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陷入一定要對方改變,事情才有解的迷思中。所以,他們往往會覺得,如果提出來的請求不能像命令般那麼立竿見影,溝通還有什麼意義呢......

文|賴佩霞

不是改變對方,而是一起改變

有些人會陷入一定要對方改變,事情才有解的迷思中。所以,他們往往會覺得,如果提出來的請求不能像命令般那麼立竿見影,溝通還有什麼意義呢?

舉例來說,有女學員跟先生已經有一個女兒,但先生想要再生一個男孩來傳宗接代,雙方在這方面有很大的分歧,兩人的婚姻也因此亮起紅燈。

她說:「現在我只能安慰自己說,先生是受到原生家庭的壓力,導致要他改變不是那麼容易。但現在這種不愉快的相處模式,連女兒都受到影響,我不禁會想:『天啊!還要相處這麼長久的時間。』我也努力在上諮商課,想做一些改變,但他仍然很堅持,還是沒有改變,難道我要一直忍耐下去?」

我問她,下一步打算怎麼做?


圖片|來源

學員說:「就是忍耐,長久以來就是一直忍耐。」

我說:「除了忍耐,你還能做什麼?要他改變想法嗎?」

學員說:「倒也不是要他改變,只是希望彼此觀念相同,但是他的觀念就是轉不過來。」

「你這樣想,就是要他改變,變得跟你一樣的想法。」我提醒她:「不過,我認為重點未必是他轉不過來,而是你說的,他有來自原生家庭父母的壓力,不是嗎?」

「我先生很不能諒解我,認為我不配合是因為不夠愛他。但是對我來說,生小孩是因為愛才讓孩子來到世上,難道不是這樣嗎?在這種相處品質不好的情形下,我實在不願意再生一個。」

「你說,現在你們的相處品質不是很好,在這種情形下,你不想再生一個孩子。」我進一步問她:「那麼,如果兩人的相處品質變好,你願意再生嗎?」

她點點頭:「其實我會考慮。」

看來,這一點才是夫妻兩人必須好好討論的關鍵。

我建議她,既然如此,她可以很清楚的告訴先生:

以我們現在婚姻的狀態、說話的方式,

我幾乎感覺不到親密感。

我覺得很無奈,
因為我必須確定在把一個孩子帶到世上時,
我們的關係是緊密的,是溫暖的。
現在因為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連帶的,女兒也享受不到家庭的和諧及歡樂,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怎麼會想再添一個小孩?

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先試著讓關係回復到親密?
這樣我才有足夠的信心做這件事。

「當然,這只是我初步的建議,其中的用語你可以調整與修改。重點是,這樣說是否符合你心裡所想的?」我問她。

她點點頭:「是的。」

所以回過頭來看,這位學員真正渴望的,其實是好一點的親密關係。倘若夫妻有了良好的互動,她並不介意再生一個孩子。

也許,她可以提出的請求是:

我希望每個禮拜六晚上,
我們夫妻倆去約會吃頓晚餐,

擁有屬於兩人的時間,

以建立彼此的信心與親密感。

這樣的請求非常具體、可行、正向,清楚表明希望對方做些什麼來改善兩人的關係。也許夫妻倆還可以共同討論,要用什麼樣的具體行動,讓雙方的感情一步步回溫。

超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