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人的快樂因素,從培養同理心開始,藉由從小每週一堂的同理心課程,試著表達自我與理解他人,用包容化解隔閡。

丹麥是全球最幸福國家的常勝軍,除了高所得和完善的社會安全網之外,每週一小時的同理心課程,也是丹麥人快樂的重要因素。

同理心,或者察言觀色理解其他人情緒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生活技能。但是這是可以學習的嗎?

密西根大學針對將近 1 萬 4000 名大學生進行研究,發現比起 1980 年代和 1990 年代的大學生,現在的學生同理的能力減少了 40%,教育心理學家 Michele Borba 認為那是因為「自拍症候群」的關係,現在的年輕人相對自戀,過度看重自己。

丹麥,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國家,非常認真地看待「同理心」,針對 6 到 16 歲的孩子,每週有一個小時的必修課,以「同理心」教育為主要課程內容。

推薦閱讀:同理心練習:理解他人的情感,而不是急著批判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上課時間,也許有些人被冷落,或者被欺負,或者有意見分歧的時候,「課堂上嘗試尊重每個方面和角度,希望能夠一起找到解決方案,」《丹麥人這樣養小孩》的共同作者 Iben Sandahlm 解釋,丹麥人在培養小孩自信與能力的上的努力,孩子們的問題被認真看待,「當你被認可,你真的覺得自己被當作一回事了。」

課程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氣氛,在課程當中,問題被提出來,小孩從中學習如何由不同的角度解讀。

這堂課大家會輪流烤蛋糕,是真的烤蛋糕喔,如果不想烤,也可以帶喜歡的零食來,訣竅就在這裡,輕鬆吃東西的時候談話,更重要的是,聽別人說話。

「我記得當我 10 歲還 11 歲的時候,女生常常有組成小圈圈的情況,」丹麥的中學生 Anne Mikkelson 分享,「這就可以是個討論主題,我們會一起想辦法解決,透過這樣的討論常常有所幫助,雖然可能只是大家意識到應該要多跟其他人互動。」

「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聽到了,」丹麥中學老師 Jesper Vang 說,「老師的工作就是確保小孩們知道其他人的感受,並且理解為什麼別人會這麼覺得,透過真正的聆聽和理解,我們一起想出解決的辦法。」

推薦閱讀:高敏感是種天賦:高度同理心、想像力豐富、容易感覺壓力

這套方法在 1870 年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但是在 1993 年的時候被擴大,目的是為了幫助教師和學生,作為一個老師,你有機會創造一個包容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想要學習,並且加入,Sandalhm 表示,這是讓團體一起成長的辦法。

每個禮拜,一個小時,學習同理善解,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

要怎麼衡量課程的成效並不容易,丹麥屢屢成為全世界最幸福的人民,除了因為高所得水準,相對平等的兩性與貧富差距,和良好的社會安全網保障,讓人們知道自己有好的保健、教育和老人照護,也許也和同理心的教育有所關連。

幸福是一個複雜的概念,也許這個課程的成功是讓人們了解「同理」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個人特質,跟體育和數學一樣,孩子們可以透過練習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