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師,在我二十一歲的時候,讓我走進空間裡的暗沉面,並且在一片灰暗中,找出灰系漸層之美;然後在我二十二歲之後,讓我體會了一毫米的空間,在窄小之中看見寬廣。我畢業於實踐空間設計系(現為建築系),那時候,大家都說是【我是做裝潢的】。

 

 

 


在實踐的時候,系上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好過。龐大的課業壓力,超時的課程(往往晚上十一、二點結束課程),每天都有新的、做不完的模型以及製圖;面對的,是台灣史上建築空間設計科系中最令人聞風喪膽、沒有私人血淚的一群建築設計(老)師。我們看起來總是渾身塵屑,衣裝不整,過度熬夜的結果,面帶憔容眼眶深陷。不但沒有社交機會,就連一般大學生的聯誼烤肉活動,我們都只能聞香錯過。


連皓延老師(那時名字為連晃毅)在我大三時,加入實踐的師資陣容;開學上課那天,大家一直想看看這位從英國 AA (AA Diploma 英國建築聯盟)回來的老師,到底有哪裡不一樣,是不是真的三頭六臂。

 

 


 

 

連老師個頭小,眼光銳利;一件黑色 T-Shirt 套件黑色休閒西裝外套,一條小直筒黑色牛仔褲,還有一雙黑色皮靴。他抽菸,金色萬寶路,不過只有在上課超時 才會在休息時間抽菸。大家都很怕他;事實上,空間設計系的大部分老師都令人懼怕,在他們眾位老師面前,只會覺得自己渺小,馬上變成百分之一比例的樂高模型玩偶。任何一句針對作品的評語,不管尖酸刻薄或只是道盡事實,都足以令我們傷痕累累、內心受創。

 

 

 


連老師,說話從來不提高聲調,更別提是以評判的高姿態來解讀、講評我們的任何作品;他低沉卻紮實的嗓音,刀般的銳利目光,足以讓我們自己面對自己帶有缺陷的作品時,羞愧不已。他先讓你說,也不馬上回話,當中的空檔,像是一堵四方之牆把我們包圍闖不過氣。每次上課檢討作品,都會暗暗發誓下次絕對不要再次陷入這樣的不安之中;無奈,連老師總可以再再地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面對作品,以及所有不盡完美的那一面。


離開校園,進入職場之後不久,一次偶然機會和連老師連絡上,我進入了他剛成立的工作室上班。他以出生之犢不畏懼市場反應,秉著強大的實驗精神,在台灣掀起一場建築師的創新風氣。我們晚上在工作室裡畫圖研究大樣細部;上工了,在工地裡打模放樣自己契水泥、灌漿。有時候我們是泥工、有時候是木工,刷點油漆、焊鐵件都是常事。那段時間在連老師帶領之下,生活很苦、作息很亂、精神不濟,不過十二年後的現在回想起來,卻頗為津津有味。

 

 

 


不認識連老師的人,說他冷酷很有個性;我得說,他是個很忠於自己想法與調性的男人,不為了討好他人而放軟妥協、不說違心之論;不得已的時候,就保持沉默最為上策。很多人以為,他很難相處,其實只要以真誠不造作之態度來面對連老師,那麼你也會放下心頭的壓力,很快感受到這個看來嚴肅男人的魅力與誠心。

 

 

 


我一直記得,剛到連老師工作室上班的時候,第一個月所畫的圖在老師的百分比精準角度中,完全不合格。通常,在畫建築面圖,一般設計師要求底下圖手最少要分三種不同粗細、濃淡線條,除了美化圖面之外,也讓圖本身帶出結構和主體的敘事性。簡單來說,結構線條(梁柱、牆面)顏色最深、線條最粗,再來是一般的磚牆面或是輕隔間,最清淡的就是家具、或是一些裝飾性的圖面表現。在連老師的電腦裡,我永遠都有最少六種粗細、濃淡不同的線條來表現圖面表情。很誇張嗎?不,當圖從列表機列印出來,你可以感受到一張圖的生命和個性,這樣子在設計之外的課程和學習,是一輩子都會令人感謝的。

 

 

 


