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書賢寫《催眠大師》裏頭對心理諮詢的疑惑及矛盾,過往內心的創傷,得靠理解才能放下。

最近《通靈少女》風靡全世界,片中少女因為天生異能而能見到靈體、鬼魂,並透過與鬼魂溝通、鬥法,幫助凡人解決許許多多的困難,而其中更揉雜了諮商/心理治療的元素,往往發生改變的,都是真正觸動人心與鬼心的時刻。

推薦閱讀:《通靈少女》的人生課題:在宮廟裡丟擲青春,直到撞上一個你

而《催眠大師》這部電影則以心理治療為主軸,當心理醫生遇到了號稱自己有陰陽眼的病患,到底誰說的才是真話?

(以下有雷,建議先欣賞電影後再看本文)

3~2~1(彈指):催眠與心理治療

《催眠大師》的主角徐瑞寧是一個著名的心理醫生(註1),擅長運用催眠療法來治療病人,雖然有人會質疑他的催眠對於患者/個案意願較不重視,但徐醫師則認為只要能夠治療病患,他認為應該不擇手段。以諮商或心理治療領域而言,催眠常常被汙名或被曲解,與其說催眠是一種治療的「學派」,不如說催眠是一種「技術」,如果用武俠的語言來譬喻,我們常提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學派、Rogers 的人本主義學派,就像是武當派、少林派、華山派,而催眠則像兵器(例如長劍),不同門派都可以用劍,但有的門派更擅長或更喜歡使用。

但現實中的催眠遠不如電影效果,往往沒有那麼明顯的畫面、需要被催眠者的信任與好的關係建立,且其效果因人而異,說穿了催眠就是透過一連串的指令,讓願意信任且跟隨指令的人進入想像的狀態,不應該被誇大其效果,但也不需要特別排斥或質疑,你相信時或許它才會對你有幫助。

以當紅的電影《逃出絕命鎮》為例(後有大雷),女主角媽媽催眠別人的手法,是一邊捧著茶杯、湯匙一邊與你談天,隨著攪拌茶水的繞圈動作與「叮叮」碰撞聲,將你帶入潛意識與無意識的境地,而這種繞圈、反覆的動作,常被用在催眠一開始的「導入階段」,主要目的是讓被催眠者專注與放鬆,並能順利的進入後續的催眠階段,而繞圈、螺旋則象徵著心靈結構的拆解,當我們的心靈、心智被鬆開來,就更有利於指令的輸入或者進入更深層次的心理治療療程。

推薦閱讀:好人做的那些壞事!《逃出絕命鎮》:當政治正確成為一場秀

而諮商或心理治療則是一種透過真誠的對話,讓遇到心理困難的人可以深入理解自己的困境、洞察自己想法或行為的模式、體驗自己時常忽略的感受或情緒,並對於自己面對的問題有新的理解、長出來的力量或有更多面對問題的策略(Corey,2009/2009),而其中最關鍵也是諮商師/治療者不只是在「聊天」的元素,就是如何以一個真誠的面目去尊重、包容、接納甚至疼愛眼前的人。

通靈少女通常會先聽聽鬼魂怎麼說,然後再轉告對信徒有幫助的訊息,諮商師/治療師則用「同理」來取代通靈,可以說我們用「心眼」來聆聽個案內心幽微的鬼魂,讓「內鬼」與外在的人可以有溝通的機會。

推薦閱讀:少女的進擊!專訪郭書瑤:《通靈少女》,讓我過另一種人生

電影的女主角則叫做任小妍,是徐醫生新接的一名病患,任小妍主要的症狀是俗稱「陰陽眼」的通靈功能,但在精神醫學的角度,精神科醫生總會說這是病患自己的幻想或是被暗示的結果(註2)。因此徐醫生一開始就表明自己不相信靈異現象這些事情,治療就在這樣雙方劍拔弩張的狀態下展開⋯⋯

註1:在此澄清台灣與中國大陸目前都沒有「心理醫生」的正式職稱,均以精神科醫師作為診斷與開藥、治療的專業,而台灣則有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輔導專長教師等不同訓練,分別針對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提供協助。

