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好看,所以逼自己穿上不舒服的鞋子,到底是從何時開始的?

文|Esther 梁妍熙,圖|妹妹娃娃多媒體

「為了好看,所以穿不舒服的鞋子」,是誰開啟的變態行為?

聽起來像是幽默嘲諷,但問題是真的:「美麗」與 「疼痛」的關係密不可分。

而今日的社會,強烈鼓勵女性奉上她們的金錢與各種疼痛,來換取所謂的「美麗」。 但這種美麗的範圍並不廣:這個年代,美麗是年輕,美麗是完美,美麗是幾乎不可能自然發生的黃金比例。

同場加映:專訪陳珊妮:花時間習慣自己的長相,你會成為自己的專家

也不是說男性沒有「俊美」的壓力,現在路上看到健身的男性也居多,保養品牌也順利的開始銷售給男性,但是大多部分殘忍的美容方式還是保留給女性:肉毒及玻尿酸的美容針、紋眉、抽脂、削骨、雷射、化學換膚、脫臘除毛、豐乳、甚至把骨頭敲斷來增加身高,都是現在常見的美容醫學。就連選擇「自然」的女性,也無法逃脫那最基本的美麗犧牲:高跟鞋。


細細的鞋帶可以襯托出細長的腳腕,但是對於走路的穩定度沒有任何幫助。

大部份的女性都擁有至少一雙,如果是喜歡打扮的女生,可能 30 雙,女藝人的話,100 雙跑不掉。如果以中價位的鞋子來算,大概 3000 元,有 30 雙鞋的女性花了 9 萬塊來換取穿了 15 分鐘就會腳痛的鞋子。而且,往往我們在高跟鞋上花的錢,遠遠超越 3000 元!

延伸閱讀:比起高跟鞋,我更喜歡赤腳的快樂自在

據說,最早期的高跟鞋是在 15 世紀的波斯發明的──且它的主人不是女性,而是騎馬打仗的騎兵。有高跟的鞋,協助他們的腳扣住馬鐙,以避免打仗時摔下來。後來高跟鞋開始出現在歐洲的貴族社會上──一方面可以將他們的身體與骯髒的街上隔著距離,一方面又可以凸顯出無須工作的貴族氣息。曾經,威尼斯出產的高跟鞋,鞋跟就超過了 50 公分。

而且在當時,高跟鞋是男女都穿的。為了凸顯貴族的優越,路易十四在 1673 年還特別規定紅底的高跟鞋限於貴族穿;平民百姓不許使用。原來紅底鞋的優越感存在了這麼久。


雖然疼痛,但穿上高跟鞋又讓我們有莫名的自信。

可見得,能夠穿高跟鞋的人不平凡,因為這種鞋無法做粗工,讓高階社會凸顯自己的地位。

但是法國革命之後,貴族的習慣也被捨棄,尤其啟蒙運動之後,男性也停止穿高跟鞋的作法。再加上,穿高跟鞋會使走路的方式女性化,於是,漸漸地,高跟鞋成為女性的專屬配件。

中國文化裡的「纏足」也有相似的目標;除了展現出家裏的高地位,也同時認定了女性輕飄飄的走法。儘管纏足或著高跟鞋對於整個身體構造的傷害很大,一代又一代的女性似乎樂意的參與這個文化。


「有時候你就是必須穿高跟鞋,不然那個衣服就是駕馭不起來!」

在訪問時,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說穿高跟鞋實在是疼痛的經驗。但是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有時呢,是因為必須跟從服裝的流行,有時又是因為工作的需求。

日本女性今年發起的 #kutoo 運動,也引發職場規定穿高跟鞋的熱烈討論。為什麼針對女性的正式穿著,都非得要高跟鞋呢?日本政府目前也沒有正式回覆這個討論。連坎城影展也曾經拒絕沒有穿高跟鞋的女星。

延伸閱讀:日本女性發起 #KuToo 運動:抵制穿高跟鞋上班限制

雖然近幾年女性在平權上有在進步,但是面臨「美麗」的標準時,我們的態度依然矛盾。我們想要美麗,是因為我們喜歡美麗嗎?還是我們必須美麗因為社會給予女性的壓力?儘管如此,有一個現象開始慢慢浮現:如果為了美麗而選擇疼痛,那女性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因為社會斷定女性應該因為自己的性別而遭受到疼痛,那麼,女性就會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