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上課時的尖峰時段,列車上總是人潮壅擠,乘客皆前胸貼後背,這時也是性騷擾最容易發生的時候。或許我們能透過「女性專用車廂」的設置,讓女性乘客獲得一時的安全感,但是離開車廂之後呢?我們還能怎麼做?

「飛機座位扶手是性別政治議題。」

在 12 月 8 日時,南華早報撰稿記者懷特海德,在紐西蘭先驅報的報導中,提到自己在搭乘飛機時,遇到「大爺式坐姿」感到不自在的經驗。


圖片|來源

這時候,你可能會問有這麼嚴重嗎?但在飛機上,通常為長途飛行,飛機座位又較為狹小,若是以「大爺式坐姿」占用座位,會壓縮到女性的乘坐空間,因而衍生出性騷擾與性侵的問題。懷特海德便呼籲航空公司要設置「女性專屬」座位區。根據《CNN》的報導,聯邦調查局(FBI)調查空中性侵案,2014 年總共 38 件;2015 年為 40 件;2016 年 57 件;2017 年是 63 件,3 年間空中性侵案件便多出了 66%,因此有越來越多女性希望可以設置性別專屬座位區。

無論是在空中的旅途,還是地下的通勤,在解決大眾交通工具上的性暴力問題,真的只有「女性專用」座位區或車廂,一種方法嗎?

談論到「女性專用」,最早是起源於 1912 年的日本,當時東京中央線的尖峰時段設立了「女性專用車廂」,但中間因為成效不彰,遭到廢除。在 1950 年代,又重新開始運行,直到 1973 年,被認為過時又不方便,再一次地廢止該服務。2000 年,「女性車廂」才再次重現江湖。

而「女性專用車廂」的出現,是為了打擊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上的性暴力事件,但設立之後,帶來哪些影響呢?在各國實行起來,情況又有何不同?讓我們接著看各國實行「女性專用車廂」的經驗吧!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空間裡的性別與權力!寫在計程車司機性侵韓女之後

我們需要的是「女性專用車廂」嗎?

日本

因為「電車痴漢」猖獗,2000 年底,東京「京王電鐵」京王線設立了「女性專用車廂」,一路施行至今。女性除了覺得在搭乘經驗上變得較為安心,男性則認為可以免於被誤認為「癡漢」。當然,也有人反對,認為專用車廂,是直接認定男性就是加害者,是一種「性別歧視」,且違反了憲法精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18 年 2 月 16 日時,以準時為美德的日本,卻發生地鐵班次延誤的事件,因為在東京地鐵千代田線,有三名男性乘客進入女性專用車廂,車上的女乘客要求他們下車,並多次經過站務員的勸導,三名男性仍然不肯離開,而後報警處理,女性乘客也按下緊急按鈕,車班延誤了 15 分鐘。事後這些男性乘客們表示:「我們也是有搭電車的權利!」認為女性專用車廂的存在,是一種性別歧視。


圖片|來源

英國

英國曾在 1977 年,推行過女性專用車廂,但因為平等法案等原因,廢止了這項服務。而在 2012 年至 2017 年間,列車上的性騷擾案件不斷上升,根據英國交通警察局(BTP)的資料顯示,從 2012 至 2013 年的 650 件,來到 2016 至 2017 年,變為 1448 件,足足成長了 2 倍之多,因此陸續有黨魁及議員提出復行專用車廂。

「每日性別歧視」(Everyday Sexism)的創始人貝茨(Laura Bates)在事後表示:「隔離,不是解答。」

台灣

台灣最早出現「女性專用車廂」,是在 2006 年 6 月 1 日,但在試辦過程當中,乘客反應這造成了一般車廂擁擠,或是男女乘客發生爭執,更有人提出台鐵有違憲之疑,沒有保障「人人平等」。因爭議不斷,試辦 2 個多月後就停止營運。

到了 2010 年 5 月 30 日,台鐵改為推行「女性優先車廂」,因為沒有特別限制於哪些性別「專用」,有不少乘客認為,這樣與一般車廂並沒有差別,只是流於形式。

反思專用車廂的設立,正視性暴力的問題

「女性專用車廂」的性別隔離,是杜絕列車上性暴力事件的解方嗎?或許我們能透過專用車廂的設置,可以讓女性乘客獲得一時的安全感,但是離開車廂之後呢?況且,性暴力是不分性別的,每個人都希望能擁有一個安全的乘車空間。

推薦閱讀:不屬於女人的「公」共空間:無所不在的性騷擾


圖片|來源

英國議員克利西(Stella Creasy)曾在推特上表示:「我們可以讓所有車廂變得更安全,而不是去限制乘客得待在哪裡。」說明性別專用車廂只是限制了女性的行動,且把性暴力視為正常,「我們必須要搞清楚,有問題的是他們(攻擊者),而不是女性的座位安排。」

對於列車上的專用車廂,你有什麼樣的看法或是個人經驗呢?歡迎到女人迷透可室,與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