註2:實務上思覺失調症(過去的精神分裂)與躁鬱症等疾病診斷下,患者真的常常會出現看到或聽到別人察覺不到的人事物,但卻常伴隨著混亂的思緒、前後矛盾的資訊與情緒起伏等等,正式的診斷仍需專業精神科醫師才能判斷與開藥。

「為甚麼」永遠比細節來的重要:症狀往往是一種功能

任小妍:「我在意的不是我能不能看到他們,我在意的是⋯⋯我為甚麼能看到他們」

任小妍面對徐醫生的質疑,一直都是用「功能」來回應,任何症狀都有存在的功能,例如長期拒學、肚子痛的小孩,可能來自一個父母失和、即將離異的家庭,只要孩子還有「問題」,夫妻兩人就會停下爭吵來照顧孩子,家庭又因此度過了沒有破裂的一天,感謝飛天小女警(誤)感謝失功能的症狀(李維榕,2011)。

當我們遇到心理創傷時,這種功能就可能會用其他方式呈現,經過幾輪催眠後,徐醫生發現任小妍的未婚夫在車禍意外中過世,而任小妍似乎因為無法接受深愛的人死去,因此即使知道能看見鬼是一種病,但也因為希望在某一天能看見自己的未婚夫而抗拒被治療,但真正應該被正視的,是任小妍對未婚夫的那股思念與不捨。

推薦閱讀:心理學的意義治療:為自己決定如何解讀過去,建構未來

面對這樣帶有功能的症狀時,若不先把這些症狀的功能(也就是眼前這個人心中到底在意甚麼)搞清楚,一般人往往會想要對這些症狀除之而後快,就像生病時不去處理病灶,而一味地吃不對的藥或做無濟於事的治療,醫病雙方都會累個半死,但你會發現大家永遠都在拉扯與僵持。

就像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得千瘡百孔:創傷、愧疚與原諒

當劇情急轉直下,隨著任小妍說出徐醫生背後一直跟著兩個人(越來越像鬼故事= =),但劇情也越來越明朗,原來徐醫生有自己的心理創傷,過去曾經因為酒駕載著心愛的女朋友與死黨發生車禍,衝入河裡的 3 人中只有徐醫生存活下來,但龐大的自責、愧疚以及創傷之後的壓力症狀,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心理醫生也陷入恍惚、自殘等症狀,徐醫生為了讓家人師長安心,自己錄了催眠影片對自己下了指令遺忘這一切,但從此害怕水、害怕與人同車,也因為壓力常常對自己的病患太過苛刻或壓迫。

任小妍:你是不是不相信我?船長~
徐醫生:你怎麼會知道這個名字?!

「船長」是徐醫生與女朋友約定的暱稱,一句話似乎攻破了徐醫生撐持已久的心防,「他們兩個說他們不想看到你再傷害你自己了」、「男的說他早就原諒你了,女的說她對你的愛從來就沒有變」,一句一句彷彿都像是真的從鬼魂口中說出來,再透過任小妍的陰陽眼轉述,每一句都敲擊著徐醫生心中的秘密⋯⋯

徐醫生:我相信你了,我相信你能見到她,你能不能幫我告訴她「我愛她,我一直愛她」。

任小妍:她都聽到了。⋯⋯當你醒來的時候,你會想起所有的事情、放下所有的擔子,3~2~1(彈指)

原來任小妍本名叫做顧潔,是徐醫生的同班同學,受 2 人的老師的委託,前來治療徐醫生,為了突破徐醫生的心防,早在進入治療室時,就先催眠了徐醫生,讓徐醫生忘記自己的樣子,相信自己真的是任小妍。而一句句的「鬼話」,其實是老朋友對徐醫生的同理。徐醫生心中的關卡,就像我們所有心中帶傷的人一樣,往往是我們難以接受我們犯下的錯誤、我們無法面對別人對我們的評價讓我們覺得自己像個廢物、我們更難直視那些我們我們愛的人有可能再也不能愛我們了⋯⋯

