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與自我共存的,因此管理情緒是重要的生命課題之一,透過正視並擁抱情緒,能夠更透徹地了解自己。

文|Lucas

寫在情緒管理之前


圖片|來源

不難覺察,從網路聲量、暢銷書榜、流行語彙,都反映了情緒管理是持續被觀注,且資訊需求相當大的課題。而不少情緒管理的論述,都出自於談論職涯、職場與工作方法為主調的媒體筆下,情緒、人際、溝通、職涯、減壓等常被混為一談。但我們會主動去探究情緒管理的時刻,往往想獲得的不會是這類訊息。例如:「快速接受事實,把焦點從情緒挪開,轉而擺在下一步怎麼解決已發生的問題上」是很容易在線上和上述媒體的內容裡找到的資訊。這樣的方式乍看下似乎沒什麼問題,在待人接物上確是種「識大體」的體貼。然而在纖細的內在情緒上,往往不是一種適切和足夠溫柔的對待。

推薦閱讀:高 EQ 的養成之路:你聽過「情緒清單」嗎?

以大部分人的切身的經驗來說,安慰他人時的不知所云常是一例。面對他人的情緒時,旁觀者清的冷靜,反導致我們無法同理傾訴者的需求。急於找到、解決問題,容易因不明所以,把問題歸咎於當事人的無理取鬧。我們常忽略了,情緒就像隻養在內心的小獸,是需要被滿足和照顧的存在。理性常常是趕不上感性的,就像我們會因朦朧的好/噩夢,影響清醒後的情緒一般。請先溫緩的停下情緒,再讓理性和是非對錯跟上來吧。

情緒本身是中性的,有問題的通常是你看待它的方式


圖片|來源

當我們談及情緒、陪伴和傾聽時,溫柔以待是必要的前提,而鑽牛角尖則大可不必。不少論述強調事出有因的必然,惟有找到最初的癥結,方能徹底解決情緒問題。循察源頭確實是一項積極解方,在過程中你會漸漸覺察到,原來非常多的情緒都源自於生理反應。能分辨情緒的源頭是來自基因,還是真的來自於自己,會很大程度的助於情緒管理。然而,總有些情緒是幾乎找不著因循的。因此學習與無從解套的情緒共處,坦誠接納它存在的必然是同等重要的。像近視和眼鏡之於你的關係一樣。我們都未必純然健康,但仍能舒坦的生活,不是嗎?

同樣的,很多人不能正視情緒跟生理狀況一樣,都是起伏頻繁的狀態、都有時期上的變化、莫名的觸發機制。而好比我們會感冒、過敏,且有多種病徵和病因一樣,生心理的健康與否,都是生命中必然途經的常態,有的頂多是程度上的差異。所謂病態,也不過就是「生病的狀態」。我們能對大部分的生理疾病處之泰然,對有心理病徵的人卻常懷格外的恐懼。他們確是少數,但並不是異端。我們看待患有憂鬱、躁鬱等情緒官能症患者的眼光、心態、方式,有時可能比疾病本身更不健康。如果你曾閱讀過情緒官能症者的陪伴守則,你會發現它不論在心態或執行上,都遠比市面上的勵志書籍、不明組織團體開設的減壓課程,或意義不明的情緒管理心法來得實際、體貼且純淨多了。

情緒不僅如此,承前之餘的啟後


圖片|來源

情緒是生命經驗的一環,除了消化和淡忘外,也能成為創作脈絡的一部分,例如你能從往昔的日記裡感受到當時的情緒,那些字裡行間,便是你創作出的客體。對於情緒,我們都該有更多的想像。你看待情緒的方式,決定了它和自己的樣子。我們一生都在和自己相處,卻未必是最瞭解自己的人。透過耐心、坦誠的接納情緒,我們都能藉此認識和成為更完整的自己。也請記得,不論誰的情緒,都值得被溫柔善待。善良之所以可貴,是在於它的難能。這不也反應了,情緒管理是多有價值的一門生命課題。

推薦閱讀:擁抱情緒的價值!哈佛心理學家蘇珊・戴維:生命因脆弱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