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認識正妹就參加」、「男生一定要做伏地挺身」從聯合迎新到高度性別化的社團分工,校園社團活動,其實也蘊藏不少性別議題。

文|李孟穎

被忽略的性別角落-社團活動

性別教育在台灣推行已二十年有餘,比起十幾年前,時有耳聞有學生因性別氣質或性向而遭到霸凌的教育現場,近幾年國高中生對不同性別、非主流性別氣質和性少數同學或師長的包容與接納之程度已是一大突破,但也正因性別意識看似在國高中生之間已是普世價值,使得整個教育現場從內到外的各式課程皆充斥性別之間已然平等的幻覺,學生除了課堂上可能面臨不同老師對於性別或性傾向之刻板印象或偏見以外,在課外活動的進行中,如社團活動,社員可能也會在參與其中時經歷來自社團老師或社團幹部的性別暴力。

在碩士論文中,我以高雄某高職之康輔社為研究主體,並透過訪談、田野調查以及文本分析等方式,以理解高中生在參與社團活動時有可能經歷到的性別權力之運作。該高職多數科系以工業相關之科系為主,學校學生的男女比例相差相當懸殊,有的科系甚至全部都是男性學生,而論文的研究主體-康輔社,為該高職有名的聯誼性質社團,與該校大多數科系學生的男女比雷同,康輔社的社員及幹部也以男性居多。在為期將近兩個月的社員訪談、實際參與社團課以及活動、社團檔案文件等各式文本分析後,可以發現許多社團中的大小性別問題。有句俗話說「學校像個小型社會」,同樣地,社團也像是學校整體的小型縮影,社員的性別意識會受到來自原生家庭、老師、班上同學、社團幹部以及傳播媒體等因素影響,其成因更為複雜,在社團課以及不同活動的進行中,更容易催化跟加深性別之間的疆界,讓社員對於某些性別刻板印象更加根深蒂固(Lee,2018)。以下舉例說明:

為異性戀打造的活動

在新生入學時,學校會舉辦社團博覽會,讓各社團一展特色來吸引新生,與其他社團略有不同,康輔社在招生時的文宣與標語相當鮮明,可以聽到發著招生傳單的學長說「想認識正妹就快參加!」、「下個月有跟X女還有其他校合辦的迎新喔!」在一間幾乎都是男生的學校裡,這樣的標語大大提高了男性學生的選社意願,在訪談中訪問了幾位畢業的社員,當問到選擇合辦活動的學校/社團會考量哪些因素,不少位受訪者直截了當的回答「女生多的學校(社團)。」在翻閱歷年社員資料中,也有許多人提到進入康輔社的動機是為了「把妹」、「虧妹」等。以上的舉例可能會令人納悶,想與異性共同合辦活動,或是透過聯誼活動認識異性甚至找到伴侶,何錯之有?的確,在聯誼等活動中認識異性並交往,是許多學子在校園生活中所憧憬的,但也正因為這樣的合理化(legitimization)跟浪漫化(romanticization),蒙蔽了這背後蘊藏的性別危機。


圖片|來源

從該社團找出的檔案與文件以及訪談中可以得知,組織一個活動.從挑選合辦學校到闖關遊戲構想以及舞蹈編排,可以得出「為了滿足異性戀男性情慾而打造」的結論。在開會討論合辦的學校時,若是某社的男生幹部人數太多或是有為數不少的男同志幹部時,這幾間學校有極高可能被排除在名單之外。歷屆的活動企畫書中也能看出,部分的遊戲或關卡設計,會讓男生女生有一定程度的肢體接觸,以及不少參與過社團活動的人都耳熟能詳的「第一支舞」,將男女一分為二並不時交換舞伴,其中不乏牽手、擁抱等舞蹈動作。綜觀以上,能夠看出一個聯誼活動的設計,以團康遊戲的互動為名目,但實則遊走於滿足男性情慾的灰色地帶。

延伸閱讀:婊子、哈洋腸、死娘砲!大學營隊的性別歧視與腥羶色文化

延伸閱讀:性別身體焦慮:他們說胖女孩,男孩不喜歡

社團裡的「玻璃天花板」

從該社團平時的練習或是活動,可以很明顯感受到性別被明確地分類,並且是依據非常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在訓練的過程中,社員會被要求做「基數」(男生做伏地挺身、女生做青蛙跳)來增進體能,當有男生做不起來或動作不標準時,極容易引起一旁學長的嘲笑或諷刺,表示「男生怎麼可以這麼沒力?」、「被外校夥伴看到很丟臉!」反之,女生鮮少會因為基數做不起來,而受到任何責難。看似是對女性社員的保護,但就如同有些數理老師會給女學生較高的成績(蕭昭君,2018),看似是實行公平正義,但背後的涵義,實則認為「女生本來就做不到」,因此給予優渥、給予寬容。

