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心理學,帶你看分開以後,必須經歷的心理五階段。


圖片|來源

文|鄒孟栩 諮商心理師

曾經轟動全世界的韓國藝人夫妻本周正式解除了夫妻關係,走上紅毯那一端時,他們的笑容都很美。除了因為藝人的光環讓他們的婚姻被稱為童話,為人稱羨之外,我相信他們真實的婚姻也與大部分婚姻相似當中有愛、有磨合、有衝突。

編輯推薦:宋慧喬宋仲基證實離婚:結婚是勇氣,要結束一段關係也是

在牽手踏上紅毯,為彼此戴上幸福的戒,相許承諾之時,沒有一對夫妻會想到某一天我們會走上婚姻的終點,沒想到有一天我們會踏上法院的階梯,簽下離婚協議書。

離婚其實是一條漫長的路……

婚姻相處是細水長流的,在決定離婚,甚至到簽字的那一天之前,關係中必定發生了很多事情。也許一觸即發,也許長久累積,導致了離婚的果。

Clapp(1992)認為離婚者其實在正式解除婚姻關係之前(Preseparation),夫妻彼此就已經因為對於婚姻的不滿產生了想要離婚的想法,直到正式提出並簽字離婚,以及後續面對新生活的調適,稱之為離婚歷程的三個階段 : 

離婚之前階段(Preseparation): 我們的婚姻怎麼了? 

在這個階段每段婚姻的時間都不一樣,有的可能兩三天,有的可能好幾十年。

關係可能長期不穩定,或是像海浪一般時而平靜時而波動。婚姻中的波折不是短時間造成的,是經年累月的積累,期間夫妻兩人爭吵、不滿、失望、悲傷、生氣、心碎、憂慮,沮喪,心情的波動如同關係的波瀾。也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許某一方或雙方都曾經振作努力期待修復裂痕。只是漸漸的彼此累了,激情與愛、親密與承諾從滿格消耗到見底。分離似乎成為一種常常想到的解決辦法。

從想法到行動也可能經歷掙扎、猶豫、不捨,離婚之前猶豫不決的階段,是離婚過程中最難受和最傷痛的時期。(Clapp,1992)猶疑的過程令人痛苦,但即使做出了決定,離婚的痛依然很強烈。畢竟婚姻再怎麼不堪,它都是一段獨特的關係。

Sternberg(1986)提出愛情三元論,指愛情包含激情、親密、承諾此三元素。當三種愛元素都具足稱呼為「完美之愛」(Consummate love) 代表著人們所嚮往的理想關係。婚姻被視為愛情的開花結果,長跑多年的戀人最終進入禮堂總是得到眾人的祝福,似乎婚姻更襯托了愛情三元素的全有。

彭佳慧《走在紅毯那一天》唱到「走在紅毯那一天,矇上白紗的臉,微笑中流下的眼淚一定很美。走在紅毯那一天,帶上幸福的戒,有個人廝守到永遠,是一生所願。」婚姻是許多人生命的憧憬,這樣令人嚮往的關係邁向終結的痛,真的很痛也很苦。

但當婚姻已經邁向死寂,簽字離婚已成為事實,離婚之後離婚者需要面對生活的改變與需要新的適應,也是一條漫漫長路,Clapp 分為兩個階段:

轉變-再建構階段(Transition-restructuring): 從痛苦到適應

這個階段一般平均持續兩年的時間。在離婚事件發生後,個體所經歷到的創傷、迷惑、失落等情緒,經常遠大過於生命中其他的事件。(Clapp,1992) Clapp 認為「轉變-再建構階段」可以分為以下兩小階段:

轉變階段 - 原本白頭到老的生活,一夕轉變了

面對離婚的影響是全方面,心理、生理、經濟、人際關係、子女的撫養議題與前夫(妻)的互動。本篇文章著重在個人面對離婚的失落療癒,故著重在離婚對心理與生體的影響。

  • 心理層面 : 

    Berman 與 Turk(1981)、Bloom 等人(1979)及 Hetherington 等人(1976,1978)皆指出離婚者面臨親密關係的失落,必須重新適應自己在社會上與親密關係上的角色,這個過程帶著憤怒、憂慮、矛盾、無依與痛苦的感覺,自覺失去魅力、毫無是處也喪失對生活各方面勝任的感受(引自徐蓮蔭譯,1997)。主動提出離婚的一方,對配偶有憤怒、愛恨交織與罪惡感的矛盾感受,也容易對離婚決定產生後悔;而被動離婚的一方,則會在屈辱、憤怒、怨恨但又懷抱著復合期待的希望中擺盪(張青惠,1996)。

  • 身體層面

    研究發現,原本處於健康水平狀態的離婚者,在離婚前、後各三年使用抗憂鬱藥物的機會,都比維持在婚姻關係之內的伴侶明顯增加,若離婚的一方使用抗憂鬱藥劑,則另一方可能反而不會依賴藥物(Monden, Metsä-Simola, Saarioja, & Martikainen, 2015)。

生活壓力事件量表中離婚的壓力指數高達 73.3 分,排行第二名,僅次於配偶過世。Pladge(1992)提到夫妻分離時被視為最崩潰性的階段,並與個人的心理與生理症況有關聯。(引自張青惠,1996)。而 Froiland 和 Hozman(1977)提出離婚者在面對一段婚姻關係的「終結」時,其心裡歷程就像在面對親人死亡一樣,會經歷以下的五個悲傷階段(引自陳均姝,1992):

