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主流的好萊塢電影,不分電影種類,甚至是我們熟悉的國片或戲劇,若是劇中出現了「胖角色」,要不是以搞笑滑稽的丑角型態出現,要不就像是正能量女神渡邊直美般激勵人心、無畏言論,然而,這正是大多數少數族群在媒體再現時的困境,容易被重製跟循環這樣的刻板印象。

文|李孟穎

雙十連假期間,與一群男性朋友共同出遊,旅程中的最後一個景點,我們來到了某個號稱網美聖地的祕境瀑布,來到這邊的遊客,大多數會換成泳衣或是適合戲水的服裝,當我們正在思考著該如何翻過石頭群走到瀑布那頭時,突然我的朋友們一陣騷動,原本以為他們是看到了身材姣好的女生,正在「呷好道相報」,轉過頭看,發現是有位大尺寸女孩,穿著比基尼,躺在石頭上與朋友拍照,這時我的朋友們便開始紛紛鼓譟起鬨:「天啊!也太有自信了吧~」、「躺在石頭上是在烤肉嗎?」、「欸你不是龍騎士嗎?你的菜欸快上啊!」

聽到這些話,在旁邊的我不舒服至極,但真正讓我感慨的是,這些嘲笑譏諷針對的並不是我,都能夠讓我如此不舒服,而那些從小到大都要聽著這些刺耳話語,無時無刻都要面對身材以及長相羞辱的胖女孩們,是怎麼熬過這些時光的?

「不完整」的身體

在研究所時,教授曾經在課堂上帶我們討論幾個議題/問題-「到底什麼是『美』?」以及「『美』,是由誰定義的?」

對於美,許多研究學說跟哲學流派都有著不同的見解,包括其絕對性與主觀性等。在許多有關身體意象的研究中提到關於「完整的身體( able-bodied )」,如果直接去查這個字的翻譯,大致上的意思會是「健康的」、「強壯的」,但在相關的研究中,翻譯成「完整的」、「健全的」會更適合,而在這多數的相關研究中,如 Smith  ( 2013 ) 在她的著作《 Women’s studies 》中提到:「我們所經驗的世界,是由對特定身體意象(身材)的喜好…與將完整身體( able-bodied )視作特權/優勢等所建構而成。」近幾年有關於不完整( disabled )或者非常態( abnormal )身體意象的研究,已不單直指生理或心理的殘疾,更是全方位的探討非完整身體的他者( Others ),如孕婦、年長者甚至包含肥胖者,有關其身體政治與賦權等議題探討。

如文獻所述,完整的身體被視為一種「正常」或是一種「美」,而正常完整的身體,則是一個合格的情慾客體,相反地,這些不完整身體的個體,是不被視作擁有或值得擁有「正常」情慾的人,生活中有許多實際的例子可以說明,大眾對於這些不完整身體個體的性( Sexuality ),是排斥的、覺得好笑的、缺乏吸引力的,甚至是被排除在體制之外的,像是《五體不滿足》的作者乙武洋匡,在爆出與多名女性的婚外情後,網路上即出現諷刺他(身為身障人士)如何進行性行為的梗圖,或是許多電影或影集裡,常把非正常體態的角色塑造成肉慾的滑稽丑角(電影倒數第二個男朋友、糯米正傳、鐵男躲避球等)或是邪惡醜陋、無法讓人產生慾望的反派(小美人魚的烏蘇拉、蝙蝠俠裡的企鵝等),由此能觀察出,這些身體不完整的他者之情慾,在大眾媒體以某種形象再現時,總是將其情慾特質以搞笑滑稽或讓人不安的方式表露,讓其表達出的愛意或情慾顯得笨拙或唐突,更進一步傳達的訊息是,這些他者沒有享有正常性愛跟情愛的權利。

曾經有位朋友與我聊到,他對於物化女性的定義有些疑慮,我再接著詢問他的意思,他說道,如果女性想要展示自己的身體,對於自己的身體很有自信而穿上性感的衣服、內衣等等,而非由男性要求或指示,這樣不太算物化吧?針對他的疑慮,可以從很多層面解釋,物化一詞(Objectification),不單單只是將特定性別或形象的對象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物化更深層的是指,將對象客體化,抽離並無視其感受、經驗、情緒、思想等,將其視作工具或物件般控制、使用、評論,甚至侵犯或破壞。

因此這位朋友說的物化女性,不單單只是裸露的、纖細的、賣弄性感的內衣廣告或服裝代言,那些出現在大眾媒體或廣告平台上展示(符合男性慾望或主流價值)特定的女性身材或長相,上述所提到不完整身體的女性,如孕婦或胖女孩等,接收到的是最直接、最面對面的物化,即是無視她們的感受與情緒,如同電影《大餓》中的女主角般,將她們的身體視作物件般的恣意批評。

「胖子」非得有自信嗎?

