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創業家程昀儀,性別從來無法定義她,關於人生她說:「我享受,身為女性的不同角色。」

文|吳湘蓉

攝影|楊筑亘

2006 年 7 月至今,掌生穀粒已經走過 11 多年的歷程了。從一包米漸漸發展到如今,在仁愛路的展示空間裡,貨架上已經陳列著多種多樣精心包裝的臺灣本土農產品。暖黃的燈光照耀著牛皮紙包成的米粒、罐裝的新鮮蜂蜜和純淨的米酒,配上別具一格的古早設計風格,都讓它成爲充滿農家風味的生活小角落。掌生穀粒的創辦人程昀儀也在用她的生活態度,給消費者踐行著專屬臺灣的生活風格。


圖片出處|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供

「性別對我來說,不會是阻礙,也不會是特權。」

在程昀儀的生命歷程中,歷經幾個身為女性的不同階段,從女兒、妻子、媳婦到母親;從廣告公司員工到創業成為老闆,並成為行銷台灣精緻穀物最成功的女創業家,她謙和的表示自己很幸運,至少在女性這個身份上她未曾因此吃虧過。抱持著自重的做人道理,從不認爲身爲女性的自己和男性有什麽差別,性別對她來説既不是阻礙、也不是特權。她也會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呼救,因爲她知道自己並不萬能:「我覺得女生要懂得呼救,當我需要幫忙時,我會跟姊妹、家人求助,這很重要。」

推薦閱讀:【女力創業專欄】創業是條天堂路,我們只和自己比賽

以自身為例,程昀儀很喜歡自己身為女性的不同角色,並能用智慧將這些角色之間的分界拿捏得宜,又能互相幫助,但也不諱言自己在幾年前曾遇到的阻礙。「40 歲是我最喜歡的年紀,而 45 歲我發現我很想摧毀自己。」説到這裏,程昀儀陷入了沉思。她回憶道,曾經她是個很自信自在的人,可在 45 歲那年,就像天體運行到某個階段,仿佛受到宇宙無形的影響,忽然之間,她變得對自己非常不滿意、甚至非常憤怒。在持續彷徨迷惘的兩年時間内,親姐妹和女性朋友成爲了她最溫暖的避風港。直到有天,自然界再度點醒了她——那是一個講述老鷹的生命歷程的紀錄片。

老鷹是能活到 80 歲的長壽鳥類,然而當牠們進入在 40 不惑之年時,老鷹會痛苦地拔掉陪伴自己四十年的羽毛、甚至飛上高處再俯衝撞斷自己的鳥喙和爪子,藉此讓自己的身體能獲得重生。從這部紀錄片中,程昀儀形容自己就如同老鷹一般,應當把自己過去的一切先歸零,這樣的啟發給她的心智狀態帶來了很大改變。

推薦閱讀:【鄧九雲專文】讓自己歸零:找到生活平衡的啟動儀式


圖片出處|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提供

過了這道關卡後,程昀儀看待事情完全不同於過去了。曾經困擾她的的問題也霎時豁然開朗:「如果一個孩子已經長到了 180 公分,你會希望他長到 200 公分嗎?」究竟品牌(事業)成長的定義是什麼,長大不是無限制的,成熟才是一種長大,從這次挫折中,她也看見掌生穀粒就到了成熟的時候。

對於前仆後繼想創業的女性,程昀儀也有獨到的建議和想法。她認爲不需過早定義創業的成功或失敗,重點是要能確信自己的抉擇,並且能扛起責任,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内做到問心無愧。談到許多創業女性會面臨的困境,不僅來自於外在環境因素,很多時候牽制自己的可能是身邊最親的人,比如家庭、小孩、先生。程昀儀以自己身為母親與妻子的角色分享,女生先不要被自己限制住,如果這份工作沒有辦法讓你兼顧家庭,你可以選擇呼救、選擇自己要什麽,或者跟另一半討論如何一同承擔責任。「女生一定要懂得愛自己,不是把自己打扮漂亮的那種愛,而是要好好思考怎麼做才是最好的,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哪。」

透過女性創業家角度,如何看待女性影展

因為發展精緻農業文化成了台灣之光,掌生穀粒近幾年來也跟許多文化產業結盟,今年受台灣國際女性影展邀約,程昀儀也分享自己對於女性影展的看法。她認爲女性影展最大的特色就是蒐集世界各地女導演細膩的角度訴説不同文化與脈絡的故事,讓身爲女性的她在傾聽時產生很大共鳴,尤其是今年臺灣競賽單元中的影片:《學數學的女孩們》和《擬音》更是她最期待的影片之一。

推薦閱讀:【女影影評】《布卡下的唇唇欲動》為什麼人們如此懼怕女人的自由?

《學數學的女孩們》記錄了兩位成長在台灣六零年代青梅竹馬的女生一生追逐數學夢的故事。程昀儀還將這部影片類比爲前不久描述 NASA 中三位黑人女性的電影《關鍵少數》——這些女性將自己的目標放到更遠的地方,並做出成熟的選擇,尤其在更早期的閉鎖年代中,女孩要堅持夢想需要多大的勇氣去衝撞體制。程昀儀特別把這部影片推薦給年輕女性:「不是誰阻止你或制定你去做什麽,而是你自己選擇做什麽比較重要。」

另一部影片《擬音》則是記錄台灣資深音效師胡定一先生的故事,述說電影中除去影像之外的所有聲音部門是如何製作並演進的。程昀儀從這部影片中感受到導演有一顆溫柔的心,能夠細膩地設想聽者的感受,品味音效師想傳遞出去的想法進而引導別人情緒的共鳴,而這正是擁有溫柔性格的人所天生具備的觀察能力,讓她非常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