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布里斯本發生一場家暴事件,引發近千人舉行哀悼儀式。這場家暴事件中,一位母親與她的三名小孩遭前夫蓄意縱火。

在 2020 年 2 月 23 日週日的下午,於澳洲南部布里斯本的公園裡,舉辦了估計有千人參與的哀悼儀式,這群情緒哀戚且凝重的人們聚集在一起,為了在當週三於布里斯本發生的一場不幸家暴死亡事件反思:31 歲的母親 Hannah Clarke 與她的三名小孩(年紀最長的不過 6 歲)被發現在一個著火的汽車內,三名小孩當場死亡,Hannah Clarke 救出時有 97% 的身體遭受嚴重燒傷,送往皇家布里斯本與女性醫院搶救後,仍於當天傍晚宣告身亡。

而施暴者據信是與 Hannah Clarke 離異的丈夫 Rowan Baxter ,他則發現全身刺傷與燒傷而在事故現場死亡。

這場慘痛的意外發生後,讓澳洲全體民眾感到傷心、意外,更多的是不解。據事後調查報告顯示,Rowan Baxter 往離異的妻子與小孩身上淋了汽油後蓄意縱火。

澳洲網路意見排山倒海的譴責這則事故的施暴者:「我沒有想到比起蓄意焚燒他人之外更不人道的行為了。」

這不該發生

時任澳洲總理 Scott Morrison 在哀悼儀式舉辦的隔週週一,在國會議堂裡表示「這不該發生」。據了解,與伴侶結婚近 10 年的 Hannah Clarke 在去年(2019)11 月與前夫離異,並與雙親同住,同年她申請了保護令,限制前夫探視與接近自己以及小孩。

然而在 2019 年 12 月 26 日,Rowan Baxter 綁架了孩子們,在警方協助下才讓小孩回到母親身邊。

事情並未隨著這場綁架事件而告終。 Hannah 的父親指控,Rowan 在 2020 年一至二月間開始寄電子郵件,內容多是不停責怪 Hannah 要對婚姻觸礁負責。

「Hannah Clarke 的家人有絕對的權利感到憤怒。」澳洲總理同天在國會裡表示。根據澳洲警方、媒體,以及家人的指控,澳洲家暴防治機制沒能阻止這場悲劇的發生。

根據澳洲警方統計,平均每週在澳洲境內,警方約莫要處理 5000 件的家庭暴力事件,總計每年超過 25 萬筆家庭暴力事件,每兩分鐘就會發生一起一件家庭暴力事件(台灣則每年約有五萬人左右回報)。

讓 Hannah 決定與丈夫離異的原因是家庭暴力,在離婚與申請禁令後,Hannah 曾向她的朋友表示:「很高興能出門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是安全的。」,然而同樣也是家暴受害者,投書至澳洲 ABC 的意見寫著:「當我看到這段敘述時不禁感到震驚,並且勾起自己的回憶。」那時她從家暴中站出來,看見防治家庭暴力的手冊鼓勵受害者站出來——Be heard, be safe。

也許就像 Hannah,當時在採取行動後就感到安全一樣,但真的安全了嗎?

安全只不過是一個虛幻的概念

Hannah Clarke, hugs her son Trey Baxter, while standing on a beach.
圖片|Hannah Clarke 與小孩合影(取自其臉書)

澳洲政府近幾年逐漸重視家庭暴力議題,在媒體上廣告《對那些施加在女性的暴力——澳洲說不》,並且開啟許多求助熱線,以供在家庭暴力中的人得以求援。但根據投書的作者回憶,她差點被殺害時,雖然向警方求助,然而警方多半只是形式上的執行保護令,但對於當代科技進步可能產生的近一步騷擾——就像 Hannah 在事件發生前收到電子郵件指責的騷擾事件,警方則是拒絕協助。

這名當事人在最後無從選擇的狀況下,只得透過私人管道替自己以及小孩重新安置,但她在投書裡提醒著大家:「我從施暴者倖存下來了,但 Hannah Clarke 的謀殺案,則提醒我們仍有許多女人並非如此幸運。」

就如同作者在文章內作結的:如果我們希望女性,特別是這些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女性,真正的感到安全,我們是不是要再提供多一些保障與安全呢?

台灣對於家庭暴力事件提供了 113 專線回報,並且替男性設置了難以啟齒的匿名通報專線 0800-013-999,但若是我們能從小教育著手,像是澳洲去年推出的廣告:

當被留校處分的兄長上車被父親詢問怎麼了,「我只是掀了女生的裙子。」

『什麼,就只是因為這種男生會做的事?』當父親跟兒子在討論這對他們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時,坐在後方的女兒說話了:

是啊,我已經做好之後會被性騷擾甚至被虐待的準備了。

接著一陣靜默。

也許這樣的換位思考,能帶給大家深刻的教育。當然,也需要更多的支持系統,能讓受害者不再感到畏懼,以及終將有「安全」的那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