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有「光譜」嗎?作者趙書賢透過探討生理性別與性別認同,帶我們更了解性別光譜的意義。

年底縣市長選舉之外,目前也有十多個公投提案希望透過連署併入年底大選,其中被稱為「反同公投」的三個提案也正在進行當中,前兩個提案可以說就是以「反同婚」為內涵,最令教育工作者擔心的其實是企圖消滅「同志教育」的第三個提案。

延伸閱讀:中選會通過反同公投,三個公投內容是什麼,我們可以如何行動?

近一兩年來隨著同婚、婚姻平權有所進展,反同組織積極地透過媒體、動員、法律動作,希望「同志教育」趕出校園,其中常常聽到的理由是「同志教育的內涵如性別光譜,只是性別運動的理論與意識形態,沒有經過科學證實,不應該教導給孩子」、「性別就只有男、女兩性,那些什麼跨性別變性的都是少數偏差,不應拿來混淆學生」,連台北市長柯 P 都曾經質疑:「在學校推廣同志教育,我就有意見」,但真的是這樣嗎?

同志教育

依《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同志教育主要目的在於提升性平意識,主要內容在於教導學童認識多元性別、性傾向、性別認同、性別氣質等內涵,並透過認識與思考,學習尊重多元性別族群。

參考資料:《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


圖片|來源

一、什麼是性別光譜?

如果有上過性平、多元性別課程的人應該都看過如下圖這樣的光譜圖案教材,性別光譜是國內性平教育中,為了讓學童及對性別概念還不太熟悉的一般大眾,能快速理解生理性別、性別認同、性別特質、性傾向而發展的簡易版教材,透過讓學生判斷自己處於每一項光譜的哪個位置,並理解其他人可能會落在光譜的其他地方。近年來國內外也有人開始反思性別光譜太過簡化,而無法涵蓋更細緻、更多元的樣貌。

延伸閱讀:一個「其他」的人:你還堅信性別光譜嗎?


圖片|同志諮詢熱線-認識同志

因此可以說性別光譜並不是一套完美的教學方式,但考量教學對象後,學者們通常認同這不失為一種折衷的方法,並保留持續調整、發展進階版本的彈性。

二、性別真的只有男女兩性嗎?

質疑性別光譜並不科學的其中一種聲音即針對圖中的(1)與(2),認為大部分的人都「應該」要一致認同出生時的生理性別,而因此耗費人力、物力舉辦公投試圖消滅這些教材,其實背後隱含的是一種擔心:

如果今天我放任學校教導我的孩子「性別是可以自由選擇的」,那當我的孩子告訴我:他/她想要變性,我就來不及阻止了。

若你有學習過相關的性平知識,應該可以回想第一次聽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應該會很混亂,原本世界上應該只有王子與公主、爸爸與媽媽、團團與圓圓的男女二分邏輯,開始被挑戰與打破。但如果有人堅持世界上除了男女兩性之外,沒有其他可能,該怎麼與他溝通呢?

來看看研究怎麼說吧!Kuyper 與 Wijsen(2014)兩位荷蘭學者透過網路問卷蒐集到了共 8000 多份的問卷,問卷中詢問填答者出生時的生理性別,以及填答問卷當下:

  1. 「你是否認同你出生時的性別?」(如果出生是男生,完全認同自己是男生 5 分,完全不認同 1 分)
  2. 「你是否認同另一種性別?」(如果出生是男生,完全認同自己是女生 5 分,完全不認同 1 分)
  3. 「你是否認同你的生理性徵及外貌?」、「你是否會想透過手術、荷爾蒙治療來改變自己的性徵外貌?」

研究者分別將生理男性與生理女性的資料分開,並將第 1 題與第 2 題的填答結果組成一個表格:

其中右上綠色的部分比較接近我們所認識的「跨性別」,指的是這些人偏向認同與出生時性別不同的另一個性別(佔各自生理性別組的 1.09% 及 0.75%)。左下白色的部分代表這些人偏向認同出生時的性別,例如生理男性比較認同自己是男性(94.45%)、生理女性比較認同自己是女性(96.11%),這些人有個比較新的名詞「順性別」來稱呼。中間黃色的部分接近「性別中立」或「無性別」的概念則是認同兩種性別的程度差不多(包含「自己不是男生也不是女生」以及「自己是男生也是女生」)。

若回到這一段的提問:「性別真的只有男女兩性嗎?」以這個表格裡的數據來說,生理男性認同自己是 100% 男生 0% 女生的只有 61.19%,生理女性認同自己是 100% 女生 0% 男生的只有 59.12%(紅框處),看到這個數字,你還是覺得性別只有兩種嗎?

三、光譜真的存在

承上一段的研究結果,如果我們稍微合併一下數據,把左上到右下每一條對角線的數字加起來,可以得到一個簡化版的圖表(由於兩組的人數不完全相同,因此把資料用原始人數來呈現):

越接近圖表的中間,代表性別中立的程度越高,越靠近兩端則越肯定自己是男生或女生,再回頭對照一次前面性別光譜的第(1)題與第(2) 題,我們會發現:

「出生時是什麼性別」,以及「成年之後你覺得自己的性別是什麼樣子」,其實並不必然只有二分法的單選題,其中呈現的漸層光譜,就像彩虹一樣無法截然劃分。

如果由你來填答這份問卷,你覺得選擇 1~5 分的哪一個位置呢?或許有的人可以斬釘截鐵地說自己 100% 認同自己的性別,但有發現嗎?其實這個問題真正要問的並不是一個人的性別究竟為何,而是每個人都有站在自己最舒服的位置的權力,而我們也無法決定他人心中獨特的認同,當我們在教育中讓孩子理解到這一點,才能開始討論尊重與平等的意義。

結語

發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孩子,可能會因為不理解而自責、難過、討厭自己,更可能在同儕之中被排擠與欺負,性別平等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認識這個世界上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要因為「差異」而用異樣眼光看待自己周遭的人。進一步來說,其實許多大人對「性別」的具體模樣也是一知半解,而我始終相信要讓這個世界更為平等、美好,其中一種方法便是持續地去理解與認識那些我們還不熟悉的世界,邀請你從這篇文章開始,認識更多與我們不同的生命。

延伸閱讀:你該重修的《性別平等教育》:不要再有下一個彭婉如與葉永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