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many 編按:

身為父母,總覺得台灣的教育環境不夠好,渴望教改嗎?看看全球第一個教改的國家─芬蘭,如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

 

芬蘭教育體系針對不同的學生特質與需求,盡可能的採取具備包容性的處理原則。一般而言,除非情況特殊,否則學生都可以選擇就讀一般學校。因此,在標準的芬蘭教室中,老師會依據學生不同的能力、興趣與族群特質授課,也會有助教協助相關事宜。芬蘭校園內部逐漸成長的多元性代表著校內學習差異可能會逐漸加深,而整體社會的文化多元性則會強化各校之間的學習差異。

 

 

 


芬蘭的社會與文化發展情況,讓學校與社群都經歷過多元文化的快速發展過程,同時也是極為有趣的研究個案。賈克柯‧郝塔馬基(Jarkko Hautamäki)教授探索過移民對芬蘭學生的影響時,得到兩個非常有趣的發現。

 

第一,根據二OO九年以前的 PISA 調查報告所示,芬蘭的移民學生比其他國家的移民學生表現得更好(Hautamäki et al., 2008)。在相關評比上,芬蘭移民學生的成績領先五十分左右。

 

第二,根據同一份調查報告,當每個班級的移民學生達到某個特定的比例範圍時,就會影響該班級的學生表現,浮現出成績下降的分水嶺。以赫爾辛基為例,當移民學生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二十的關卡時,就會顯著的影響學生表現。

 

貧窮通常是影響校園教學的艱難因素。貧困孩童的定義是家庭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數的百分之五十。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英諾森提研究中心 (UNICEF innocenti research centre)的調查結果,芬蘭大約有百分之三‧四的孩童符合貧困定義。美國與加拿大的貧困孩童比例分別是百分之二十一‧七及百分之十三‧六(UNICEF, 2007)。有系統的關懷社會平等,早期協助有特殊需求的學童,以及讓教育部門與其他部門緊密合作等三個因素,都是芬蘭能夠成功打造平等教育體系的原因。

 

這些原則對於理解芬蘭提升教育表現、降低差異而言非常重要。當芬蘭走入多元文化與複雜社會時,這些原則更為重要。換言之,即使族群與文化變得如此多元繽紛,芬蘭仍然能夠成功的維持傑出且平等的教育環境。

 

 


更多教育知識,請看《芬蘭教育這樣改!全球第一個教改成功案例教我們的事》

 

 

 

教育,環境很重要!

〉〉親密是教養的起點:教孩子好好「玩」

〉〉創意無限的理想學校

〉〉給小孩的人生先修班:間接、婉轉,幸福的力量

 

圖片來源來源,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