推薦閱讀:愛與不愛的關係心理學—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

徐醫生:「每當別人跟我說,你不要太自責,這不是你的錯,他們好像都在提醒我:這就是我的錯,我最害怕聽到你已經盡力了,但只有我知道,我沒有盡力,我應該再努力一點的,所以我不是不能被治療,而是不應該被治療,因為沒有人能原諒我。」

這種愧疚或自責的感覺,除了在像徐醫生覺得自己犯下了大錯之外,對我們一般人也很熟悉,例如我們常在諮商室裡看到因為成績不好、同志身分不被接納、沒有滿足父母期待的小孩,儘管理性上知道我們無法永遠滿足誰,但內在對於讓父母失望的焦慮、自責,就會如影隨形的跟著我們(陳志恆,2016),有時就算我們以為自己遺忘了,但無來由的憤怒、孤獨、焦慮或悲傷,但在諮商室裡往往因為諮商師說了一句「爸媽看你這麼努力地想達成他們的期待,卻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一定會很心疼」,我們就止不住我們的淚水。

推薦閱讀:四個練習讓內在小孩自由:你的好,不用別人告訴你

而電影最後顧潔(任小妍)回應徐醫生的最後一句話「只有你自己能原諒你自己」,看似那麼輕描淡寫,但其實最簡單的道理,往往卻是要花我們最久的時間與最大的力氣才能達到:原諒與放下。

「放下」是一個很具有東方味道的概念,國內的治療取向也漸漸在佛法、本土哲學中找尋療癒的方式(李姿瑩,2014)。若說 let it go 比較像是我無能無力那我就不理你、把你丟出去,放下則包含我們內在對自己的轉念與和解,接納我們的不足、接納我們真正犯過錯、接納自己還要帶著這些遺憾繼續走下去,然後把回憶與遺憾放在身後,然後原諒我們自己。

聽見3~2~1~你就會醒來:電影與現實

最後一個段落則要藉這部電影提醒一些現實中若你要尋求諮商、心理治療常常有的迷思:

1. 電影往往只是電影,一次療程往往難以出現重大的效果或療癒:儘管目前國內有學者推動一次性的諮商療程,但較常見的架構仍是至少 6 次(6 週),最長可能超過半年或許多年的長期關係。而有些傷痛,很有可能連資深的心理師都無法加速,只能慢慢地等待時間產生效果,或把它當成慢性病,一邊與它和平共處,一邊繼續過日子。

2. 諮商師/治療師不一定都會催眠你:就像前面所說的催眠只是心理治療裡的一項「兵器」,不同的諮商師/治療師擅用或當下判斷對你最有利的技術千變萬化,若你對於相關技術有所期待或疑慮,在晤談中真誠地提出也可以讓彼此都知道自己的需求與限制。

3. 諮商師/治療師大部分時候不會硬要逼你面對很沉重的東西:諮商是一種合作關係,近年來的發展越來越傾向尊重個案的意願與自主意識,因此諮商師/治療師可能會看到你心中可能需要被處理的議題,但當他提出來時,你可以依照你當下的身心狀況,決定是否跟隨著他一起走向你的內心深處。

推薦閱讀:爸媽離婚、性愛成癮、遺失安全感:面對孤獨的成長心理學

4. 諮商或心理治療都很貴嗎?電影中雖然沒有提到價格,但徐醫生不斷強調自己很貴。以目前台灣的諮商行情來說,一次晤談的費用大約是 1600 元到 2500 元,而有些 NGO 組織或政府單位則會依據其服務的族群,提供免費或折價的諮商服務。

帶著這些理解,諮商或心理治療也能慢慢地變成不那麼神祕或幽微的求助資源,不論我們身上帶著什麼傷痕,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該在何時求助、何時需要有人陪伴。邀請你常常照顧自己的內心,並讓過去的傷能偶爾透透氣,聽完倒數之後,你就會醒來並更加珍惜與疼愛自己,3~2~1~(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