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北車 5 歲女童裸身事件後,一個母親反思女童裸身議題,期待社會往性別友善的方向去,亦尊重孩子,養成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用性別生活日常化,讓社會往性別友善方向走去仍是條漫漫長路

近日一則「鬧區 5 歲女童全裸玩,母:尊重孩子選擇」新聞報導,再次令一群性別議題研究自學的家庭,心緒跟著失望低落了許久,沸騰延宕至今,彰顯了性/別生活日常化和整個社會都是性別友善大平台的倡議,在現狀的台灣,仍可能是一條狗吠火車又踽踽獨行的漫漫長路,拖著對性別平等觀念認知落差懸殊、對親子友善環境營造力道不足的社會有機體,期望往隨進步價值社會演變的方向更靠近一點。

第一眼看到新聞標題,內心編輯魂先草筆一揮,將文本修成「台北車站轉乘捷運出口外,過路民眾對於脫光嬉戲孩童產生極度焦慮介入,親職表示一切都在自己妥適處理照顧之下,但仍因溝通未果遭侵權拍照報警引起軒然大波」。不過寫成這樣,就現狀的網路閱聽習慣,應該不太有點閱率;然而,我想強調的是,無須放大孩子歲數和性別就該如何發展或怎麼舉止的刻板印象(5 歲女孩出門在外就該自動衣服穿好),更不應將教養義務責任強加在固著僵化的母職想像上(小孩沒把衣服穿著就是媽媽放任不管或家暴虐童)。

社會無法擺脫性別窠臼,背後脈絡是性別平等教育不足的苦果

但是我知道,會這麼妄下腥羶色標題的媒體,對應的是還無法擺脫性別陳腐窠臼的台灣社會。

總是對女性該如何長大指手畫腳、女性到了什麼年齡該怎麼言行舉止、女性身處什麼場合就該做什麼,否則不像個大家滿意的女性、連當了媽媽都緊盯監督母職,覺得你不會教出合宜時態的另一個女性,這樣的社會,大家都很熟悉,深深知道背後脈絡是台灣長年性別平等教育不足而成的苦果。許多人在苦果裡長大、在苦果裡掙扎求生、在苦果裡長成另一個製造苦果的成人、把苦果當作社會生存法則傳承,所以當有家庭不再硬吞苦果,反而希望陪著孩子開出自己的茂綠,長期臣服傳統價值的人也許會多麼地恐慌。

推薦閱讀:【性別觀察】北車五歲女童裸身,踩到社會什麼焦慮神經?

用對話與陪伴對待社會有機體,讓道理內化成相信的力量

從一件件不同價值狀態個體相遇就擦槍走火的事件發現,當多元生命樣態碰到唯一僵化生存法則時,前者若是姿態端起,後者就會倍感威脅。後者曾經主流一時,隨著時代演進而必須要汰舊換新,感受要被淘汰或摒棄或翻盤的激烈反彈,進步價值倡議運動者要願意用很多細緻對話和很長時間,陪伴這個社會慢慢拖磨。當想要造成改革的這些家庭,在餘裕俱足時,願意對應、接納甚至照料這些焦慮、恐慌與倍感威脅,看得到同樣卡在這個社會結構中「共生」的每一個人的演進程度參差,不管如何,大家都是一起在社會「共作」的生命共同體。

相對來說,這個社會對倡議性別平等和親子友善的家庭,理解程度似乎很有限。這就是為什麼要一直不斷地透過書寫紀錄以及在各處現身、表達說法和呈現作法,讓眾人看到、聽見、理解並逐漸內化到願意相信,親職和孩子之間尊重平等互動和具思辨能力的對話,是可以讓孩子在身體自主上長出力量。這樣長出來的力量,是對整個性別平等和親子友善的未來社會,有絕大正向助益,而未來社會,是這些孩子的,是我們用過去傳統價值預想不到也控制不及的時空環境,是要放手歸還給孩子自己決定的未知境地。

推薦閱讀:【視野重訊】男人也有 480 天育兒假!瑞典成為全球對女性最友善國家

不著眼性與性別的討論,回到孩子全人教育且隨脈絡變化來發展

經營性別生活日常化的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以及整個社會都是性別友善環境的倡議,指的就是誰的目光焦點都不會只著眼在性和性別的討論上,當然,也包括親職與孩子之間的尊重平等互動和具思辨能力的對話,是全人教育且隨脈絡情境浮動變化的。這一個事件的發生,就是孩子回歸本我人性、掙脫媽爸控制和社會化束縛。

這其實是每一個家庭的尋常小日子。它可能在孩子洗完澡的那半小時,媽爸追著光溜溜小屁股跑要穿衣服吹頭髮;它可能在放學下課回到家的那半小時,孩子把書包一丟制服一脫只想先放鬆;它可能在社區噴水池旁,孩子赤裸玩水興致大發;它可能在夏日海邊沙灘、它可能在公園的遊戲場,不過,孩子就是孩子,在社會化過程中,永遠會給已社會化得理所當然的成人,帶來無限驚喜挑戰,它也是可能發生在我們想像力未及、傳統約定俗成可做什麼又不可做什麼,像車站、電影院、升旗台、博物館、等,這些忘記了兒童而僅以成人思維設計的空間。

