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寫下,聽海苔熊透過榮格心理學解析這部新海誠的熱門動畫片,電影裡的夢與象徵有什麼意義呢?第二人格、共時性與英雄原型,以下有雷慎入!

《你的名字》挾帶著青春制服戀愛與時空穿越的火紅元素,還沒上映之前就燒遍了亞洲市場,網路上的影評許多是聚焦於唯美的愛情、每張都可以當桌布的畫風,或是時空穿越等部分,但我們真的看懂新海誠想說的了嗎(以下有雷)?

日夜轉換的黃昏「魔幻之時刻」、連結兩人的髮帶組扭、被水環繞的宮水神社遺跡、甚至男女主角在同一時刻留下的無名的眼淚,究竟代表什麼意義呢?

如果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整部動畫最有意思的似乎是「夢」及其「象徵」,本篇文章嘗試以象徵的角度來說明我所看到的《你的名字》,其實這個看似浪漫的交換身體故事,背後隱藏著的其實是兩個「一半」的人,邁向一個完整的旅程。

三葉和瀧:內在的第二人格

「巫女似乎都會有一種能力,在生命某一個時間和一個人交換身體」

女主角三葉的奶奶一葉說(很有趣,她們三代分別是奶奶一葉、媽媽二葉、主角三葉和妹妹四葉,等等,不是這個四葉妹妹)。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交換是一種命中註定,那「為什麼」需要這個交換?

「三葉、四葉阿,以後就剩下奶奶和你們一起生活了阿!」

片中出現這句對白時,在電影院的我不禁鼻酸了起來。

三葉(Mitsuha)自幼母親病逝,父親傷心欲絕背離神社的傳統去選議員,三葉從小就和妹妹倚靠著奶奶生活。在缺乏男性角色中長大的三葉,其實相當渴望一個堅強、穩固、又可以包容她的男性(陽性)角色,變得對自己沒自信、走路不敢抬頭挺胸、怕被同學看笑話的女孩,這點在很多父親缺席的家庭中可以看到(岡田尊司,2015),但也因為這樣,她擁有一般人不會有的敏感、纖細、依賴與溫柔。

相反地,自幼和父親生活的瀧(Taki),被訓練成獨立自主、會打抱不平(在扮演三葉時,踢桌子表達生氣)、賺錢打工,但卻對感情和追求戀愛一竅不通,他所缺憾的正是人際關係的柔軟。兩人彼此渴望,又彼此互補,於是他們的交換,就是一個找到自己「相反性情結」(contrasexual archetype)(Stevens,2006)的過程──在過程中,瀧是三葉的阿尼瑪斯(Animus,女性所渴望的男性特質),三葉瀧的阿尼瑪(Anima,男性所渴望的女性特質)(李宗憲,2015李映嫺、潘世毅,2009)(細節請見友站 Pansci 的這篇文章)。

巫女與口嚼酒:每個英雄,原先都是孤兒

「每個英雄,原先都是孤兒。」

孤兒,是許多電影的原型。如果你仔細回想,你就會發現除了三葉和瀧之外,很多英雄的出身不是孤兒,就是失親。從寄住在麻瓜家庭的哈利波特、繼承家中巫女的職業的三葉、被大娘養大的李逍遙,幾乎每個故事的英雄,都有孤兒的影子。

為什麼這些孤兒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變成英雄?Gibson(2016)提供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家庭缺了一角的他們,正努力地扛起自己,扛起母親(或父親),甚至,扛起整個家。

同場加映:把「家」的定義還給相愛的人:我的家庭不幸福但很真實

「內求型的孩子小時候會扮演起救世者的角色,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他人、甚至不惜犧牲。他們的療癒幻想不外乎『捨我其誰』的劇本,完全不明白自己在挑戰不可能的任務,改變不想改變的人。」──Gibson(2016)《假性孤兒》

這看似辛苦的過程,卻也是自性化(individualization)的歷程(李宗憲,2015莊硯涵,2015)。《你的名字》瀧奮力地跑著,穿越時空想和三葉見上一面,就是為了希望阻止憾事發生;女主角奮力奔跑著,這是她從未做過的事情,兩個人在不同的時空賣力著,最後瀧終於救了三葉,三葉救了系守鎮,但他們真正最大的收穫並不是讓對方活下來了,而是終於藉由這樣的活躍,成為更完整的人了。

「當男人第一次救回女人,也才表示他有和女人產生關係的能力」——Jung,1989

許多童話、神話中,都有「英雄救美」的原型(Kast,2004),故事中的主角看似屠了龍、救了公主,其實整個童話都是主角的內心世界:他馴服/接納了內在野性的一部分,通過這份原先讓他懼怕的東西,終於能和內在的柔軟、陰性的自己連結(公主)。