另一部份我覺得值得討論的狀況,從歷屆幹部名單以及訪談中可以得知,該社創社將近三十五屆的歷史中,從來沒有女社長的先例,或許這點有跡可循-「因為女性社員少」,因此能夠成為社長人選的女社員就更少了,但如同前面的討論,「從來沒有女社長」這其中隱藏了無數的性別壓迫,無獨有偶的,被社員男女比或女社員人數這些數字遊戲巧妙地遮蓋住了。在訪談中,詢問到擔任社長該具備的特質以及不該具備的特質,多數人提到,社長應該具有領導能力、有擔當、理性等特質,相反地,社長不應該太過軟弱、情緒化、斤斤計較等,如果仔細梳理,可以發現,社長應該具備的特質與刻板印象中男性應該具備的特質相當吻合,反之,不該具備的特質則跟女性的刻板印象相符,甚至,可以從觀察中發現,當男社員做了某些事遭到非議或批評時,例如過於情緒化、爭名奪利等行為,他的男性身分並不會特別被凸顯出來,學長姐們會說這個「社員」太想搶社長的位置,但當一位女社員有了同樣的狀況,她的性別就會被刻意強調-這個「女生」/「女社員」太想搶社長了。從歷屆幹部名單中也能發現,女社員從未擔任過活動、器材、公關等較外向或設備組架相關的職務,相反地,歷屆的女幹部,大多是擔任行政、美宣、總務等刻板印象中文靜且須細心的職務,形成了另類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巧妙情境。

以上的幾點可以讓我們看出,女生在進入這個社團時,就輸在起跑點了,即使滿懷熱忱,也會因為「女生」這個身分,在一開始就不被視為重要職位的候選人予以培訓,久而久之,女社員因在社團長期無法被肯定與重視,最後選擇不再精進自己,甚至淡出社團。


圖片|來源

對於性別平等的錯誤認知

當學生進入學校時,就如同強制進入到異性戀的體系中(蕭昭君,2018),一切的體制、思想跟標準,皆以異性戀的模式為基準,在我的研究論文中提到,在參與社團活動的過程也是如此(Lee,2018)。在訪談的過程中,許多訪談者表示,以目前社團的狀況來說,大致符合性別平等的概念,但再進一步訪問之下,發現訪談者對於性別平等的認知與定義有些落差,例如有位訪談者提到,女生力氣較小,若強迫女生做粗活或勞力,豈不是違反性別平等?類似這樣的發言,可以讓我們發現,部分訪談者對性別平等的定義,尚停留在較為八股的齊頭式或齊尾式平等,也就是男生女生被分配一樣的任務,或是做一樣的體力訓練等「看得到」的平等,而忽略了制度上或是思想上對特定性別的迫害,例如某男社員在聊天時表示想要侵犯某位女性,一旁的社員反而是給予男性之間的肯定與支持,反之,當女社員表達對某男社員的情慾時,則會被冠上「肉慾女」、「嗜血狂鮑」等不雅暱稱,這些才是社員有可能經歷的,真正的性別暴力。

此外,社團內也有非常有趣的現象,當遇到同志社員或外校夥伴時,該社的社員會展現高程度的包容與尊重,以此看來,是對性別相當友善的氛圍,但當遇到部分社員(尤其男社員)的言行不符合傳統的性別氣質時,則會出現「可不可以不要這麼像女生?」、「他講話也太gay了吧!」 等話語,又充分展示了男性氣質崇拜以及順性別思想。

綜觀以上能夠發現,該社對於性別平等尚停留在二元性別的層面,甚至離最原始保守的性平概念,也還有一段距離。

結論

從研究中可以發現,性別不平等在該社團一直是個顯而易見卻又從無人提及甚至著手改善的問題,短期來看,可能會造成部分社員的心理不平等或傷害,長遠來說,社員們會更深信或遵循某些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或偏見,在離開社團後,在其他場域持續散播或深植這些意識形態。也讓我們反思,在多元性別開放的當代社會,對於不同性別、性向以及性別氣質的接納程度雖有突破,但僅停留在表面的尊重而不去理解性別平等的用意和涵義並加以實踐,會讓我們在前往性平的道路上停滯不前,並持續對性別弱勢族群造成更多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