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主編 Audrey 細讀《82 年生的金智英》,從日常、性別的角度,邀請我們看見女性集體生命經驗,並反思:我們如何推翻性別壓迫,尋一個人人自由平等的結果?(此為七月份團隊誌內容,若未來想搶先閱讀,請參考團隊誌

《82 年生的金智英》故事的一開始,金智英成了一個載體,裝進她的,是女人的生命經驗。熟悉的,切身的,性別的,無可奈何的,女人與世界交手的經驗。

金智英在某一天,消失了自己,她發現只有成為他人,才能替自己說話。

她們是誰?是寫著國小數學練習題的醫生太太,力抗公司內針孔攝影偷拍事件的同事們,期盼媳婦肚皮爭氣能生個男嬰的丈母娘,因懷胎只好選擇離開職場的李醫師,她們面孔各異,經驗有別,卻有相似命運,她們是一群,始於期待,曾有理想,終於無奈的女性。

這本書也是一個載體。初次知道這本書,來自一條新聞——韓女團成員 Irene 因閱讀與分享此書心得,遭男性粉絲攻擊為「女性主義者」,開始上傳針對留言,剪碎或燒毀其照片,指其背叛了粉絲期待。

《82 年生的金智英》是一本女性偷偷讀著的書,在韓國賣破了 75 萬冊。這新聞有其荒謬,有可見的男性焦慮,也有潛在的暴力行為,我曾設想這本書或許對當代來說,或許是激進的,閱讀完以後,無奈地發現,原來僅只是描述女性日夜以對的日常,僅只是懷疑性別安排的理所當然,僅只是援引韓國真實的性別偏見數據,都可能讓部分男性族群感到威脅與不快。

威脅與不快,從何而來?我想了想,或許來自從未理解與無法同理,因有心有憤怒。

於是,我想這也是一本適合邀請男性友伴共讀的一本書,引用書裡醫生的話,「作為不事生產與育兒主體的男性,在沒有像我一樣遇到金智英這樣的案例前,不了解也是必然。」

這本書,即是一個真實案例,一個日常經驗,一個理解起點。邀請讀者不分性別,以女性視角與經驗,過這一生,想想那是什麼樣的感覺?

代代相承的性別經驗,有沒有可能有新的出口

金智英,82 年生的韓國人,作為小說的主角,她有極其平凡卻引人同感的人生,她是家裡的二女,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因結婚帶孩退出職場,放棄了理想,獲得了老公的安慰,成了路人口中揶揄的媽蟲。

「智英,可是我覺得妳不要只想著自己會失去什麼,要多想想妳會得到什麼。成為父母是多麽令人感動又富含意義的事情啊。而且如果真的假設遇到最糟情況,實在找不到可以托嬰的地方,導致你不得不離職也別擔心,我會負責養你們的,不會讓你出去辛苦賺錢。」

「所以你失去了什麼?」

「你不是說叫我不要老是只想失去嗎?我現在很可能會因為生了孩子而失去青春、健康、職場、同事、朋友等社會人脈,還有我的人生規劃、未來夢想等種種,所以才會一直看見自己失去的東西。但是你呢?你會失去什麼呢?」

性別經驗是什麼?是身分證字號和學號由男生先開始排;是家族期待媳婦肚子爭氣起碼生個男嬰繼承香火;是女性因生育期待而與職場升遷失之交臂;是孩子出世的家庭討論,一方選擇離職照顧孩子,通常是女性;是韓國盛行的名詞媽蟲,暗諷有小孩的母親整天無所事事,只靠老公生活。

推薦閱讀:讀《82 年生的金智英》:只有變成別人,我才能為自己說話

閱讀這書,我有很多從經驗而來的無力感。向我推薦這本書的朋友說,這書不厚,讀得很快,過程你會反覆想到自己,後座力很重。像感覺女人的生命經驗,集體壓了上來。讀這書的時候,卻也一直心有企盼。像獲得機會,玩一場從頭來過的生存遊戲,暗自期待在某個情節轉折,金智英能獲得善待。心懸著,卻見她思量可能,卻只能走進已知結局,眼前沒有另一條更好的路,也找不到出路。

「金智英感覺自己彷彿站在迷宮的中央,一直以來明明都腳踏實地的找尋出口,今天卻有人突然告訴她,其實打從一開始,這個迷宮就沒有設置出口。」

這本書更不意圖向誰咎責,而在於邀請看見——不平等的現況絕非個人問題,而是性別的與社會的。這不是妳的問題,也不是你的問題,這不是哪個個人的奮鬥,而是我們集體要設法找到出路。

殘酷而溫柔的,你看見一個女生如何不被期待的長大,如何習慣了犧牲的是自己,如何在挫敗中學會堅強,如何在日常裡習慣失望。同時也看見男性亦有自己承接的辛苦,亦有無從協助之難,亦有難以逃脫的結構壓迫,看見女性的無措與男性的憤怒,幾乎不分國境的,貼合我們這個時代。

推薦閱讀:《82 年生的金智英》:韓國去年最暢銷的架空小說,也是我們的真實世界

這本書從來也不為比誰的人生比較辛苦曲折,性別不是資格賽,比誰更慘是沒有意義的,而是盼望邀請所有人共同去想,我們身而為人,有沒有資格,去擁有一段更好的人生?

《82 年生的金智英》,是性別經驗的當代縮影,更是一本對話之書。從女性經驗出發,企盼男性經驗的參與加入,這條面向結構的路上,我們不必是針鋒的敵人,而可以是攜手的友伴。

讓我邀請你一起共讀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