同場加映:【單身女子第一卷】宮二:與其做短暫的佳人,不如做自己一世的英雄

當然,這樣的轉變往往需要一些「魔法」,例如口嚼酒、彗星與逢魔之時。

產靈、繩結與逢魔之時:共時性,將我們編織在一起

「『產靈/結』是一個土地神,古語叫做『產靈/結』,這個名稱有深遠的含義,連接繩線是『產靈/結』,連接人與人是『產靈/結』,時間的流動也是『產靈/結』,全部都是神的力量。我們做的結繩也是神的作品,正是時間流動的體現。聚在一起、成型、扭曲、纏繞,有時又還原、斷裂,再次連接,這就是『產靈/結』,這就是時間。」

祖母一葉說,是整部影片最難解,也最核心的謎。時間無所不在,但又如何把我們連結起來?

「這系守,我戴了三年。好像是一個重要的人送我的……」還記得三葉第一次在電車上遇到瀧的時候,臨別前把髮帶組扭交給他嗎?那時瀧明明不認識三葉,為何還會接下系守,還戴了三年呢?

編織之神,是跨文化的神。不只是日本,希臘神話[1]、北歐神話[1]、甚至我們的泰雅、太魯閣原民文化中都有「編織之神」。元馨思身心科診所的精神科醫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結(むすび)」跟榮格的「共時性」現象有關,人跟人的相遇也是互相編織的歷程,從我們相遇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編入彼此的生命裡。

你有沒有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很想哭的經驗(像是瀧和三葉一樣,照鏡子時潸然落淚)?或是走到一個地方,突然起雞皮疙瘩?或者,第一次到某個地方,卻覺得好像曾經來過,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驚覺這個場景曾見過的既視感(Déjà vu)?科學上的解釋是大腦不正常放電,或是記憶儲存混亂,但有沒有別的解釋的可能?或許,這些也都是某種共時性的顯現。

共時性(synchronicity)是指,沒有因果關係的、有意義的巧合(Cambray,2012)。

什麼?看不懂?沒關係我也看不懂(喂~),好啦我的理解比較像是我們所說的「緣份」(楊國樞,1982)。例如電影中,瀧和奧寺前輩、同學藤井司(兩個完全是來玩樂的傢伙)一起去鄉間找三葉的,幾乎都要無功而返了,卻在吃拉麵的時候遇見糸守出身的老闆[2],瀧往聖山的旅途,才得以展開,這就是一種共時性,而隕石坑的遇見,也是一種緣份。

等等,那為什麼男女主角可以跨時空相遇呢?黃昏的逢魔之時,又代表什麼意思?

「黃昏,是意識閾降低,潛意識的刺激和意象都可以通過,此時,男性的女性面最容易被喚起。」(P.371)(Jung,1989)。

其實,塔羅中的月亮就是黃昏之時,聖經中也有狼狗暮色,這都是指「逢魔が時」[3],在這時刻裡,我們開始有機會去觸碰內心柔軟的地方,和潛意識接觸,可能會經歷許多奇異的經驗等。

「『他是誰』(Tasokare)是『黃昏』(tasogare-doki)的語源,傍晚,非日非夜的時段,也是世界的輪廓變得模糊,可以看到非人類的時段……」三葉的老師在課堂上說,薄弱的意識,搓得柔柔的自己(紅鯨魚用語),我們終於有機會和那個一直熟悉、一直想念,卻又素未蒙面的自己相遇。

遺忘,是為了再次想起

「從前有一個國王

   忘記了回家的路

  他偶一抬頭

  看見滿天的星星」──假牙(2016)《感觸》

遺忘,是為了再次記取(林耀盛,2016);錯過,是希望還有機會相遇。那些擁有與失去、隕落與昇起,像是層層疊疊於星空上的綿延,穿過時間、記憶、口嚼酒、咖啡廳、鄉間的車站、逢魔的時刻、以及每天上不知道來自誰的凝望,我們依然尋覓者,依然在那長長的彗尾中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卻也開始真正記得了,自己真實的樣子。

推薦閱讀:單身日記:《你的名字》最好的愛,不會輸給時間

註解

[1]感謝郭蕙棻無私分享,以下簡單摘要維基百科的描述。

  • 諾倫三女神北歐神話中的命運女神,她們的主要任務織造命運之網、以及從烏爾德之泉中汲水澆灌世界之樹,三姊妹不僅掌握了人類的命運,甚至也能預告諸神、巨人以及侏儒的命運。」
  • 「摩伊賴希臘神話命運三女神的總稱她們通常於三位老婦人的形象出現,整天忙碌著紡織人與神命運的絲線。

[2]感謝Cheka Mirror同意引用。

[3]感謝心理師小P提供的知識,對於魔幻之刻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此文