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完的母親結束育嬰假,重返職場時,有人感到引頸期盼,有人卻焦慮萬分,該提早多久做好準備,才能從容應對呢?與你分享女性結束育嬰假,即將返回職場時,可以提前預備的五個心理準備!

忙碌的育嬰生活總讓產假、育嬰假時光飛快的消失,快得令人尚未摸清孩子習性,還沒找出最佳的生活與工作平衡方式,媽媽們就得帶著疲憊的身軀與空洞的腦袋回歸職場行列,且回歸時間愈逼近,媽媽們的焦慮只會愈沉重,對於身心狀態都不甚理想。

推薦閱讀:Yahoo 執行長的產假爭議:沒有典範,我們就為自己創造一個

這份焦慮主要來自準備不充分、擔憂職場適應等問題,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建議媽媽們,在職場回歸日的半年前,身心就要進入備戰狀態,而且不只是自己,另一半與孩子都要有共同認知─妻子、媽媽不再專屬於家庭,而為了順利回歸職場,該做足哪些準備呢?


圖片|親子天下提供

返回職場從容不迫

有共同認知後,就要有周全計畫。勞動部「婦出江湖」工作坊老師、得人資源整合公司資深顧問陳若玲建議,每位母親不論有沒有上班,都要有自己的生涯發展規劃,先認清究竟妳有哪些人生目標,再以目標為導向,做出執行計畫。

倘若妳仍想從工作中成就自我,不管是請產假或育嬰假,都要在請假前訂出職場回歸時間點,再以這個時間點往前推算半年,從四大面向做足準備,如下:

第一,確認目標:建議媽媽們先確認自己為何想重回職場?再從答案中訂出生涯發展計畫,然後檢視在這個計畫,自己缺乏哪些知識、能力或環境條件。

坦白說,現代職場環境變幻莫測,就算是一直待在職場,也可能隨時面臨被淘汰的命運,何況是曾短暫離開職場的媽媽,因此建議每個人在產假或育嬰假期間,一定要安排自己的學習計劃。

在數位網路科技發達時代,在家育兒即使不出門,也可藉由線上供應的課程、書籍、雜誌期刊等,搜尋到許多有用的學習知識。當然,另一半的支持也很重要,週末可請伴侶負責照顧小孩,育嬰者便可趁空檔出外學習新知。

第二,保持聯繫:與原有主管及同事保持互動關係,隨時掌握公司所有動態是必要動作。

請產假或育嬰假是每位台灣勞工應享權益,父母雙方都可以申請,法律規範育嬰留停期間,雇主需和受雇者聯繫、告知職務上教育訓練訊息,且留停後的復職,雇主必須讓受雇者回復原先工作。建議在育嬰留停期間,仍需和原工作崗位保持聯繫,掌握並參與職務上有關教育訓練,積極表達復職意願,有助復職後工作的順利銜接。

同時,媽媽們也要隨時掌握空窗期的公司人事變化,回歸職場後才能正確應對,以妨誤踩地雷。

推薦閱讀:霸氣請兩個月產假!馬克·佐伯格證明自己是臉書執行長,也是一個父親

第三,家務管理安頓到位:育嬰者回歸職場,有時最大魔王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家務安排不妥,連帶影響工作績效。

以台灣民情來看,母親或請育嬰假者通常是主要家務操持者,建議媽媽回歸職場前三個月,就要與另一半詳盡溝通,不僅要討論分工,還要實際模擬作息,假想各種突發狀況的解決方法,更重要是讓另一半認知:未來的育嬰與家務工作將是雙方共同的責任。

第四,建立支援系統:即使小孩送到保母家、托嬰中心,但媽媽回歸職場後,難免遇到無法準時下班,或小孩生病等突發狀況,這時支援系統要能隨時備位。

一般支援系統多來自家中長輩,建議在育嬰期間多帶孩子跟長輩相處,讓孩子熟悉長輩,也讓長輩了解孩子的習慣,如此支援系統更能發揮安定媽媽神經的備位功效。

最後,陳若玲建議媽媽可從管理學常見的 PDCA 循環理論來檢視計畫準備完成度。P 是 Plan 計畫、D 是 Do 執行、C 是 Check 檢視、A 是 Act 行動,也就是先訂出計畫再執行,並隨時檢視變化,然後全力付出行動,便能成功回歸職場,並且從容應對,相信成為快樂的職場媽媽並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