讀:「比起二十歲,好像更沒資格迷惘」30 歲後,有種壓力是不知道「我是誰」

後記|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成為自由人》夜光版。攝影|Wonda

再版的《成為自由人》,依舊是霧室設計,在封面上採用夜光顏料畫出極光的意象,在有光的狀態下看並不明顯(如首圖),但如果在漆黑的房間中,就會看見有如極光般美麗的光芒。

看不見不代表不存在。

真正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

《小王子》

我們人生中做的許多選擇,都是出於一些可判斷的條件,但事實上影響人生最多的,卻往往是那些看不出立即好壞的選擇。

沒有看得見的誘因,而是純粹出於心的選擇。《成為自由人》這本書帶給我最重要的提醒,也是在回應這件事,

自由,是每個有意識、貼近自我的選擇下帶來的結果,當你活得越真實,也就越自由。

不管你正在人生的哪個狀態,覺得自己離自由有多遙遠,相信這本書都能帶給你許多思考。

願我們都明白「自己是有選擇的」,在每個當下做出回應本心的選擇,讓每一次的選擇推動你,逐漸往自由的自己更靠近。

你會喜歡:你想要的自由,是靠自律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