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女人心》音樂劇場演員方馨與蘇晏霈,細看每個家族裡的女人心,成為演員的過程,是種刨削與建構自我的過程,讓我們一起練習真實地與自己對話,不去抗拒與厭惡,任何一個面向的自己。

每個家庭故事不同,讀來卻也都相似。

因為一份情,所以牽掛,所以給予,不小心弄痛了彼此,逃得再遠,目的地還是家鄉。

此次《女人心》音樂劇場,以跨越三代的台灣家族故事為軸線,將台南作為背景基地,分別從三個代表現代、日治時期與清朝的家族故事,串連起隱沒在歷史中的傳統女性身影。

從一個家族,一只摺扇,與一顆守護家園的木棉樹,細看世代情長與家族故事裡的女人心。

專訪這次參與《女人心》音樂劇場的演員方馨與蘇晏霈,說到在自己生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女人,她們掛著笑,從自己的母親談起。

演過的女人,都成了我的一部分

方馨這些年,經歷過年輕時期的一段婚姻,期間有磨合爭吵的苦痛,有必須養家的重擔,也有教育孩子的甜與困難。自己當了媽,才漸漸理解為人母的心,「其實我的性格裡面,大部分受我的母親影響。我爸是個嚴肅而且有點控制慾的男人,但我媽都不會反抗,小時候會覺得母親軟弱,但我後來才懂,這是她維持這個家、經營自己婚姻的方式,因為一份情,所以好的不好的事情,都願意包容。其實旁人怎麼看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在這段感情裡是否快樂。」

在這次的音樂劇場中,方馨分別飾演事業有成的現代女性以及過去支持伴侶白手起家的傳統女性,兩種價值觀迥異的女性角色,方馨坦言,不論是自己的母親,或是過去演繹過的角色,都是很典型的傳統女性形象,「我覺得對我來說,自己的價值觀真的是因為拍戲而改變,我看到的女性形象都是吃苦耐勞的樣子,而我自己也漸漸成為那種女性,覺得女人好像就是不方便參與太多。後來因為演了夜市人生裡李友慧的角色之後,我覺得自己開朗很多,不舒服也會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後來我發現,自己很喜歡變成這個狀態,可以去表達。」

演過的角色,都成為了我生命裡的一部分。——方馨

方馨因為拍戲顛覆了自己對女性形象的看法,原來女人是可以為自己的不舒服發聲,可以不再為唯諾諾,可以勇敢地去表達。這些因為「演」而在自己人生裡產生的改變,她想來也有感謝,「每一檔戲的角色,其實都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像我演《娘家》的時候才隨著劇本,慢慢地去理解各種愛的表達方式,也才理解了我家人對我的愛。」

做演員,不要抗拒去挖掘每一個面向的自己

對蘇晏霈來說,與母親的相處課題,也從學著理解彼此表達愛的方式開始,「我跟媽媽的個性其實很像,有想法就說出來,儘管媽媽是支持我、關心我的,但當她的想法我可能無法全然接受,這時候我們就會有衝突。儘管我們都知道,彼此是出於替對方著想的立場,出於愛。」

相較於母親,晏霈的爸爸用自己含蓄的方式,也一路支持著她,「我爸會錄下我所有的節目、演出,我知道這是他支持我的方式,他們不敢說愛,但在在地用不同的行動來表現愛。有時候我出國去機場,爸媽送我,很想回過頭去抱他們,但我覺得害羞,只好丟下一句:謝謝送我來!」

練習說愛這件事,不論是現在這個世代還是對傳統的父母輩來說,可能都是一個挑戰,但因為在乎,所以我們願意從學會感謝開始,牙牙學語地說愛。

青春期的蘇晏霈,脾氣倔,很多事有自己的想法,她形容,小時候自己很叛逆,「其實我覺得自己也被拍戲改變了,我以前其實是很調皮叛逆的,後來,因為我接的戲都是演出很乖、有正能量的角色。從前不能懂的體貼,在戲裡,邊演邊慢慢地理解。」

也許是角色的不同心境,讓晏霈懂得了體諒,而這一份體諒,也讓她在成為演員的過程裡,漸漸找到與觀眾連結的方式,「其實演戲,真的不可以『演』。如果一直想著自己要演,那就不真了。希望自己揣摩的角色跟觀眾有連結,就得要先很真誠的跟自己對話,面對自己。」晏霈解釋,作為儼為,每個角色裡頭,可能會看見與自己相似的過往,要去面對那個已經遺忘或刻意遺忘的曾經,人常常會抗拒。

挖掘回憶的過程,你才一步一步認識了自己。——蘇晏霈

「我們得要練習面對、挖掘自己。這樣的過程,除了能更真實地與觀眾連結,也常常更我更認識了自己。其實做演員的信念,有時候我會覺得,做演員是不是也是在做善事?我們的工作其實也是育樂大家的,陪伴大家,讓大家排解壓力與不快樂。如果自己演的角色,代表了社會中某一人物群像,這種時候就會想更努力地傳遞出去角色的精神,希望能讓他們看了覺得被理解、被感同深受。」

其實,不僅僅是演員,任何一個工作都以與眾不同的形式在參與社會,與群眾對話著,盡本分的同時,也渴望給出一點力量。這次《女人心》音樂劇場,聚焦於傳統女性的人物群像,期待觀眾們能夠親自進戲院,感受這些世代的痕跡與滿是故事的女人心,觀賞完以後,說不定你也心有波動,能帶著一些溫暖的能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