因為精準,所以再三檢視;因為精細,所以自我要求。就是因為這麼簡單的理由,塑造了一個堅毅不摧的性格。後來,因為個人因素,我離開了連老師的設計工作室,但是我總是懷念,背後有一個人,以嚴謹的態度和縝密的眼光來掌控著所有進度。

 

 

 


這次回台灣,和老師連絡上敲定了時間,來段採訪。說是採訪,只是在我卻下了學生以及員工的身份之後,把我心中對老師的好奇,一探究竟。


十 二年後再次看到老師,令我有點訝異;經過時間沖流,老師看來圓潤許多。這圓潤指的不是身材,連老師反而更精瘦,而是個性。在老師面容中,同樣感受到嚴苛, 不過那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對外的苛求除非有直接關係,否則已通通收斂。他的作息,不再是以工地或是設計為準,而是以家庭中的孩子們為主。『每天早上送孩子們上學,然後運動晨泳,再到延平北路或是民生西路吃頓早餐,這已經是我心目中最幸福的生活,最足以令我津津樂道的趣事。』家中男性長輩平均年齡都不高,所以連老師一經覺悟,翻改了以往所有不好的、不健康的生活習性。不是怕死,而是對自己更好,可以和家人相處更長久。

 

 

 


那麼這些年來,在老師獨特的設計風格和鮮少特殊的材料運用上,是否和業主間更容易達到共識了呢?老師慣用鐵件和水泥,冰冷剛硬的材質更好輔合他的性格;這樣子的材質運用在特殊商業空間或是藝術中,可以創造出不同於一般俗氣的設計創作;不過若是落實到一般的居家空間,或是更小眾的市場裡,也許便顯得過於冷硬、 不便於使用。『鐵或是水泥,不過是一種材料的統稱,端看設計者如何捏塑出一個符合調性使用的空間,而這些材料,不過是空間中的一部分罷了。』也別忘了,有相同性格的業主才會找上連老師這樣的設計師呀。

 

 

 


現在的學生和當時候的我們,有甚麼不同呢?以前在AA (AA Diploma 英國建築聯盟)的時候,學生們都是玩真的,實際上用手摸材料,用身體感受尺寸和空間;現在的學生擁有過於發達的電腦科技,不管甚麼題目到了手上,通通先進電腦跑一下,不管是查資料、或是基地調查,有了漂亮絢麗的電腦結果之後,才開始做研究想設計,通通是反了順序進行,局面就顯得很小。

 

 

 

 


設計,是人生的價值觀呈現;對應到一座城市,靠的不只是建築,而是集體的態度與思維,共同呈現出一種氛圍,這樣的氣質才塑造出一座城市;所以儘管工法、材質材料的運用都大同小異,每一座城市卻都迥異不同,各有風度與面容。設計師的生命經驗反應在作品上;而每個城市居民的生命體驗雕塑出這座城市他們居住的城市。

 

 

 


照慣例,我還是要問老師,生命中最快樂的三件事。對一個設計師而言,【結案】絕對是一大樂事;身為一位父親,【接送小孩放學】,聽他們道盡一天趣事令連老師頗為享受;做為身體的主人,【運動】令他感到通體舒暢。生活中的小事格外令人珍惜,酒足飯飽最最感到幸福快樂。


和老師分手道再見,下了電梯,我回想起一次冬天在工作室裡熬夜趕圖。那時候老師坐在我們幾位員工後方,大冷天裡大家筋疲力盡、元氣耗弱;大後方傳來炸醬乾麵的獨特香氣。我偷偷轉頭,老師靜靜地享用那碗冬季裡最簡單的盛宴。看了老師狡猾一笑,我關了電腦;在回家路上也買了一包乾麵。那畫面,我至今想了還是偷笑。

 

 


 

 

面對這樣一位設計師,他的生活態度轉變以及觀念,我和你一起分享、受用。

 

 

人生的高度,由你決定

〉〉設計師:令人不設防的時尚與色彩衝擊 沈恩綺

〉〉【台灣設計之路】 用外在說我內在 JUBY CHIU 邱娉勻

〉〉誇耀「成就」,不如散發「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