貼心親子及還權兒童的公設,能給人更多對話的可能

此時,正在歐洲差旅的我們全家,正好經歷了一個個越來越設想到兒童主體的措施,許多規劃著重在兒童在公共空間如何能更舒適、同時也讓成人社會運作如常,這是一種貼心親子及還權兒童的城市空間設計,對台灣社會或許可以是應對各種價值觀進展不同的一種宣示且教育性的硬體翻轉;空間變了,人處在其中的壓力被照顧了,就能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這個可能令人莞爾、可能令人害怕的發生,一出現在仍未進步的公共空間,在往進步演化的現狀台灣社會裡,每一個家庭有不同速率的對應方式,倡議性別平等和親子友善的家庭,對於相信孩子身體自主能力能循序漸進長成的對話內容,拿我自己家的三歲半阿皮作例,慣例可能會是這個走勢:

親職:「你怎麼了?全身衣服脫掉了?」

孩子:「我覺得好熱,我就把它脫掉了。」

親職:第一時間全然相信孩子的決定

親職:「好吧,我陪你玩一整天也超累的,想坐著休息等你爸來接我們。你先自己玩一下,你的衣服在我背包裡,你想穿再來拿。」

孩子:「好!可是我現在好熱不想穿!」

親職:判斷沒有天冷受寒凍傷、尖銳物件刮刺、惡徒侵犯身體的可能後

親職:「看起來附近沒有冷氣吹出來,你玩的地方蠻空曠沒什麼人,那我們就再等等你爸吧⋯」

孩子:「今天太熱了,我不會著涼!」

邀請社會共作進來,等待細緻對話的可能模樣

親職:發現有路人不適的異樣眼光,抱起孩子,準備好幫孩子撐出一些友善成長空間,但也準備好面對無法理解做法的人該如何互動,試圖促進理解,甚至將他也轉化成友善盟友

親職:「有一些人在看你,我猜他們可能是不習慣或不喜歡人脫光裸體的吧⋯」

孩子:「為什麼?」

親職:「因為有的人會認為在家裡才是可以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地方,可是公共的地方不太可能大家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樣有些人會不舒服。」

孩子:「喔⋯,那我們在這裡如果沒有人覺得不舒服,就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嗎?」

親職:其實覺得孩子很有邏輯,但發現路人靠近甚至開始提問,準備將這件事轉化為性別平等和親子友善價值現身的機會教育,給成人同時也給自己的孩子

親職:這一位路人來問我怎麼沒幫你穿衣服了耶,你覺得要自己回答,還是要我幫你回答?」

孩子:「我不認識他,你幫我回答。」

親職:和路人表達謝謝關心、簡述孩子行為背後的脈絡、說明自己當媽爸是會妥善處理的。觀察路人狀態,小聊路人是否也在等人、車站交通狀況讓自己和孩子困著不能馬上被爸爸接到而回家,努力做成人跟成人、還有陌生人和小孩之間的連結,形成對話溝通的管道

親職:「這一位路人剛跟我說,他也在等人來接,但是發現你沒有穿衣服,可能有一些擔心,來關心一下,想問你要不要穿上衣服?」

孩子:「喔⋯ 可是我很熱,不想穿衣服耶!」

親職:「那我要幫你問問看他的擔心是什麼嗎?說不定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他的擔心,可以嗎?」

孩子:「可以。」

親職:和路人詢問他的擔心是什麼,說明孩子想要知道,解釋這樣可以一起來和孩子聊聊,讓路人覺得自己擔心是被理解,且孩子解除戒心也願意聆聽看是否調整自己的決定

親職:「這位路人說因為你是女生,可能會有人因為你沒穿衣服就想要侵犯你的身體!」

孩子:「侵犯是什麼意思?」

親職:「我猜可能是沒問你就摸你身體,或拍你裸體的照片,給你不認識的人看。」

孩子:「我不想他們摸我!我不想他們拍我的照片給我不認識的人看!」

親職:「那我們一起想一個方法,請擔心的路人一起幫忙,如果有人想摸你或拍你照片,該怎麼辦?」

孩子:「我想到一個好方法,他們過來的時候,你請他們走開!」

親職:「我跟路人說了,他說他有另外一個好方法,他有冰水可以給我幫你擦擦汗,再穿一件薄薄的,等等上車就有冷氣吹,因為這裡人太多了,我們一共只有六隻眼睛,可能很難注意有沒有人要來直接摸你或拍你的照片?」

孩子:「我可以喝冰水,然後覺得好冷,再穿衣服。」

親職:「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我跟這位路人說一下。喔,這位路人問你,你喝的時候可以幫你擋著嗎?他覺得女生沒穿衣服這樣不好。」