  1. 否認(denial)-離婚可能讓人始料未及、更措手不及。離婚者此時可能拒絕承認已經發生的事實,容易有防衛以及合理化的行為。

  2. 憤怒(anger)-離婚就是一種親密關係的斷裂,容易讓人有被拋棄感受,失落、傷心、不甘心、憤怒。也許會責備自己,更多時候是將指責前伴侶為何這樣對待自己。有時候甚至藉由拉攏孩子與親友,向他們抒發憤恨與怨懟,藉此發洩痛苦的思緒。

  3. 討價還價(bargaining)-離婚者依然否認感情的生變,會試圖透過這種管道,例如: 共同的親友、孩子等。以討價還價、到的勸說(孩子還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家)、人情的壓力等,予以施壓說服前任回頭,企圖挽回婚姻。

  4. 憂鬱(depression)-由於在婚姻關係上的失落,引起離婚者沮喪和憂鬱的感受,也會貶低與討厭自己,面對婚姻的失敗對生命產生茫然與懷疑,當過於失落時也可能產生對生命的絕望感。

  5. 接受(acceptance)-這個階段也是Clapp轉變-再建構階段的第二步「再建構階段」。簽字離婚只是形式上解除了婚姻關係,並不代表離婚者在心靈與情感上已經與伴侶「離婚」了。在這個階段離婚者開始願意接受離婚是個已發生的事實,也願意逐漸接納自己與前任間複雜的感覺(愛恨交織),願意整理前段婚姻對自己的影響,允許快樂與痛苦的回憶共存,允許自己內在擁有複雜的感受。

然而 Froiland 和 Hozman 也強調,每段離婚的故事都是獨特的,在故事中的主角們也是獨特的。所以每位離婚者並不一定都會經歷這五個階段,每個人在每階段經歷的時間也不一樣。而當開始接受了離婚的事實,離婚者將會踏上重建新生活的階段。

復原-重建階段(Recovery-rebuilding): 邁向新生

這個階段約在離婚發生後兩年開始,並且持續二到三年。(Clapp,1992)如果離婚者完成了這復原-重建階段,那麼也代表著他/她能夠接受婚姻已經結束的事實,也明白自己在婚姻的離異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且能夠將自己與前配偶間的糾結鬆綁,發展出一個新的、獨立的自我認同。

我很喜歡藝人 Selina 在離婚消息曝光之際於臉書的留言,她說:

「兩條交會的河即便分開,也不會再是原本的他們了。我已收拾行囊重新上路,也許今後我們將在某處再度相遇,那時,我們便能分享這些日子以來彼此經歷過的奇異風光。」

編輯推薦:寫在 Selina 的離婚告白之後:婚姻與家庭,能不能有新的自由想像?

接受失落始終是不容易的,那代表著離婚者不再以防衛、否認面對生命的轉變,不在將生命的責任透過藉口與怨懟要別人在承擔。他真誠的面對自己,開始收拾過往關係中的風雨、愛恨與回憶,以前的酸甜苦辣只留下了淡淡的味道。收起行囊,將眼光望向未來,

踏上獨自流向大海的旅程,懷抱著對新生活的憧憬、忐忑與期待。唯有接受現實,才能擁抱復原與新生。

離婚並不是愛情的終點,離開不適合的關係,或不值得愛的人,是為自己的生命在開一扇窗。只是分離是會難過的,甚至有更多強烈的情緒席捲而來;要面對失落的確艱難,這時候如果願意讓人陪伴、一起哀傷、失落、生氣,一起回顧與整理,在陪伴中,與失落同在並不可怕。在陪伴中學習關照自己、安頓自己,當行囊整好再度邁向大海,也許在航道上還會與其他的河流交會,然後一起前行。

「婚姻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拚命想衝進來,城內的人拚命想衝出去。」——張愛玲

離婚像是暫時離開了圍城,當準備好又可以選擇要進去還是留在外頭。

參考資料: 

彭佳慧《走在紅毯那一天》,台灣SONY索尼音樂

徐蓮蔭(譯)(1997)。離婚(原作者:Sharon, J. P. & Patrick, C. M.)。台北市:

揚智。(原著出版年:1986)

張青惠(1996)八位離婚女性離婚歷程之分析研究-由依賴婚姻走向獨立生活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張倫琪 (2005) 離婚女性個體化歷程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

陳均姝(民 81)。小團體諮商對離婚婦女影響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莊微白 (2017) 面對離婚歷程當事人與社會支持系統互動歷程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Clapp, G. (1992). Divorces and new beginnings.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Monden, C. S., Metsä-Simola, N., Saarioja, S., & Martikainen, P. (2015). Divorce and subsequent increase in uptake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 Finnish registry- based study on couple versus individual effects. BMC Public Health, 15(1), 1-8

Sternberg(1986)愛情三元論 維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8%B1%E6%83%85%E4%B8%89%E5%9B%A0%E8%AE%BA

圖片來源: https://pixabay.com/photos/hands-shadow-hope-silhouette-spots-153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