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社工」這份職業了解多少?一起看看從事社工超過 20 年的康淑華,是如何面對及反思社工的沈重與價值、如何莫忘初衷地與時俱進,又如何期許當代社工工作環境成熟完善?

文|康淑華

面對大環境整體社工勞動條件的不友善,我們往往只能從與個案的成長、工作的回饋或是「社工日」來鼓勵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結構上這些事,的確非短期能調整,但,如何在困境中莫忘初衷,堅持我們覺得該做與想做的事,很不容易,但非常重要,也很需要夥伴們彼此支持。

社會創新 X 跨界合作:對當代社工是挑戰也是契機

我這幾年有強烈的感覺,過去或許面對社會議題,我們可能會循非營利組織的方式來解決,如:社會倡議,提供社會服務,但,在現在,其實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法非常多元,不一定需要再透過傳統的社會組織,我也認為台灣不少的非營利組織在發展上遇到相當大的瓶頸。

所以,我覺得對社工夥伴的一個挑戰,或是說契機,就是在我們「傳統的」助人社工方法上,也建立跨領域的學習機會,我覺得這可以豐富我們的視野與能力。

不只是在工作上,與不同領域的人共同努力,讓一加一大於二;也可以在專業學習上有更多元的大膽嘗試,例如學個看來完全不同的學科;或是在工作之外,多多體驗人生的美好,做做不同的事,成為自己生命的養分。當然,更重要的是期許組織可以提供社工更好的工作環境,讓社工的專業生命獲得滋養。

怎麼看社工界:不要被專業框住

我很慶幸自己念社工,給了我與人相處的能力,還有社工對人的關懷與價值,我覺得是一輩子受益的。我也很喜歡社工人,有一說就通的共同語言,還有對人的信念。但我曾經一度告訴我自己,若我兒子要當社工,我可能會非常反對。

延伸閱讀:從「怕婆婆」到「念社工」:這對婆媳撐起唐寶寶庇護所

為什麼,因為我看到台灣社工界這幾年的很多沈重問題,我看到不少政府的政策都是相對短期的問題解決取向,並往往要讓最沒有權力的社工來承擔解決輿論的重擔,也看到不少非營利組織被困在其中,我一度蠻厭倦這種生態。

所以,也相對的,我覺得一些社工夥伴的工作僵化了,被制度、結構甚至組織綁架了。但,我也看到很多熱情不滅的社工,他們仍有很多的理想,他們從個案的生命改變或工作回饋上獲得力量往前走。所以,若有機會,很希望台灣可以在社工教育、社工制度上有更多的改革,給我們的社工真正更多能量。我也認為我們社工不要被「專業」框住,但專業絕對是支持我們工作能力與信念的基礎。這些事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


圖片|來源

在工作多年後決定念社工博士班的動機及這一年的求學歷程

很感謝上天的安排,讓我有機會在工作多年後來出國求學。這一年來,我想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有更多知識上的學習,去反思自己過去多年的社會工作生涯,可以休息、沈澱,獲得滋養。我也覺得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後再念社工博士班還蠻好的,因為會很清楚實務界的狀況是什麼。我自己屬於浪漫派,所以會鼓勵想再唸書的社工夥伴們不用著急,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後再唸書,其實是很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