孩子:「沒關係!你抱著我就好了。」

親職:「好,我抱著你喝冰水⋯」

孩子:「而且我覺得我自己很好看!」

親職:「哈哈哈,我也覺得你不管有沒有穿衣服,或你是男生女生,怎樣都很好看,我都會很愛你!可是,世界上有很多不覺得這樣好看,他們對不穿衣服很不舒服,看到別人的身體也不自在,如果我們遇見這樣的人,怎麼辦?」

孩子:「可是我很舒服耶⋯ 要不要請他們不要看?」

親職:「我也覺得這是個好主意!不過,現在越來越多人過來跟我說,你這樣他們有不舒服的感覺,我很想一直幫你,但我也有一點很煩,要跟十幾個人說因為你很熱不想穿衣服,但是正在喝冰水,等等可能會穿。然後,我們還要想好多方法幫他們不要擔心。你覺得,你有什麼好方法,可以先讓大家不要一直窮緊張來問我幹嘛不照顧你嗎?」

孩子:「好!我喝完冰水,可以穿一件衣服了⋯ 唔~ 好冷喔⋯」

親職:「謝謝你這個方法!我輕鬆了一點,沒人會一直來說我都不照顧你。」

孩子:「你有照顧我啊!」

親職:「可是好多人走掉了,我沒辦法跟他們說我有照顧你,這位路人也有幫忙照顧你,但是我們都還在等你自己決定自己的身體,怎麼辦?」

孩子:「沒關係,你再去演講跟他們說就好了!」

角色和對話出發點的各種考量,跳脫性別刻板印象陪伴孩子長出身體自主

擔任親職,代表的是,相對於孩子,我們是身心能力完備者、資訊提供者、環境描述者、資源供應者、社會化引導者、事件經歷陪伴者等,這時候,這些任務狀態就會積極待命,親職成為最瞭解孩子身心發展進度的孩子助理,把能提供給孩子做出身體自主決定前,所需的各種必要條件呈上,提供其權衡分析,但同時也還要照顧自己是一個有血有淚有汗有情緒的人,適時讓自己狀態穩定維持場面,但若孩子在已然失去友善且惡質的狀況下,保護孩子最基本需求、利益及權利則是刻不容緩。

需要用上好多時間、力氣和唇舌的對話討論,一是要讓孩子不馬上成為威權的反叛軍,用盡生命來對抗自然威權且威權原罪的親職媽爸,或對峙不知道怎麼面對各種成長進程孩子的其它成人,營造出友善氛圍,盡力協助他處理他自己當下最關切的問題,讓他覺得親職和其它成人都願意用各種方法照顧他最在意的點;不管這些成人有怎麼相同或相異於自己價值的觀點,都用孩子此刻能夠理解的方法呈現給孩子,資訊吸收、過濾和擷取後,最後成人可能總會在莫名驚喜之中,更懂孩子對於一件事情發生時,其實不一定是成人誤會的面向。

推薦閱讀:讓孩子《凝視死亡》: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守規矩但不會思考?

孩子有他自己當下身體直覺的需求、他當下能力所及自己處理的方法,成人也有能力所及看見的表象、當下手中資源盤點下能提供的處理方法,能不能在這麼多變因中,達到一個各方舒適的平衡,不第一時間直接跳進「用性別刻板的教化訓示」的方法,不動不動就用威權者說的就是真理這種角度,這樣孩子是無法從一次一次社會共作裡長出自己的性別,只會感受到極端的「做自己」和「無法做自己」,錯過社會共作經歷去內化,反而更是性別刻板印象複製而已。

讓這社會,看見不同於性別刻板印象和威權維穩教養下的孩子

不過,孩子成長不是孤島,在和社會互動共作之下,所有性別的價值都會進來,陪伴等待孩子在各種資訊裡,做出輕重緩急權衡後的理性和非理性決定(是的,包括非理性決定,且孩子經常是非理性決定),且在這個過程裡,讓孩子感受到親職本身是支持孩子的、親子友善的、認同性別平等、尊重多元文化的、有能量應對各類社會價值的等等,在他漸漸做自己性別和社會共作性別的成長路上,也才能更靠近性別平等和親子友善一些。

也許,這次事件時空緊張壓縮,錯失了現身作法附帶溝通做法的倡議機會,但經過這一長篇大論的試圖說明,背後的簡單邏輯就是,希望我們能努力讓孩子成長在「社會常模設定怎樣的性別,就是要穿怎樣的性別顏色、要看怎樣的性別卡通、玩怎樣的性別玩具玩具、要喜愛或被照護成怎樣性別的長相」這樣的傳統價值單一直觀的環境,看清並跳脫社會常模來多元教養孩子,但也分秒敏覺確保擔任親職的自己不會反而是固著在深信的進步價值裡替孩子代位求償。讓孩子處在遑論親職或外力如何,都有或多或少空間餘地,不斷努力成為自己,而互動前後、對話來去同時,也請託整個社會慢慢不再用爭議手段,來面對多元生命狀態和不同個體存在樣貌,謝謝整個台灣社會漸漸越來越能成為人人互為神隊友的共生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