在碩班的課堂上,聊到媒體上的身體政治時,有位同學說道,她受夠胖子就要演個「胖角色」。

大多數主流的好萊塢電影,不分電影種類,甚至是我們熟悉的國片或戲劇,若是劇中出現了「胖角色」,有別於劇情會將重點聚焦在(正常的)男女主角的目標、遭遇、感情等,胖角色們要不是以搞笑滑稽的丑角型態出現,要不就像是正能量女神渡邊直美般激勵人心、無畏言論,然而,這正是大多數少數族群在媒體再現時的困境,容易被重製跟循環這樣的刻板印象,就如同同志角色、跨性別角色或少數民族角色等的性別、性傾向與其次文化幾乎都會在劇中刻意被提及,接著再被誇張化或被當作笑梗,抑或是,胖子角色就要是個充滿希望、努力做自己的陽光男女孩,刻意被營造成一個英雄般的樂天角色,讓人納悶,為何這些角色不能就是一般人?為什麼不能專注於劇情或故事本身的發展?

為何角色的「胖」,一定要被強制鑲嵌上一段故事(耍寶愚笨的搞笑滑稽角色、努力對抗或無視異樣眼光的生命鬥士)?

或許有人會納悶,有個樂天派、努力對抗並消除社會異樣眼光的胖角色,哪裡有問題?其問題就是,並不是每個弱勢族群,都有同樣的勇氣跟籌碼來對抗歧視跟不義,而這樣的角色刻畫帶來的傳播效果是,觀眾會開始接收胖子就是「幽默搞笑的」不然就是「樂觀進取的」的訊息,但現實生活中,真正的胖男孩、胖女孩,可能無法成為或想要成為兩者之一,但透過大眾媒體傳播的結果,不斷地把胖男孩、胖女孩推向天秤的最極端,翻成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你要嘛就認份地被嘲笑,要嘛就努力成為一個樂觀開朗、無視嘲笑的人吧!」但當胖男孩、胖女孩不夠勇敢、不想挺身對抗這個社會時,大眾卻不願去接住他們的情緒與感受,或陪伴他們去對抗體制本身的不公,任其在主流價值中自生自滅,又或倖存,又或淘汰。

遇到朋友嘲笑別人胖,我可以怎麼做?

我想大家都會遇到這樣的狀況,就是身旁的朋友,很愛把對身材的嘲諷與羞辱當作玩笑話,然而,許多文字的字裡行間,都透露著權力、階級的不正義,不論是性別、種族、文化等,我們都有可能在無意間說出政治不正確的文字或語句。

當聽到身旁朋友開這些玩笑時,我們也不用義憤填膺的指責他們政治不正確或毫無性別意識等等(相信我,大多數會覺得你在小題大作⋯⋯),不妨用比較和緩的方式像是「我覺得他/她胖胖的很可愛啊!」、「我也希望我的男/女朋友像這樣肉肉的,抱起來很舒服呢!」,慢慢影響朋友,讓他們覺得胖胖的很可愛、很迷人,甚至很性感,當然,還是可以找個機會跟朋友深入聊聊,關於身體政治上的議題,對於身材的嘲笑與諷刺產生的迫害與不義,可能就是他/她自己,或是其家人、朋友、伴侶的遭遇,透過一點一點的改變,讓他們可以更感同身受,更了解這個議題上可以做出哪些心境上跟實質上的努力跟改變。

除此之外,也期待教育現場或其他機關能夠有更多相關的配套措施或環境改善,就像每個學校都會有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等等,當遇到性別不平等,甚至是性騷擾或性侵害的事件時,學校是有管道可以申報跟處理的,然而,對於肥胖等外貌的嘲笑與羞辱,除非情節嚴重到霸凌程度等,不然很難受到師長的重視並提供正式的管道來處理,甚至有時師長或長官等,就是做出身材與長相羞辱的加害人。

最後,我想用一位我很喜歡的藝術家兼歌手-汪綺/貓不,在訪談時,曾說過的一句話作為結語:

「胖女孩也很美。把那個『也』拿掉,胖女孩本來就很美。」

期許我們能夠有個更友善,更溫柔的環境,讓每一個不一樣的人們,可以更舒服自在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